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我国西北干旱区滴灌春小麦适宜的优质高效灌水指标,通过2个生长季(2012—2013年)的人工控水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对春小麦耗水量、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水分和低水分处理的小麦株高随着灌水频率的降低而减小,中水分处理随着灌水频率的降低而增大;小麦产量随着灌溉定额的降低而降低,并且以高水中频灌溉处理(灌溉定额为495 mm,灌水周期为7 d)的产量最高,低水低频灌溉处理(灌溉定额为344mm,灌水周期为10 d)的产量最低;中水高频处理(灌溉定额为400 mm,灌水周期为3 d)及高水中频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相当,且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的。综合考虑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试验条件下以高水中频和中水高频处理最优,特别是中水高频处理,与高水中频处理相比,产量降低10.01%~12.44%,但节约了14.14%的灌溉水资源,可作为当地春小麦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土钻取土烘干法及作物指标常规测定方法测定了不同年春季储水灌溉定额及种植方式下小麦、玉米出苗率、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并结合气象数据比较不同灌水处理的优越性,分析了不同春季储水灌溉定额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冬季储水灌改为春季储水灌从技术层面上切实可行。在适宜灌水定额条件下,小麦可减少储水灌灌溉水量45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0%;玉米可减少储水灌灌溉水量45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06%。在实际种植生产中小麦应以春灌定额105 mm,生育期灌水2次(灌水定额105mm)为宜,玉米应以春灌定额105 mm,采用垄沟种植,生育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60 mm)为宜。这样不仅可节约有限水资源,还可提高地温及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地区开展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水量的夏玉米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夏玉米产量,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水量对土壤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2012年是丰水年份,在相同土层各灌水处理之间的土壤水分分布差异性较小;各灌水处理耗水总量随着灌水量的减小而减小,但在丰水年份均能满足夏玉米需水的需要,各灌水处理夏玉米全生育期内土壤蓄水供水基本平衡;各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减小而增大,30豫( ET0-P)的灌水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在研究区种植夏玉米若采用30豫( ET0-P)的滴灌灌水方式进行灌溉,耗水量为368.5 mm,灌水量仅为42.9 mm,夏玉米减产幅度较低,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实现高效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节水灌溉的发展与普及是当前国内外势必发展的必由之路,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意味着实现农业灌溉从粗放经营管理向集约经营管理的转变,是我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甘南县春小麦喷灌效应示范,提出了不同喷灌方式,小麦喷灌适宜时期、喷洒水量及其喷头组合方式,春小麦喷灌土壤湿度、耗水量及小白龙灌溉的经济效益、方水产量,为同素地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辽西地区辣椒高效节水灌溉方式,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灌溉方式(管灌、微喷灌及滴灌)对土壤地温、辣椒生长、产量及耗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5cm处地温影响最大,对辣椒耗水量没有产生显著差异,日耗水规律均表现为“果实生长期>果实成熟期>开花期>苗期”。滴灌条件下最有利于辣椒生长和产量的获得。滴灌处理辣椒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优于管灌和微喷处理,说明该地区辣椒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是滴灌。  相似文献   

