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常规单船海洋拖缆三维采集作业时,由于施工区存在钻井平台、采油平台等障碍物,经常会留有采集资料空白区,而使用双船作业方式(Undershooting)——一艘震源船进行震源激发;另一艘拖缆船上的震源不再激发(只保留震源上RGPS和声学装备的定位功能),而是尽可能地靠近障碍物使用拖缆接收地震数据,这样即可避免单船施工的缺陷而获得空白区的地震资料。本文详细介绍了双船作业时需要的设备及其相关配置和关键参数的设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东海西湖凹陷深层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原有单船采集窄方位拖缆三维由于深层信噪比低和成像质量差,制约了深层目标识别、储层描述和评价。因此,实施了不同观测系统的拖缆宽方位三维采集。以HY区和BT区两种典型拖缆宽方位三维采集为例,对各自采集属性、不同方位数据对深层成像质量改善贡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认为拖缆宽方位三维采集得到的方位分布是比较稀疏的;在窄方位采集条件下,通过减小面元、加长电缆长度、提高覆盖次数等得到的高密度拖缆三维数据对研究区深层成像改善是较有限的;更宽方位数据有利于深层成像改善。西湖凹陷下步可以采用更宽方位和更高信噪比的OBN(Ocean Bottom Node)采集技术,该研究对于西湖凹陷地震采集方案选择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常规拖缆采集时其单边激发、单边接收的作业模式会导致采集方位角单一。在潜山或高陡倾角构造区采用此方式采集地震数据时,会造成一侧照明不足、成像模糊。在分析常规拖缆采集作业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拖缆前后源双向同时激发采集技术,该技术可有效提升高陡倾角构造两侧的照明度。对比不同的实现方式,优选辅助震源船追随尾标航行激发的作业模式,首次在国内实现了拖缆前后源双向同时激发采集。渤海油田JZ区块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与常规拖缆采集相比,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潜山面的成像效果,提升了高陡倾角构造区拖缆作业潜力;其技术流程可行,作业模式合理,对挖掘拖缆作业潜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上宽频地震采集技术不但能改善盐下、玄武岩下等深层构造成像,还能提高薄层、隐蔽圈闭、特殊岩性体等难识别油区成像品质,因而能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降低勘探风险。近年来市场的迫切需求极大地推动了海上宽频地震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相继出现了倾斜电缆采集、上下双缆采集、双检电缆采集、四分量拖缆采集等多种采集方法,国内在这一研究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介绍上述几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效果,以期对国内相关研究起到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受鬼波的影响,常规的海洋地震采集资料地震频带较窄、分辨率低。为尽量削减鬼波的影响,设计了海洋宽频地震采集系统。该系统的激发设备由常规的平面震源改进为立体震源,接收设备由常规的水平拖缆改为不等深的斜缆。依据新的设计方案,可有效减小震源鬼波和电缆鬼波的干扰。海洋宽频地震采集系统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效果良好,地震频带明显拓宽,地震分辨率提高,地层的成像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借鉴陆地宽线采集方式,首次提出了海上拖缆宽线地震采集处理理论。针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中生界地层中进行了海上拖缆宽线处理试验攻关研究,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宽线资料与常规二维资料相比,表现出了深层反射清晰、反射波丰富、资料信噪比高、横向连续性好的特征。海上拖缆宽线地震采集是提高中深层地震资料质量较为经济、实用、有效的技术,明显提高了潮汕坳陷中生界地层中地震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7.
受采集方式和环境的影响,海上三维拖缆地震资料采样不规则,覆盖次数不均匀,采用常规的面元均化处理技术容易导致振幅信息误差,最终影响偏移成像效果。提出了基于反漏频傅里叶变换的数据规则化技术处理流程,实现了地震数据规则化,该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南海QH油田地震数据中,有效地改善了数据品质,提高了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玄武岩体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出发,研究了拓展并加强有效波低频分量的拖缆地震采集技术,有效地改善了玄武岩下伏地层的成像品质。通过对红海地区玄武岩覆盖区的拖缆地震资料采集试验,得到如下认识:①提升气枪的容量和增加气枪的数量可提高气枪的激发强度,加强了玄武岩下伏地层的地震波反射能量,并有效地改善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②适当加大拖缆和气枪的沉放深度,可使低频端的虚反射响应曲线变陡,截频点向低频方向移动,更多的低频分量被释放,丰富了低频分量,同时也使得海上拖缆作业的两种主要干扰——膨胀波噪声和波浪噪声得到削弱,从而提高了低频端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9.
