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杨 《北京纺织》2009,(4):224-225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民族有很多著名的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都是他们的寡母,而茅盾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出生在普通家庭、十岁丧父,亲身经历了大革命洗礼的茅盾先生,与文学相伴走过了怎样不平凡的道路?在他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茅盾”一词究竟出自何处,为何又以此冠名了中国第一个文学奖项?带着这些疑问,今天就带您走进位于圆恩寺胡同的茅盾故居。  相似文献   

2.
姑嫂饼     
茅盾,我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浙江桐乡乌镇是他的故乡。他的故居位于乌镇一条幽深的小巷里,至今保存完好。 乌镇是浙江的水乡名镇,它在当代出了两位名人,一位是章太炎先生的夫人汤国梨,另一位便是茅盾。茅盾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淳朴的民风民俗,有一种名叫“姑嫂饼”的乌镇特产更为作家所喜爱,在儿时他常啖之。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做客     
从成都一飞到北京,我就立刻变成了一个小孩,舌底下平空生出许多延液,急欲一尝京城的风味。“北京好吃的东西都是从外地来的,你又不是没吃过,猴急什么呀?”朋友晓竹见我一副馋样,善意地抑谕着。晓竹为我准备的第一顿晚餐平淡得出奇:凉拌黄瓜、韭黄炒蛋、榨菜并一小碟火腿。夹了几筷之后,我的味觉似乎变得有些麻木起来,“你这是做的什么菜呀?一点味道也没有!”“怎么没味道,我放了那么多盐。”他自顾自地吃得津津有味,丝毫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我不由感到纳闷,晓竹也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怎么那么短的时间舌头就被同化了呢?不…  相似文献   

4.
《数码印刷》2014,(8):21-33
“建首善自京师始”,北京数码印刷业在其他地区的同行眼里常用“领头羊”、“得天独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望尘莫及”这些词来形容。《数码印刷》虽然平时接触过不少北京大大小小的数码印刷企业,但从未系统地走访,认真地梳理。北京数码印刷业与其他地区有何差异?目前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有着何种特色和模式?2014年6~7月,《数码印刷》集中走访了北京部分数码印刷企业,通过与企业经营者的深入交流,北京数码印刷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和面貌也逐渐在眼前清晰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沈志勇 《西部皮革》2006,28(11):32-34
对于一些中小型鞋企来说,是先做大还是先做强?曾有很多企业决策人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有“新经济第一代策划人”之誉的沈志勇先生对企业“做大”“做强”孰先孰后的独到见解,对我们做出相对正确的抉择委实有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多  和悦 《新食品》2012,(15):176-176
2012年7月7日“爱我中华·中国音乐文学大奖”启动仪式暨泸州老窖“国窖1573·爱我中华”产品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芳菲苑隆重举行。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陈晓光先生、泸州老窖集团总裁张良,著名作词家乔羽先生、阎肃先生等各界名流共同见证了国窖1573超高端系列“国窖1573·爱我中华”尊荣上市。  相似文献   

7.
近日.北京烹饪协会召开了“荣誉证书颁发、《王义均传》一书发布大会”。会上为马景海、王义均、王春隆等16位国宝级烹饪大师颁发了终身荣誉奖.为孙应武、吴敬华、郑秀生、郑绍武、屈浩等20位北京特级烹饪大师颁发了特别贡献奖。《中国烹饪大师王义均传》是鲁菜泰斗王义均先生的传记文学,介绍了王义均先生从一个旧社会的”小力巴”靠自强不息、努力学习成长为著名的烹饪鲁菜大师。该书是第一部为厨师树碑立传之作.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张世尧、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郭英、  相似文献   

8.
鲍果笥 《中国烹饪》2010,(3):114-115
北京烤鸭、北京大碗茶、老北京炸酱面,哪一个都称得上北京的饮食“名片”,特别是“老北京炸酱面”,似乎更能凸显“老字号”的“老”。老北京炸酱面到底有多“老”?询问者很多,而知之者甚少。陈学智先生的《炸酱面与老北京炸酱面史考辨》(发表在《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9年第4期卷首),讲古道今,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饮食科学》2001,(7):41-41
等另一位顾客 霍克斯先生来到一间海滨酒店,他点了一份菜后便坐下来欣赏海边风景。 时间过去许久了,霍克斯先生的菜却还没有上来。他生气地叫住侍者说:“我要的菜怎么还没有来!” “噢!先生,”侍者口答,“您要的是半只鸡,我们是不可能为您一个人杀一只鸡的,因而只有等另外一位顾客了!” 打猎归来 打猎归来的丈夫在车站给家里打电话。 “喂,是玛丽吗?你快来车站接我吧!” “收获怎么样?亲爱的。” “还可以,从现在起,至少一个月内我们不用再买肉了。” “是打死了一只鹿?” “不,是工资全部花光了,现在我连坐车回家的车票…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句话在寒冷的冬季如同一杯朴素的红茶温暖了我—“人生左右分量的不是成功,而是在人生的路上你坚持做过什么,又坚持的无怨无悔?”这就是梦幻玫瑰情,“古典玫瑰园”的创始人黄腾辉先生的“坚持”,到最后,总有那么一天会玫瑰遍地...  相似文献   