6.
根据汤旺河灌区5a的试验资料,系统分析了控制灌溉对寒区水稻的产量、灌水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CK),不蓄雨水的控灌Ⅰ处理会造成水稻小幅减产,而蓄雨水的控灌Ⅱ处理可使理论产量增加6.3%,样方产量增加10.6%;控灌处理的灌水量和耗水量均小于对照,且控灌Ⅰ的灌水量和耗水量最小,比CK年平均节水267.6mm,年平均减少耗水334.2mm;控灌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高于CK,控灌Ⅱ的IWUE高于控灌Ⅰ,但其WUE低于控灌Ⅰ;综合考虑控制灌溉对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宜在寒区示范和推广控灌Ⅱ的水稻调控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17,(10):137-141
为了制定制种玉米的灌溉制度,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开展了咸水非充分灌溉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制种玉米生长指标,研究了咸水非充分灌溉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种玉米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减小而减小,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减小,适当降低灌溉水量和灌水矿化度,土壤水分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轻度缺水灌溉和微咸水灌溉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与淡水充分灌溉相比,2ETc/3、3 g/L微咸水灌溉的制种玉米减产了10.3%。在研究区制定制种玉米灌溉制度时,灌溉水量采用370 mm左右的非充分灌溉和灌水矿化度采用3 g/L以下的咸水灌溉,制种玉米的产量减产幅度较小,并且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灌水方式,研究北疆寒旱区苜蓿多项生长特性。通过田间试验,设置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比,实测并分析不同灌溉方式下紫花苜蓿株高、茎粗、枝条数、产量等生长特性,得出最佳水分生产率。苜蓿的株高、茎粗、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依次为滴灌喷灌漫灌,产量比漫灌分别提高25%和12%,第一茬产量增幅较为显著,灌溉方式对枝条数影响较小,滴灌条件下WUE最高。寒旱区运用不同灌溉方式开展苜蓿种植,滴灌能够较好的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达到节水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华北平原地区旱作大田作物田间灌溉方式的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地面灌水方法存在着蒸发量大、深层渗漏多,水分利用效率低,田间灌水均匀度差等问题。为了提高旱作大田的水分利用效率,提出一种新的灌溉新技术——旱作膜袋灌,实现适时适量精细控制灌溉。通过试验研究,膜袋灌能够较好地提高大田作物的田间水分利用效率,避免沟灌、畦灌等传统地面灌水方法存在的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同时也能够解决滴灌、微润灌、喷灌等灌水方法易堵塞、系统复杂、田间工程量大和经济成本高等问题,对现代的高效节水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紧张局面的进一步加剧,我省建设“两高一优”农业,走节水灌溉之路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就不同作物所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作一简要探讨。一、活水方法的分类R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分析1、灌水方法的分类我国现在的灌水方法有地面灌溉(包括格田灌、沟灌、畦灌、漫灌等)、地下灌溉(包括渗灌、控制地下水位高低的浸润灌等)、地上灌溉(包括滴灌、涌泉灌、微喷灌、喷灌)共三大类十余种。传统的地面灌溉和地下灌溉中的浸润灌不属于节水灌溉技术范畴,故以下仅讨论渗灌、滴灌、涌泉灌、微喷灌和喷灌五种节水灌溉技术。2…  相似文献   

11.
为得出灌区最优灌溉管理方案,基于HYDRUS模型的水盐运移模型,将处理分为喷灌、滴灌和漫灌T1~T5共5组处理,研究模拟了不同处理的水盐运移规律,同时为验证模型准确性,现场试验测得了不同处理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T3处理的土壤贮水量较高,而土壤含盐量较低,该处理下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灌区最优灌溉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不同灌水方式对土壤水分、棉花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测坑试验,设定膜下滴灌、地下滴灌、微润灌3种灌溉方式,利用PR2测定土壤水分状况,并对棉花生长性状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湿润体大小关系为:膜下滴灌地下滴灌微润灌,其中微润灌较地下滴灌土壤湿润体水分分布更均匀;微润灌所形成的土壤湿润体对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的生长促进作用弱于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微润灌条件下棉花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灌溉定额大幅减小的情况下,其产量仅降低了15.7%~17.7%,该灌溉方式有较大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介绍2008年在豫中烟区采用大田试验比较微喷灌溉不同灌水量及传统沟灌条件下烟株生长发育、产量、产值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伸根期干旱情况下灌溉处理可显著促进烟株生长发育,表现为株高增加,茎围增大,有效叶数增多,叶面积扩大,以总微喷量为72 mm的效果最好;烟叶产量、产值以总微喷量72 mm的最高,分别比不灌水对照增加65.64%和103.35%。水分生产率和水分产值率以总微喷量48 mm的最高,分别比传统沟灌提高23.24%和48.29%。微喷各处理水分生产率和灌溉效率均显著高于传统沟灌,灌水生产率、灌水产值率和灌水增产率以总微喷量24 mm的最高,灌水增值率以总微喷量48 mm的最高。豫中烟区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以总灌水量48~72 mm为宜。  相似文献   

