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汾河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是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基础部分,建设范围始于汾河二坝,止于文峪河入汾河口,途经太原、晋中、吕梁3市5县(市),全长82.2 km。工程通过在河道内设置蓄水闸坝,向堤外湿地补水,利用雨洪资源,增大水域面积,增强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生态环境。2015年12月,省水利厅以水规计[2015]570号文批复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实施方案》,批复总投资82 533万元。批复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在治理段干流上布设蓄水闸坝15座,修建湿地进水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从4月30日至5月底,实施了潮白河试验性生态补水,补水过程中,在河道入渗速率超于预期、水头演进慢于预测的情况下,适时优化多水源、多工程调度,在补水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有效加快潮白河水头行进速度,缩短通水时间,减小渗漏损失量,如期实现了潮白河干流自1999年以来首次京津冀全线水流贯通.将补水实际调度情况与技术方案调度计划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潮白河补水水头演进、水量调度起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各河段地下水回补入渗速率和砂坑槽蓄量,补水过程中与调度计划发生偏差后,可通过调整补水水源及流量、补水路径及闸坝调度等多种调度措施减少对调度计划实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汾河流域是山西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重要农业产区,也是全国的主要能源基地分布区域,该流域目前面临严重的水生态问题,而生态补水是改善水生态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定量评价生态补水对流域水质与水环境容量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汾河水质水量联合模拟平台,以污染源负荷和生态补水配置情景为基础,考虑2种不同补水方案,评价了汾河干流30个主要断面的水质状况与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现状水资源条件下汾河COD和氨氮容量分别为2.67万和0.14万t/a;生态补水方案可有效改善水质,低生态补水方案补水2.5亿m3,由于考虑了生态需水,对水环境容量影响不大;高补水方案补水3.9亿m3,可相应提高汾河干流COD8%和氨氮12%的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4.
黄河最重要的子流域之一汾河流域是山西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重要农业产区,也是全国的主要能源基地,汾河流域目前面临严重的缺水与水生态问题,而生态补水是一项重要举措。为定量评价生态补水对流域水质与水环境容量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汾河水质水量联合模拟平台(FRSYS),由5个子模型构成,以污染源调查计算和生态补水配置情景为基础,考虑了两种不同补水方案条件下,对汾河干流30个主要断面的水质状况与水环境容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年排放污染物COD和氨氮分别为5.34和0.96万吨/年,太原及其下游断面未能达到目标要求,太原、临汾断面的水质较差;现状水资源条件下汾河COD和氨氮的容量分别为2.67和0.14万吨/年,生态补水方案可有效改善水质状况,低生态补水方案补水2.5亿m3,对水环境容量影响不大,高补水方案补水3.9亿m3,可相应提高汾河干流COD和氨氮8%和12%的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5.
潮白河生态补水充分利用了流域内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及北台上水库等本地地表水和南水北调水,通过白河、潮河、雁栖河、怀河及小中河等5条主要支流向潮白河干流补水,累计补水量2.2亿m3,是一次多水源、多路径、干支流联调的试验性生态补水.本次补水河道通水长度158 km,实现了1999年以来潮白河流域内的首次水系连通,补水后地表水面积较补水前增加了1倍以上,河道周边336 km2范围地下水位出现上升,地下水资源量得到了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应急调度水平,提升了应急管理能力,补水效益显著,对其他河道生态补水与水资源配置等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范毅 《山西水利》2014,(11):21-22
1988年山西省开展汾河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和汾河上游干流河道治理工程以来,不仅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更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随着人们对水环境要求的提高,改善汾河上游河道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分析了汾河上游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思路,针对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汾河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是汾河生态修复工程的一部分,工程在中游核心区干流上共布设蓄水闸坝15座,由于蒸发和渗漏两方面的原因,必将使蓄水池水面水位下降。为确保蓄水池正常运行,必须经常向蓄水池补充水量,通过水量平衡分析,论证了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汾河上游干流生物防护工程是汾河上游干流河道治理工程的重要措施,一方面通过生物措施保护堤防安全运行,稳定河槽中小水流路;另一方面通过生物措施改善汾河上游沿岸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沿岸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
采用湿周法、Tennant法、频率曲线法等生态需水计算方法,计算汾河的生态基流量,综合考虑河道下渗、植被需水等因素,提出合理的汾河上中游的生态需水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汾河水库与汾河二库联合调度模型,制定合理的、考虑生态的水库调度规则。考虑近年来引黄水量增加,运用遗传算法对调度线进行优化,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龙岗河是深圳市重要河流之一,对于保障龙岗区乃至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按照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格局的要求,在考虑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对龙岗河流域非汛期、汛期、重大节日的水资源调度方案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汛期,龙岗河干流各主要断面有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生态补水补给、补水量较充裕,各一级支流根据生态需水量和实际补水工程情况的不同进行补给;汛期日常情况不需进行生态补水,遇降雨时以防洪调度为主、关闭河道补水水源;遇重大节日或体育赛事时,根据实际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实时调度;上述方案为管理部门实现流域与区域水资源利用调度协调统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塔河近期综合治理项目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南疆各族人民的民心工程。通过灌区工程改造,节约用水,河道治理,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等措施,增加了各源流汇入塔里木河的水量,保证了大西海子生态水量指标,水流到达台特玛湖,使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介休市北辛武堤外调蓄水工程,位于北辛武村以北0.4 km,工程依托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布设于汾河干流堤外低洼地带,位于14号液压坝及15号液压坝蓄水范围内。根据相关规程、规范,结合蓄水区治理段河道特点,通过对介休北辛武汾河干流堤外低洼地带进行建筑物设计、工程布置、综合治理和重建水系,有效改善了介休汾河中游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塔河近期综合治理项目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南疆各族人民的民心工程.通过灌区工程改造,节约用水,河道治理,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等措施,增加了各源流汇入塔里木河的水量,保证了大西海子生态水量指标,水流到达台特玛湖,使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相似文献   

