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油炸食品变质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光光度计法对油炸食品中羰基价进行测定,并对其实验结果与酸价、过氧化值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油炸食品中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是检验中的重要指标,这些检验项目是否合格,直接反映出油炸食品品质的好坏,是反映油炸食品变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传统油炸食品在储藏过程中感官品质及其食用安全性的变化规律,本文以油炸麻叶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酸价、过氧化值和羰基价,考查其在保藏过程中各种感官指标及部分反映油脂劣变程度的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样的储存条件下,麻叶中所含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和羰基价均高于炸制麻叶的残油。放置7天后,麻叶油脂的酸价即超出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可食用范围,储存13 d,其羰基价也超出了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可食用范围。而在第1天~11天的储存期间,麻叶的感官品质并未发生明显劣变,直到第16天后,其光泽、组织状态、酥脆性3个感官指标开始下降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油炸食品类型对煎炸油废弃指标的影响,选择馓子、牛肉丸、加沙分别代表淀粉基、蛋白质基和混合基食品,以大豆油、棉籽油为煎炸油,研究不同油炸温度条件下不同类型油炸食品对煎炸油酸价(acid value,AV)、总极性组分(total polar compounds,TPC)及废弃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食品油炸过程中煎炸油AV、TPC 均逐渐上升;油炸食品类型对大豆油和棉籽油的AV、TPC 和废弃点均具有显著影响;大豆油油炸过程中,牛肉丸、馓子、加沙分别在160、170、180 ℃条件下劣变速度最快,废弃点分别为40~48、48~56 h 和48~56 h;棉籽油油炸过程中,牛肉丸、馓子、加沙分别在170、180、170 ℃条件下劣变速度最快,废弃点分别为48~56、48~56 h 和48~56 h。不同条件油炸过程中油脂AV 和TPC 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食品油炸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炸食品是方便食品中的一大类别。本文对油炸理论、油炸技术以及影响油炸食品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选用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作为煎炸用油。采用不添加新油和定时添加新油两种实验方法,观察随煎炸时间的延长,油脂各项卫生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酸价(AV),羰基价(COV)等指标与煎炸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评价煎炸油的卫生状况的灵敏指标。过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变化无规律,不稳定。不能作为评价煎炸油的灵敏指标。根据现场随机抽样调查,结合我国国情及参考国外标准,认为酸价≤5.0KOHmg/g,羰基价≤50.0meg/kg 作为煎炸油的卫生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真空度及油炸时间条件下,低温真空油炸对半干水产品(半干马面鱼)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情况及食用油的过氧化值、酸价和羰基价随油炸温度和时间以及真空度改变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真空度是影响半干水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但对油炸过程中油脂的稳定性影响非常小,而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对油炸产品的品质影响相对较小。大豆食用油的过氧化值、酸价和羰基价随油炸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出现上升的趋势,但幅度很小。在整个真空油炸实验过程中,大豆食用油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煎炸油循环净化食品油炸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油炸食品当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提出了一种新型食品油炸设备的设计,既满足煎炸油的净化循环使用,又能保证人们享用油炸食品时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拟油炸水产裹涂食品的生产工艺,对在高温油炸条件下油炸用棕榈油及水产裹涂食品油脂品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煎炸用油和食品残油的酸价、羰基价都随油炸时间延长而增大,食品油脂的酸价和羰基价较油炸用油的酸价和羰基价变化速率快,而油炸用油的相对粘度较食品油脂的相对粘度变化速率快,因此应以食品中油脂的劣变程度决定煎炸用油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拟油炸水产裹涂食品的生产工艺,对在高温油炸条件下油炸用棕榈油及水产裹涂食品油脂品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煎炸用油和食品残油的酸价、羰基价都随油炸时间延长而增大,食品油脂的酸价和羰基价较油炸用油的酸价和羰基价变化速率快,而油炸用油的相对粘度较食品油脂的相对粘度变化速率快,因此应以食品中油脂的劣变程度决定煎炸用油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0.
煎炸油过滤机--延缓油脂劣变新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煎炸油劣变及相关规定在食品油炸过程中 ,用于煎炸食品的烹饪油在空气、水分和食物残渣存在的情况下 ,持续高温加热 ,油脂会产生热分解和氧化反应。油脂氧化成酸 ,油脂水解也生成酸。一旦游离脂肪酸含量超过 0 .5 %~ 1 .0 %时 ,分解速度则加快。如果酸价过高 ,油脂的发烟点则降低 ,容易引起冒烟现象 ,从而影响油炸食品的风味。在无氧的情况下 ,油分子会聚合生成环状化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 ,使油的粘度上升 ,因而降低传热系数并加剧食品的吸油 ,使产品的含油率升高。使用已酸败的油煎炸食品 ,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世界各国普遍都为此制定…  相似文献   

11.