14.
以设施延迟栽培条件下具有3年树龄的美国红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滴灌灌溉制度进行试验,对其耗水特性、生长发育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设施葡萄耗水量随灌水量增加显著增大,总灌水量相同情况下,生育期前期灌水定额越小耗水量越少;萌芽期不同灌水定额对葡萄新梢生长影响不显著,抽蔓期水分亏缺对叶面积指数影响明显;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减小;产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灌水量的增多而显著增加;着色成熟期进行一定程度水分调控,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同时不显著影响设施葡萄产量。  相似文献   

15.
梨树微喷灌节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海河水利》1999,(3):10-12
微喷灌是目前梨园较好的节水灌溉方式,它弥补和克服了滴灌和喷灌在果园应用中的许多弊病。节水试验表明微喷灌在节水,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枝叶、树冠、根系发育以及产量和单果重等方面都优于管畦灌和传统漫灌。  相似文献   

16.
探究灌水模式对高寒荒漠区混播人工草地产量和水分利用的效应,以获得该地区人工草地节水增产提质的灌溉制度。试验选用燕麦、箭筈豌豆进行混播,设计四种灌水处理。结果表明,灌水可显著提高人工草地产量;从全生育期看,灌水量对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比例的影响较降水量显著;随灌水量增加,人工草地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和粗蛋白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先升后降趋势;采用灌拔节水+开花水的灌水模式,不仅可以获得高产高品质,还能显著提升草地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可为建立高寒荒漠草原区人工草地节水灌溉制度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低压小流量滴灌方式的优化以及工程技术的推广,本试验通过对玉米双因素多水平的处理来分析低压小流量灌溉的实用价值。选择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滨湖镇水利厅水土改良实验场为研究对象,对玉米设置12个处理。结果显示,在同一灌水量处理下,增加施肥量低压小流量滴灌可促进水肥耦合程度,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及肥料利用效率;在固定施肥量、增加灌水量时,低压小流量滴灌方式仍然发挥促进作用;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及施肥量的增加,低压小流量滴灌的作用效果更显著。通过对低压小流量节水灌溉体系效益分析,为作物生长的水肥耦合效率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民黄河》2017,(4):137-139
2011—2013年在山西省临汾市灌溉试验站进行冬小麦灌溉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延迟灌水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旨在优化半干旱地区冬小麦灌溉制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目的。通过对冬小麦产量及生育期耗水量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下,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灌水时间的延后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会产生影响。通过综合分析冬小麦总耗水量、水分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提出半干旱地区冬小麦的最佳灌水方式:丰水年份拔节水延后20 d灌溉,干旱年份灌浆水延后20 d灌溉,可获得适宜的产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指导节水灌溉和增产,在茄子苗期、开花结果期和成熟采摘期进行不同灌水下限处理来研究各生育期不同灌水下限对茄子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干重、总根长、总根鲜重和干重均随着灌水下限的降低而降低。与正常灌溉相比,苗期和开花结果期适当降低灌水下限对茄子的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明显。而成熟采摘期时对水分最为敏感,此时降低灌水下限对茄子的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较为显著。综合灌水量、茄子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几个方面考虑,苗期灌水下限60豫,开花结果期灌水下限65豫,成熟采摘期灌水下限70豫是最合适的灌水下限。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干旱区全膜垄作沟播和喷灌技术结合的适应性,开展全膜垄作沟播条件下灌水量与向日葵根系变化特征、干物质积累、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和产量效应及节水率等几个方面关系的试验研究,并与全膜平铺喷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全膜垄作沟播喷灌技术可抑制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提高灌溉水分的利用效率,有较高的增产和节水效率,在降水稀少的干旱区是非常实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