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保泾河大桥顺利建设安全运行,根据项目区基本概况和水沙特性、暴雨洪水特性,经过现场查勘测量,对泾河河道历史与近期演变、河道变化影响因素、河道冲刷与河道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泾河大桥主槽部分一般冲刷深度为2.88 m,局部冲刷深度为3.98 m,最低冲刷线高程为349.05 m,在使用期限内和百年一遇洪水中,河道冲淤变化基本稳定,可为工程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射流清淤对河势的调整作用主要是依靠疏浚浅滩和封堵支流汊道来实现的。经过清淤,浅滩段河床受到冲刷,河槽刷深,水流趋于集中,黄淤41~37河段河势归顺,中小流量时河势相对稳定,河道输沙条件得到了改善。射流清淤对断面形态的调整,是在疏浚浅滩、封堵汊道与自然水流冲淤调整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潼关以下河道经过清淤和自然水流的冲淤,比降得以调整,从而为洪水冲刷创造了良好的河床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东辽河铁路桥前壅水、河道冲刷淤积分析为重点,结合水文计算成果,通过东辽河大桥断面进行冲淤分析、河势稳定影响分析、河道演变分析,提出防洪影响综合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4.
洪水冲刷和顶托的双向冲击对堤防建设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佳县荷叶坪村地处坑镇河入黄汇合口,经常受到两河冲击.为推进佳县旅游业发展空间,提高荷叶坪村防洪能力,文章分析了项目区概况,对河道河势和洪水、冲淤特性以及演变进行了探讨,对荷叶坪村堤防建设方案进行了比选,为洪水冲刷和顶托区的堤防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婷 《小水电》2021,(5):27-29,40
不同方式的拦水坝对河道行洪和水面景观构造影响较大.基于南秦河商州城区段现状,以南秦河1号拦水坝为例,分析了河势和洪水情况,从经济安全等多角度对液压坝和橡胶坝两种方案进行比选,提出采用液压方式建设拦水坝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水沙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2020年夏长江流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在分析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水沙特性变化的基础上,结合2020年洪水期的水情、沙情,利用实测河床地形及大断面资料,分析长江下游干流湖口至江阴多年河道冲淤特性,探讨2020年洪水作用下长江下游河床冲淤变化及河势演变特性。研究表明:自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年均径流量变化较小,输沙量锐减,水沙关系发生明显改变;湖口至江阴河段1998—2006年有淤有冲,2006年后呈单向冲刷状态,且滩槽普冲,在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作用后,长江下游河道延续这一冲刷特征,冲刷强度明显增强,各水位河槽冲刷强度为2016—2020年平均值的2.0~2.8倍;大通以上河段冲刷强度小于下游河段;长江下游分流格局总体稳定,但铜陵河段成德洲汊道有主支汊易位趋势,多次测得右汊分流比超过左汊;扬中河段支汊发展,分流比呈持续微增趋势;河势总体稳定,尚有多个江心洲边滩冲刷明显,铜陵沙首度出现撇岸切滩现象,扬中等局部江段江心洲高滩陡坎有条崩发生;河床纵向仍有冲刷,河道束窄段横断面形态进一步窄深化。对大洪水条件下河道冲淤演变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拟建隧道工程所处的浑河河段的河势变化与稳定性进行分析及遭遇洪水时的最大冲刷深度计算,系统分析了该河段天然状态下河道冲淤演变过程及规律,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2002年三门峡水库原型试验运用以来(近期),渭河下游冲淤出现"总体由淤转冲"的明显变化,综合整治前后均呈"上下冲、中间淤,总体冲"的冲淤分布。分析表明:综合整治前潼关高程下降是渭河下游冲刷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综合整治期间渭河下游冲刷量增大主要是大规模工程建设在河道内取土等人类活动造成的。建议近期河道治理中应适时在不利畸形河湾修建控导工程、加固或续建洪水顶冲工程,加强对不利河势的控导,确保岸坡稳定与防洪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9.
从洪水壅高、河势影响、河道冲淤等方面进行了洪水计算与分析,认为山西保德电厂项目建设将导致该河段一定范围内局部水面壅高、局部冲淤现象等不利现象,但对河势变化基本无影响;项目区县城等居民地,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电厂及其保护堤的建设亦应考虑这些变化的影响;部分影响有待进一步论证和分析;同时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婷 《吉林水利》2021,(10):51-54
不同方式的拦水坝对河道行洪和水面景观构造影响较大,基于南秦河商州城区段现状,以南秦河1#坝为例,分析了河势和洪水情况,从经济、安全等多角度对液压坝和橡胶坝两种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采用液压方式建设拦水坝,为山区河流上的拦水坝方案选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道冲淤特性及河势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来水来沙概况、河道冲淤特性及“揭河底”冲刷,概述了回水淤积末端延伸变化,总结了河道冲淤演变的基本物理模型,详细分析了历史河势摆动变化规律及影响河势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河槽平滩宽度和河弯形态关系式.文中对河道整治及航运问题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2.