14.
生态调度是积极有效缓解生态负面影响的补偿措施,开展生态调度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概述西江干流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西江干流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从法规、政策、规划及流域综合管理等方面浅析了西江干流开展生态调度的必要性,在说明已开展的西江干流枯水期水量调度的经验基础上,通过简要分析枯水期水量调度与拟开展的生态调度之间的异同、生态调度的特点及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西江干流生态调度的主要任务及今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发展及供水格局转变,部分小型水库供水功能不断弱化,而下游河网存在生态用水欠账多、水污染严重、水体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因此研究水库生态补水功能意义重大。通过石陂头水库水量平衡调节计算,提出石陂头水库对下游河道生态补水的调度运用方案,以期为小型水库生态补水调度及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栾巍 《治淮》2024,(3):13-15
生态需水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所需的水量,与生态保护目标一致。通过对肥西县卞小河河道生态流量指标的分析和计算,提出了以生态水量保证为基础的调度方案以及工程、非工程管理措施,对肥西县生态水量调度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北京市城市副中心镜河河道日常对补水量、水质需求,结合运潮减河现状工情、水情、水环境质量等要素,分析了运潮减河为镜河补水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补水的方式和控制性工程的调度方式,为镜河河道补水由再生水转变为地表水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周丽艳  万占伟  鲁俊 《人民黄河》2007,29(10):9-10,1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通过向黄河河道内配置部分水量,进入黄河干流的水沙调控体系,经干流水库的联合调度,进行全河调水调沙,可塑造协调的水沙过程。由水量配置方案,利用建立的输沙关系推算相应的设计沙量,结果表明:按西线调水向河道内配置水量35亿m3,宁蒙河道、小北干流河道和黄河下游河道分别减淤为0.35亿、0.30亿t和0.27亿t。  相似文献   

19.
和田河干流植被生态需水量是多少?河道渗漏水量能否满足两岸植被的生态需水?为了回答这两个事关和田河中下游河道整治必要性的基础问题,本研究定量分离河道损耗水量,探究河道渗漏水量与天然植被生态需水之间的定量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和田河干流河损量约为6.46×10~8m~3,其中,蒸发量与渗漏量分别为3.5×10~8和2.65×10~8m~3,各占河损量的58.88%和41.12%;(2)和田河干流天然植被的生态需水量1.37×10~8m~3,河道渗漏水量可以满足植被生态水量需求。因此,本研究认为开展河道整治,不仅不会影响干流植被生态需水,还可以减少水面蒸发,提高和田河输水能力,更有利于开展生态水量调度,保护和恢复干流天然植被。  相似文献   

20.
游进军  薛志春  林鹏飞  蒋云钟  魏娜 《水利学报》2021,52(12):1449-1457
针对现有生态调度研究和实践以工程为中心、流域水量调控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在水量调控基础上进行工程调度的二层结构流域生态调度模型。模型上层先模拟水资源配置决策下的径流过程、水利工程入流以及供水结果,以此为目标和约束条件优化工程调度规则,作为下层水利工程调度的依据,实现符合总体水量决策下的流域整体生态调度。根据影响河道水量过程的决策因素,从社会经济需求控制、水源开发利用和工程运行调度三方面分析流域生态调度调控措施,按照经济生态逐步协调均衡的原则提出从现状模式到综合模式的方案设计方法,形成流域生态调度的整体方法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