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宽频带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在近年取得了长足进展。在激发和接收阶段,为了有效降低鬼波对地震波中低频和高频段有效波的影响,拓宽地震数据频带,人们开发出上下源或多层震源延迟激发技术和上下缆、变深度拖缆、双检电缆等采集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地震原始数据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为提高地震数据的成像与反演处理精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海洋宽频勘探技术是解决中深层构造成像问题、提高地震分辨率、实现高精度勘探的重要方法,但受海上地震采集方式的制约,宽频带地震数据比较难以获取,常规拖缆地震资料因受海水表面产生的鬼波影响,存在陷频问题。设计了一种"犁式"电缆采集技术,充分考虑了电缆沉放深度不同的特点,利用不同沉放深度具有不同陷波这一特征获取了宽频信息,达到了宽频采集的目的;提出了一种"犁式"电缆地震资料τ-p域鬼波压制方法,有效压制了鬼波影响,拓展了地震频带宽度,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南海深水区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表明,利用本文技术与方法得到的宽频地震资料在地震分辨率、波阻特征及中深层成像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地震资料,且低频成分丰富,可以有效剔除鬼波导致的假象,使储层反演结果更加准确可信,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南海深水区宽频地震信息获取的难题,填补了国内海洋深水宽频地震勘探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根据渤海X油田气云发育区地质特征建立三维地震地质模型,模拟地震采集方式,考虑采集方向、排列长度、面元尺寸、覆盖次数以及激发频率等因素,建立了4种OBC采集观测系统。对4种观测系统利用三维声波方程分别进行正演模拟并对正演炮集数据进行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成像。依据不同采集观测系统正演模拟得到的数据分析了气云下伏地层偏移成像剖面和时间切片,提出了5点采集建议:①沿气云短轴方向采集有利于改善下伏地层成像;②OBC束线采集方式下覆盖次数的变化主要影响气云下方埋藏较深地层的成像品质,对浅层地层的成像影响较小;③随着面元增大,地层成像质量变差,且地层埋深越大影响越严重;④低频震源激发是改善气云发育区下伏地层成像的关键;⑤加大排列长度可有效改善高陡地层的成像品质。上述采集建议在气云区实际采集中被采纳应用,新采集资料品质及成像质量相对老资料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Acquisition footprint is a new concept to describe the seismic noise in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an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geometry and observation shuttering. At present, the study on acquisition footprints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Dagang Oilfield, we used the channel sand body seismic physical model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de/narrow azimuth acquisition footprints and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two types of footprints and their effects on target imaging. In addition, the footprints caused by data processing of the normal moveout offset (NMO) stretching aberration were discussed. These footprints are located only in the shallow or middle layer in the time slice, and possibly affect the imaging of shallow target layers, and have no influence on deep target imaging. Seismic physical modeling has its advantages in the study of acquisition footprints.  相似文献   

13.
库车坳陷复杂山地宽线采集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库车坳陷山地地震勘探受复杂地表和地下条件影响,激发和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构造成像困难,影响地下构造形态认识和油气资源评价.在西秋里塔格构造带进行了宽线采集技术攻关,针对工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首先对宽线主要采集参数如道距、覆盖次数、最大炮检距、接收线距和激发接收参数等进行了详细论证,然后根据论证结果选择2炮3线、单线480道接收的宽线观测系统进行了资料采集.与常规二维采集相比,宽线采集能较好地解决复杂山体区资料信噪比低,浅层反射弱和中、深层成像难的问题,所获得的剖面品质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胜金口西山地地表和地下条件复杂,造成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成像困难。针对以上难点,在资料采集方面,对观测系统精心设计,采用6线18炮砖墙式观测系统;根据工区不同地表和岩性分布,将工区分为山地(山前带)、农田和戈壁砾石区,分别采用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以深井微测井为主结合小折射方法,提高表层建模精度,进而通过静校正数据库建立全区表层结构模型。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以提高信噪比和突出断层下盘信息为主要目标,做好静校正、叠前去噪、子波整形、反褶积、偏移等关键处理步骤;在进行三维偏移时通过多次偏移速度扫描,建立了比较精确的偏移速度场。采用这套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处理方法所获得的地震资料,能够满足该区地震解释需要。  相似文献   

15.
依据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对称性、连续性、均匀性和充分性,定性分析观测系统各参数对叠前成像效果的影响,以此优选观测系统相关参数,设计观测系统。但目前这类方法尚未达到量化分析程度。本文使用双聚焦计算方法,基于克希霍夫积分偏移计算原理,以观测系统双聚焦主瓣与最大旁瓣的比值作为成像效果量化分析指标,并通过地质模型和实例资料的应用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及其参数的优选与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分析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南海深水区崎岖海底、陡坡带、断裂带和较大向斜、背斜构造下的地震成像模糊问题,开展面向目标照明和成像的多方位采集设计评价和优化研究。主要采用正演模拟、照明分析及偏移成像等多项技术对观测系统做精细评价和优化;综合考虑采集成本、施工难度、数据处理及成像效果等因素,认为沿0°、90°、120°和150°等4个方位的多方位观测系统为最佳;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适用于海上多方位观测系统评价的方法和流程,有利于实际海上复杂区地震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17.
双检拖缆地震采集数据可以有效压制电缆鬼波,提高资料信噪比,而上下缆地震数据可以增强信号的低频并拓展其高频。将这两种非常规技术应用于南海北部潮汕拗陷进行高精度地震数据采集试验,对所获取的地震数据进行了联合成像处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新技术对潮汕拗陷中深层地震信号弱、同相轴不连续、信噪比低的地震资料品质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压制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脚印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维地震勘探在资料采集、处理过程中都会产生严重影响数据体的脚印现象,其中尤以采集脚印的影响最甚,因为在地震数据采集中,任何地面观测系统设计不当,都会在三维数据体上留下烙印,在时间和深度切片上表现为振幅和相位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采集脚印会引起地震成像中出现地层结构模式发生规律性变化的假象。引起脚印发生的因素可归为观测系统影响因素和非观测系统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根据采集脚印的成因,应在采集阶段使其最小化,通过模型模拟采集脚印在不同观测系统上的反映来选择最佳观测系统,尽量选择较宽模板、增加覆盖次数、减少野外炮点和接收点的移动,从源头上削弱采集脚印。处理中压制采集脚印不符合"三高"处理要求,应尽量少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模拟上下源、上下揽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对不同震源激发、电缆接收深度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将浅层电缆接收到的高频成分和深层电缆接收到的低频成分进行叠加,并对虚反射进行压制,达到拓宽地震资料频带、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