以油炸花生、油条、麻花3种中式煎炸食物为研究对象,选取10种溶剂配方提取其内含油脂,基于制备型快速柱层析和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深入分析煎炸食物内油脂极性组分的构成比例。结果表明:在提取煎炸食物中油脂极性组分时,石油醚对油炸花生和麻花的提取结果最高,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4∶1)对油条的提取结果最高,与石油醚的无显著性差异。在测定煎炸食物中油脂极性组分时,可选用石油醚作为提取溶剂。石油醚提取所得油炸花生油脂中极性组分含量为4.5%,主要为氧化甘油三酯单体类和甘油二酯类,油条油脂中极性组分含量为28.8%,主要为甘油三酯聚合物类,麻花油脂中极性组分含量为8.0%,主要为甘油三酯聚合物类、氧化甘油三酯单体类和甘油二酯类。  相似文献   

12.
Fried food is popular because of its attractive aroma, colour and taste. However, its high oil content may cau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high cholesterol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duce the oil uptake of fried food. It is found that water-oil replacement, surfactant theory and the cooling-phase effect are the main mechanisms of oil uptake in fried food. According to these mechanisms, improving the frying technology, changing the frying medium and coating treatment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oil in fried foods. Among these methods, coating treatment is the most common method to reduce the oil content. Protein coatings usually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polysaccharide coatings. The performance of protein coatings depends on the type of food and protein. In addition, oil resistance of protein coatings can be improved by adding the plasticise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omponents and cross-linking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3.
对食用植物油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水分、时间、温度及油脂中杂质等因素对油脂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保护油脂品质的储存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过滤过程中添加滤油粉对棕榈油煎炸品质的影响。实验表明,滤油粉可使深度煎炸的油脂透光率明显升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棕榈油的氧化稳定时间;在煎炸过程中适当使用滤油粉,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棕榈油的使用时间;但滤油粉不能使深度煎炸的棕榈油品质发生显著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煎炸食物生产过程中的油脂吸收机理,包括毛细管吸油机理、冷凝机理、表面活性剂理论及粘附理论等,理解这些吸油机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控制煎炸食物的油脂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16.
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及减少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特别是富含天门冬氨酸和还原糖的物质在高温(120℃以上)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丙烯酰胺.试验表明,丙烯酰胺对动物有致癌性、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的作用,但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酰胺对人体有致癌性.然而丙烯酰胺作为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受欢迎的物质,仍应尽量减少摄入.丙烯酰胺主要存在于油炸、高温烘焙的食品中,减少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途径主要有:减少或消除形成丙烯酰胺的前体物质;抑制加工过程丙烯酰胺的生成;破坏或使食物中形成的丙烯酰胺重新反应;在食品消费前将形成的丙烯酰胺去除.同时,改变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尽量减少或防止丙烯酰胺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售肉类罐头食品的酸价、过氧化值及羰基价含量的检测,了解该类产品油脂酸败状况,为制定相关的食品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从广州市7处中小型超市、食品商店中采集45件水产类罐头、4件畜肉类罐头、1件禽肉类罐头共50件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样品中的酸价、过氧化值及羰基价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根据国家有关的油脂卫生标准,50件样品的超标率为36%,其中酸价超标率为35.4%,过氧化值超标率为0%,羰基价超标率为2%。样品按食物原料类型、是否属于老字号、包装材料类型、是否含有豆豉及添加辅材与否等5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发现各组别之间酸价、过氧化值及羰基价含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还发现,广州市售肉类罐头食品的酸价水平与产品的出厂天数呈正相关(r=0.310,P=0.032),而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3个指标两两之间未发现相关关系。结论:广州市部分肉类罐头产品存在油脂酸败情况,主要表现为酸价超标率高;进一步分析这3项指标的影响因素,并参照其他油炸类食品相应卫生标准,对我国肉类罐头食品卫生标准添设油脂酸败相关卫生指标限量值,以加强罐头食品的质量控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油炸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几种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进行研究,采用氯仿-甲醇提取脂肪,甲醇钠甲基化脂肪酸,再通过薄层层析纯化甲酯,用气相色谱检测其中脂肪酸的含量。实验发现,油炸后食品中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比油炸前食品中含量有升高,而油炸后食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顺式脂肪酸含量比油炸前食品中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联用电化学还原装置检测油炸食品中叔丁基对苯二酚。方法:样品经石油醚提取得到油脂,再加入乙腈萃取,离心过滤,上机测定。结果:在0.50 50.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71,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05mg/L,RSD=1.78%,加标回收率84.20 91.21%。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快捷,采用电化学方式还原了油炸食品在生产及储存过程中被氧化的TBHQ,精密度、准确度好,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