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济南市玉清湖水库进水口处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对入库微污染河水的净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为1.5 d的条件下,两个不同单元床体对CODCr、TN的去除率均可达到30%~65%,对其他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王海阳 《吉林水利》2021,(3):44-47,55
为研究人工湿地对大连地区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以大连复州河为例,实验构建了不同基质和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稳定运行两年时间,实验结果表明,作为人工湿地基质,砾石对SS、TP的去除效果强于碎石,碎石和砾石对COD、TN、NH3-N去除效果相差不大;作为人工湿地植物,芦苇对SS、TP的去除效果强于黄菖蒲,黄菖蒲对TN、NH3-N的去除效果强于芦苇,两者对COD去除效果相差不大;温度对人工湿地的COD、TN、NH3-N去除率影响较大,对TP去除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针对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地表水受污染问题,研究了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河水的净化及其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受试填料中火山石具有较大的吸附性能、较好的微生物生长能力,是最佳填料之一。好氧/厌氧/好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具有最佳脱氮效果,中试条件下,当水力负荷为10 m3/(m2.d)时,出水中总氮低于0.5 mg/L,总氮去除率高于40%。本研究为微污染水源水质改善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对滏阳河河水净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中不同植物对滏阳河受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以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系统中各植物对受污染滏阳河河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湿地对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TN、TP、CODMn、凯氏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37.1%、26.3%、45.39%、57.8%、64.7%、43.9%,对受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显著。出水均达到GB 18918—2002Ⅲ类水排放标准,部分指标已达到一级A类标准。该成果可以应用到永年洼高效净污人工湿地系统示范工程中。通过分析发现部分指标的去除率较低,如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仅为26.3%,故建议修建湿地系统示范性工程时使水流以S型向前推流,以增加水力停留时间,为各污染因子的吸收提供足够的反应时间,进而提高这些指标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5.
潜流人工湿地在预处理黄河微污染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旭  于水利  修春海  姜路  李玲 《给水排水》2007,33(11):133-137
近年来,黄河水质不断恶化,呈现显著的微污染特征.在济南市玉清湖水库进水口处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对入库微污染黄河水的净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4 m/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推流式人工湿地与往复式人工湿地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Cr、TP的平均去除率均可达到45%~50%,NH3-N、NO-2-N、NO-3-N的平均去除率均可达到35%~40%,TN的平均去除率为25%~35%.二者没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以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医院污水处理站二级处理出水,以达到深度降解并去除TN的目的。设计总面积782 m2人工湿地系统,其中自由表面流型(FWS)人工湿地450 m2和潜流型(SSF)人工湿地186 m2,最后连接生态景观池面积146 m2,每日平均抽取30 m3污水(二级处理出水),水力负荷为0.05 m/d。早期运行结果显示,TN去除率为44%,NO3-—N去除率FWS湿地为15%,SSF湿地为34%。试验进行到稳定运行期,调高流量至70~100 m3/d,水力负荷为0.11~0.16 m/d,结果显示,NO3-—N去除率达68%;比较FWS与SSF湿地的NO3-—N的去除速率,FWS湿地为2.48 g/(m2.d),SSF湿地为3.61 g/(m2.d)。SSF湿地对NO3-—N的去除效能比FWS湿地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分别于2016年10月(记寒冷期)和2017年7月(记温暖期)对邯郸永年降雨径流试验场的表面流人工湿地中试循环系统的氨氮浓度开展了为期5d的现场连续采样监测,研究其对滏阳河水体中氨氮的去除效能及规律,探寻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修复净化氨氮污染的滏阳河水体的可行性,为永年洼滞洪区高效净污人工湿地系统示范性工程的构建应用提供依据。表面流人工湿地在水力负荷为1.17m3/(m2·d-1)、水力停留时间为0.5 d的工况下运行。试验以湿地对氨氮的去除率为判别指标,结果表明:两个监测时段内,经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净化之后的滏阳河水体在初始浓度下氨氮去除率在寒冷期和温暖期可达68.58%和76.67%,从劣V类水达到Ⅳ类水甚至Ⅲ类水水质;湿地对不同浓度梯度的氨氮去除效果不同,对于较低浓度的氨氮入水,氨氮去除率随入水氨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垂直—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除污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汉阳桃花岛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为依托,研究示范工程中垂直—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人工湿地水力停留3 d的情况下,垂直—水平流人工湿系统对COD、SS、TP和TN均具有明显去除效果。其中,对COD、SS的去除率主要位于垂直流阶段,对TP和TN的去除率主要位于水平流阶段。水平流湿地中,种植黄花美人蕉的湿地单元对COD、TP和TN处理效果略高于种植鸢尾和红花美人蕉的湿地单元。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的生态净化效率,对人工湿地中湿生植物的组成进行比选研究,设置8个由不同湿生植物(包括挺水、沉水和浮叶植物)组成的表面流人工湿地,比较其净化尾水氮磷效果。结果表明:挺水植物圆币草(Hydrocotyle verticillata)和大聚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组合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净化尾水氮磷效果最好,其人工湿地对TN、NO-3-N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6%、62.6%和78.2%,对TP和溶解性无机磷(DI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5%和80%。浮叶植物睡莲(Nymphaea L.)人工湿地去除氮磷能力次之,TN、NO-3-N、NH3-N、TP和DI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5%、55.2%、63.3%、56.1%和64.7%,体现一定的污染物去除潜力。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在与圆币草等共存净化尾水过程中逐渐失去优势种地位。而由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等挺水植物构建的表面流人工湿地,虽然生物量高,但其氮磷去除效果较差,尤其是再力花人工湿地对TN、NO-3-N和NH3-N平均去除率仅在18%~36.2%之间,对TP和DIP平均去除率也分别只有41.5%和38.7%。因此,采用圆币草和大聚藻组合构建的表面流人工湿地能更有效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磷,对TN的去除尤为高效,能有效提升尾水水质。  相似文献   

