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由中国煤科院上海分院设计、辽源煤机厂制造的MGD150-NW型短壁工作面采煤机,于1990年7月28日在甘肃省窑街矿务局通过了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主持的技术鉴定。该机型是原煤炭部“七五”科研项目。它的主要特点是机身短,包括滚筒全长仅3m;摇臂出轴位于机身中部,能自由回转270°;牵引方式为销轮齿轨式无链牵引,牵引力大;采煤机能行走到配套刮板输送机机头架、机尾架上,能割透工作面两头煤壁,  相似文献   

2.
由煤科总院上海分院设计、辽源煤机厂制造的MOD150-NW型短壁工作面采煤机。于1990年7月28日在甘肃省窑街矿务局通过技术鉴定。 该机是原煤炭工业部“七五”科研项目。它的主要特点是机身短,包括滚筒全长仅3米,摇臂出轴位于机身中部,能自由回转270度;牵引方式为齿轮式  相似文献   

3.
综采工作面设备尺寸配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双  廉自生 《煤矿机械》2011,32(5):13-15
根据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几何关系,研究了三机的特征尺寸、工作面设备中部配合尺寸;提出采煤机在输送机弯曲段的尺寸配套要求;分析了采煤机位于端头能否截透三角煤的问题,解决摇臂头和输送机槽帮是否干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进口摇臂故障多且不易维护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的方法,提出适用于7m大采高的国产易维护全直齿摇臂设计方案,采用了全直齿传动、铸焊结合型壳体、时分性强制润滑和组合多路冷却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易维护全直齿摇臂五级全直齿传动,提高了减速机构的稳定性。易维护全直齿摇臂在大柳塔煤矿7 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应用7个月,故障率较进口摇臂降低了约20%,维护时间缩短了约30%,大幅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及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采煤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采用编码器采煤机摇臂姿态定位方法的分析,探讨了采煤机摇臂姿态定位问题。采用油缸位移传感替代编码器实现煤机摇臂姿态定位,提高了定位精度、解决了传感器防护问题,保证了自动化工作面数据的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煤矿安全》2015,(10):220-224
为研究郭家河煤矿覆岩破断失稳机理及矿压显现规律,综合运用关键层理论、断裂力学、相似试验及现场实测等多种方法,对老顶与亚关键层的失稳条件、破断形式、工作面来压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开采条件下,老顶发生切落失稳,亚关键层发生回转变形失稳,工作面呈现"大来压"与"小来压"特性,降低采放比可有效减小矿压显现程度。  相似文献   