黄河内蒙古河段2012年洪水前后河势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黄河内蒙古河段2012年大洪水前后河势的演变特征,采用洪水前、洪水期、洪水后的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统计了洪水前后的主流摆幅和裁弯比,并结合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的实测水流泥沙资料以及大断面资料分析了河道冲淤特征和典型断面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河道主流摆幅具有逐渐增大趋势,至过渡段之后减小;与近期平均摆幅相比,游荡段和弯曲段明显减小,过渡段有所增加;游荡段最大摆幅为1240m,洪水过后仍有多处心滩发育,游荡特性未改变;过渡段和弯曲段河道发生5处裁弯,平均裁弯比为37%;大洪水作用下内蒙古河道具有上冲下淤的特点,接近冲淤平衡,河道断面主槽普遍冲刷下降。  相似文献   

13.
水利枢纽的修建将引起下游河道水沙条件的变化,尤其是水利枢纽对河流泥沙的拦蓄作用,打破了下游河道原有的相对平衡状况。为适应新的水沙条件,河道将发生冲淤调整,导致下游河势、河型变化,对下游河道的防洪及航运等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国外典型水利枢纽修建后下游水沙条件变化特点、下游河道的冲淤演变特点、河势与河型的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利枢纽修建后,下游河道普遍具有冲刷降低的趋势,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河势及河型的变化受河岸与河床组成、河道平面形态及水库运行方式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近期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潘庆燊  卢金友 《人民长江》1999,30(2):32-33,35
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分析长江中游近50年来在自然因素和个人为因素共同影响下河道演变特点,认为长江中游河道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总体河势基本稳定,但局部势变化较大;荆江和洞庭湖关系的调整幅度加大;河道总体冲淤相对平衡,部分河段冲淤幅度加大;人为因素未改变河道演变基本规律。最后提出河道治理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即河势控制工程心早全面实施;研究制定长江中游洪水河槽堤线规划;加强岸线利用现状观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黄河兰州段水文、气象、地质等基本情况,对该河段的河道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州段正常情况下河道冲淤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河道冲刷一般发生在一次大洪水过程的短时段内,而河道淤积则需要多年时间;河道纵向变化将以冲淤平衡或缓慢淤积为主要特征;受两岸河堤影响,整体河势不会产生横向摆动。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58-2015年间多个年份实测地形资料,定量分析了长江口口内河段的冲淤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河段经历了剧烈的河势调整,深槽冲刷、浅滩淤积为主要特征,其中20世纪80年代尤为显著,之后整体河势趋于相对稳定。冲淤量从净淤积向净冲刷转换,与河流来沙量的变化趋势一致,5~15 m水深范围内对来沙量的变化最敏感。洪水事件和特枯水文年对河槽冲淤量的影响同样显著,包括20世纪90年代的连续洪水年、2010年大洪水及2006年特枯水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山东黄河挖河启动工程实施一年来的河道冲淤演变,在水沙条件接近90年代平均的情况下,挖河河段年回淤量占挖沙总量的54.8%,挖沙减淤比为1∶0.7左右。对其以上河段也有减淤作用。另外挖槽有吸引流势的作用,但没有改变洪水河势。从年内冲淤变化分析,挖河河段仍遵循弯曲性河道中过渡段河道洪淤枯冲的冲淤演变规律,但挖河使通水初期淤积发展加快,相对于不挖河时挖河河段淤积量增多。随着挖河河段回淤及出口以下河段的冲刷,挖河河段由淤积平衡转向冲刷,非汛期挖河河槽冲刷量较非挖河河段多。根据国内外挖槽回淤率分析,优化挖槽深度,减少挖槽与水流方向交角可以减少挖槽回淤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淮河干流中游正阳关至浮山段河道历史和近期演变分析,认为该段河道整体河势相对稳定,近期主槽略有冲刷,滩地微淤,但局部冲淤变化较大。本文还建议固定河道横断面测量位置,并加强对行洪区行洪流量、流势、流态的观测。  相似文献   

19.
长江南京新济洲河段整治工程实施后改变了原有的河流边界,对局部河势造成一定影响,且经过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后,需要从整治工程安全稳定性及河势变化方面研究河势响应性调整情况。基于整治工程方案及实施时间、新济洲汊道段河势演变分析、近期水情,并结合实测1∶2 000大比例监测成果,从平面变化、断面变化、冲淤分布、岸坡比变化等4个方面分析了该河段整治工程初期在不同量级洪水下的冲淤变化,对冲淤变化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新济洲河段河道宏观河势处于冲淤交替态势,整治工程区左汊1、右汊1、右汊2在近期河势变化处于河床调整变化的正常范围之内,岸线及堤防近期仍处于相对安全的态势。研究成果可为工程管养及应急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7年10月,渭河下游出现了一次近年来较大的秋淋洪水过程,这次洪水具有水位较高、洪峰流量沿程增加、流速较慢传播时间较长的特性,文章从洪水特性和河道冲淤、河势变化方面分析了本次洪水对河道的影响,阐述了多泥沙冲淤性河流"小水座湾"特性,提出了当多泥沙冲淤性河流的弯道发展到一定阶段,弯道对水流顺畅下泄产生的负面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合适的小流量洪水也能对水流走向的改变起到较大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