10.
在自行建造的模拟人工湿地装置上,通过改变水位来控制小型潜流人工湿地DO浓度,从而提高处理效率。试验中两种水位变化的运行都降低了人工湿地的氮和有机物,特别是对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第1阶段水位小幅度变化,出水DO浓度主要在2~4mg/L之间,COD、BOD5、TN、TKN去除率分别在85%~93%,91%~95%,65%~75%和75%~85%之间;第2阶段水位大幅度变化,出水DO浓度主要在1~4mg/L之间,COD、BOD5、TN、TKN去除率分别在80%~88%,85%~90%,70%~80%和80%~90%之间。  相似文献   

11.
湿地水位梯度对互花米草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高盐人工湿地水位控制试验,探讨了砾石填料下不同水位梯度对互花米草的生长状况、生物量积累及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为湿地工程水位的调节、植物生物量的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砾石填料下植物淹水深度6 cm是互花米草比较适宜生长的水位。水位变化影响互花米草的生物量分配,较低水位下有利于刺激根系向更深处生长。  相似文献   

12.
崔芳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9):982-983,985
以西安市兴庆湖为研究对象,对湖泊的水质进行了水平潜流和自由表面流净化的实验研究。在相同的水力负荷、水深等条件下,分析了温度变化对城市湖泊中的有机物、氮、磷等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体温度的降低,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呈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优化设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和水量的不确定性,考虑进水水量、TSS、BOD5、TN、TP的区间变化,以出水时TSS、BOD5、TN、TP的质量浓度标准为约束条件,单元面积为决策目标,以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基于一级动力学污染物去除模型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区间数优化设计模型。该模型包含初沉池、人工湿地床(表面流和潜流式)两个单元,考虑了设计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实例计算表明,模型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市浑南新区慧缘馨村小区为实例,建立了雨水资源化体系,进行雨水资源化设计、水景观系统设计和水量平衡计算。重点引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作为雨水资源化的调蓄设施,进行湿地水质分析,探讨利用湿地内汇集的雨水作为城市生态用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安市兴庆湖为研究对象,对湖泊的水质进行了水平潜流和自由表面流净化的实验研究,比较两种湿地的净化效果。在相同的水力负荷、水深等条件下,分析了水力停留时间对城市湖泊中的有机物、氮、磷等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作用和选择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4  
综述国内外有关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在污水净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选择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人工湿地系统水生植物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主要作用为:吸收利用和吸附富集污染物质、传输氧到湿地系统、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系统的稳定、积累有机物质。人工湿地系统要选择栽种耐污能力强、去污效果好、适合当地环境、根系发达、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7.
城市湖泊污水处理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安市兴庆湖为研究对象,对湖泊的水质进行了水平潜流和自由表面流净化的实验研究,比较了两种湿地的净化效果。在相同的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水深等条件下,分析了两种人工湿地对城市湖泊中的有机物、氮、磷等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及不同影响因素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比较了两种人工湿地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美人蕉-红蛋(MH)和彩叶草-风车草(CF)两种不同植物组合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以不种植物的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CK)为对照,研究不同湿地系统基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及其与无机废水中镉的去除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植物系统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为:MHCFCK;在同一个湿地系统中为下行池大于上行池;在有植物的系统中其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垂直分布为0~5 cm5~15cm15~20 cm;基质中真菌、放线菌数量和蔗糖酶活性与镉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细菌数量和脲酶活性与镉去除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以及工艺流程,并采用湿地技术结合现有渠道进行污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使污水净化后达到灌溉用水标准,解决东北屯的水浇地问题.提出了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正在不断得到研究、应用和发展的污水处理实用新技术,由于其处理效果好、操作管理简单及维护和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在我国尤其是中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利用芦苇和砾石构建太阳能曝气人工垂直潜流湿地处理生活污水。设定水力负荷400 mm/d,气水比10∶1,当进水氨氮(NH4-N)、总氮(TN)、溶解性反应磷(SRP)和总磷(TP)平均浓度为5.14,7.56,0.40,0.53 mg/L时,引入太阳能曝气后,各自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24.8%,9.4%,15.7%和11.5%。随着气温下降和进水浓度降低,湿地微生物脱氮除磷能力下降,曝气对改善生活污水氮磷去除作用不显著。对试验系统而言,太阳能曝气湿地基本建设费用是无曝气湿地的2.85倍;但以20 a运行为基础折算出的污水处理费比无曝气湿地仅高0.02元/m3。综上,从污染去除性能和污水长期处理费用来看,太阳能曝气湿地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