7.
《煤矿机械》2017,(11):77-78
联接法兰是采煤机摇臂的重要组成部分,摇臂通过联接法兰传递力矩带动滚筒旋转。煤矿井下工作面环境恶劣,给采煤机检修带来了困难,为提高采煤机检修效率,针对采煤机维修时摇臂联接法兰难以拆装的问题,设计了摇臂联接法兰拆装工具,提高了采煤机维修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 MG150B采煤机在工业性试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其单滚筒机型MGD150B的翻掌子问题。该机的截割部是上下中心线对称结构,可以左、右工作面通用。但其摇臂属于非中心线对称结构,左右摇臂不能通用,当左、右工作面变换时,必须将机器升井重新组装,更换摇臂,因而给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不便。针对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复杂多变的地形环境,设计了一款四摇臂履带式巡检机器人,辅助检修工人完成日常工作面综采设备巡检工作,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对巡检机器人越沟性能进行了分析,在无摇臂辅助下最大越沟宽度为278.9mm,有摇臂辅助下最大越沟宽度为347.15mm,并使用ADAMS对越沟过程进行了虚拟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对机器人行走机构样机进行了越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巡检机器人可以满足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南梁煤矿工作面过沟谷底部时发生动载问题的原因,通过相似模拟研究、理论计算分析,对工作面过沟谷矿压显现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工作面过沟谷底部时易发生切顶、煤壁片帮、台阶下沉等动载现象。在实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形成关键层"非均布载荷梁"结构,建立了关键层非均布载荷梁结构力学模型,得到了上覆岩层运动过程中相邻关键块失稳形成"滑移回转载荷"的计算公式,揭示了非均布载荷梁的破断以及瞬间滑移回转载荷的形成是导致动载发生的机理,为预防工作面过沟谷底部时发生动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实际出发,归纳了薄煤层采煤机摇臂研发过程中传动链的几种布置方法:全直齿传动和直齿传动+NGW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传动。薄煤层采煤机摇臂在结构上可分为传统窄摇臂和C形摇臂2种。通过对薄煤层采煤机摇臂齿轮传动链和结构进行优化,使摇臂能够适应各种工作面不同的设计要求,更好地完成截煤和辅助装煤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范敬丰 《煤》2021,30(3):30-32,34
为降低1301工作面回采期间作业区域的粉尘含量,采用现场测试的方式进行工作面粉尘分布规律的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得出,工作面在顺风割煤和逆风割煤下粉尘的分布规律,工作面粉尘高浓度区域主要分布在采煤机前方、滚筒处和采煤机摇臂与刮板输送机之间;基于粉尘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设计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划分为采煤机滚筒前方、滚筒处和采煤机摇臂与刮板输送机间三个部分,并对喷雾的布置参数具体设计,在喷雾方案实施后测试工作面粉尘浓度。结果表明:喷雾系统实施后,工作面溜槽和支架人行道降尘效果显著,优化了回采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3.
针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空间狭窄、地形复杂多变的环境,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越障能力强的四摇臂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基于机器人质心位置分布,对无摇臂支撑越障和有摇臂支撑越障两种状态下的最大越障高度进行了优化,有摇臂支撑越障时,机器人最大越障高度为232.91 mm,满足了设计要求。通过机器人越障过程的虚拟仿真,得到了越障过程中驱动电机输出力矩的变化规律,为电机合理选型提供参考。最后对行走机构试验样机进行了越障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机器人具有较强的越障性能和地形适应能力,可满足煤矿井下薄煤层工作面特殊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增大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供、回液管路直径,形成双进双回环形供液系统,降低了管路中的压力损失,提高了液压支架的移架速度和初撑力;将采煤机摇臂截割功率由650 kW提高到750 kW,同时通过调整采煤机摇臂齿轮齿数,提高了滚筒转速,加快了割煤的速度,提高了工作面产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双马煤矿4-1煤层I0104105综采工作面开采过程由废弃石油井所引发的一系列矿压显现问题,运用理论分析、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无套管和有套管2种情况下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探究。以工作面覆岩结构及工作面液压支架承载力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覆岩破断规律和工作面周期来压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套管工作面周期来压强度低,顶板回转变形接触底板,形成支架-直接顶-底板铰接结构,降低了工作面支架阻力;有套管工作面中套管对覆岩有锚固作用,周期来压强度高、步距大,顶板回转变形没有接触底板,矿压显现较剧烈。在接近套管时液压支架阻力出现峰值,比无套管工作面高9.4%。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双马煤矿4-1煤层I0104_105综采工作面开采过程由废弃石油井所引发的一系列矿压显现问题,运用理论分析、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无套管和有套管2种情况下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探究。以工作面覆岩结构及工作面液压支架承载力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覆岩破断规律和工作面周期来压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套管工作面周期来压强度低,顶板回转变形接触底板,形成支架-直接顶-底板铰接结构,降低了工作面支架阻力;有套管工作面中套管对覆岩有锚固作用,周期来压强度高、步距大,顶板回转变形没有接触底板,矿压显现较剧烈。在接近套管时液压支架阻力出现峰值,比无套管工作面高9.4%。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双马煤矿4~(-1)煤层I0104_105综采工作面开采过程由废弃石油井所引发的一系列矿压显现问题,运用理论分析、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无套管和有套管2种情况下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探究。以工作面覆岩结构及工作面液压支架承载力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覆岩破断规律和工作面周期来压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套管工作面周期来压强度低,顶板回转变形接触底板,形成支架-直接顶-底板铰接结构,降低了工作面支架阻力;有套管工作面中套管对覆岩有锚固作用,周期来压强度高、步距大,顶板回转变形没有接触底板,矿压显现较剧烈。在接近套管时液压支架阻力出现峰值,比无套管工作面高9.4%。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深埋煤层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结构复杂,矿压现象强烈的特点,以羊场湾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建立羊场湾矿大采高覆岩结构力学模型,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覆岩结构的断裂和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进行综合性研究。研究表明:正常回采期间,基本顶未达到极限垮落距之前,直接顶和部分基本顶破断并不能充填采空区,以至工作面上方形成倒台阶式的“悬臂梁”结构,液压支架主要作用于防止悬臂梁结构发生回转失稳;来压期间,基本顶连同上部两岩层破断垮落充填采空区,工作面上方形成“砌体梁-悬臂梁”结构,液压支架一是提供防止直接顶“悬臂梁”结构发生回转失稳的压力,二是提供防止基本顶“砌体梁”结构回转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采煤机在55°大倾角下的运行工况,根据运行工况,对采煤机的摇臂、调高泵箱、行走箱、导向滑靴、行走轮进行一系列的改进。满足了55°大倾角工作面的使用要求,减少了采煤机故障发生的频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煤矿安全》2013,(12):211-213
在分析保德矿81304综放工作面特殊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砌体梁模型的"S-R"稳定性理论对工作面基本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工作面发生压架事故的原因,直接原因是基本顶的回转变形加剧造成顶板冒落,支架上的载荷发生应力集中,根本原因是冲刷地质构造导致的直接顶变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