11.
阿力 《食品与生活》2008,(10):37-37
有人曾经问建筑设计大师张开济:“你在‘文革’期间,被游街示众,备受欺侮,你是怎么熬过来的?”张开济先生淡淡一笑,回答了三个字:“不要脸。”这真是一个既匪夷所思又非同凡响的回答,先令我震惊,后令我深思。骂人“不要脸”,在我们这个十分重面子的国度是一句非常重的话,哪有说自己“不要脸”的?但仔细一想,其中蕴意很深。  相似文献   

12.
北京福楼餐厅是法国福楼集团在华开设的第一家法式餐厅。自1999年开业以来,凭借其浪漫、轻松的用餐环境,经典、健康的传统菜肴以及亲切、细腻的法式服务,福楼(FLO)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荣誉,如“国家特级五钻西餐厅”“,最佳法餐厅”(由“That’sBeijing”杂志读者评选)等。现任总厨阿力山(M.AlexendreAdrien)先生,拥有近30年的从业经验,系由法国福楼总部亲派至北京福楼餐厅。他不仅任北京福楼餐厅担当行政总厨的要职,而且还兼任亚洲地区的技术总监,监管所有福楼集团旗下在亚洲的餐厅。从传统厨艺到创新菜肴,阿力…  相似文献   

13.
《中外食品工业》2008,(5):79-81
一向准时的“老朋友”最近怎么了?都已经过去了好几天,还迟迟不肯露面,难道是?一阵异样的感觉掠过心头。赶快和先生跑到医院,一声“恭喜你,怀孕了”,让你们惊呀不已,甚至不知所措!但不管此时内心有多么慌乱,宝宝已经不由分说地来到了你们身边。从现在开始,你们即将结束“自由人”的潇洒生活,同时,多了一份甜蜜的“负担”,开始了孕育新生命的奇妙旅行。准备好了吗?我们上路了!  相似文献   

14.
陆杨 《北京纺织》2011,(9):226-229
夏日炎炎,老北京人在炎热的夏日里,有哪些消暑和消遣的办法和去处呢?夏日能够吃上口冰西瓜,燥热的暑气立刻去除大半,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个电冰箱,冰个西瓜不在话下。你知道以前的老北京也有个可以冰西瓜的“冰箱”吗?夏日出行要预防中暑,现在的人们出门前除了备上扇子、阳伞和冰水,出行更是少不了汽车、地铁。你知道以前老北京人们出行的各种方式吗?现在人们夏日消遣的去处多会选择有空调的商场或是海边。你知道以前,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早市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吗?  相似文献   

15.
“姑嫂饼”     
浙江省桐乡市乌镇是著名作家茅盾的故乡,茅盾很喜爱家乡特产“姑嫂饼”。 相传乌镇百年前,有一对夫妻,膝下有一双儿女,开了一家名叫“开顺”的糕饼店,店主善做糕饼,远近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健食品》2008,(10):93-94
一个旅人,艰难前行。他遇到一条河.河上有桥.桥中间坐着一位老者。 老者问衣衫褴褛的旅人:“先生爬山涉水.所为何事?” 旅人气喘吁吁地回答道:“去寻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死后成名     
《北京皮革》2010,(4):1-1
有一位不务实的年轻人非常佩服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次.他问爱迪生:“先生,为什么你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呢?你看你现在多出名啊!”  相似文献   

18.
张华荣 《西部皮革》2007,29(11):32-34
面对国际鞋业界的激励竞争,中国制鞋企业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鞋业发展之路?在2007年中国女鞋之都国际论坛上,被誉为“中国女鞋教父”的华坚集团董事长、总裁张华荣先生以“华坚”的创业历程,阐述了中国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1957年,在新中国成立的第8个年头,中国印刷行业的第一本杂志--《印刷》诞生了,这就是《印刷技术》杂志的前身.橘红色的封面上清晰有力地印着由时任国家文化部部长的茅盾先生题写的刊名"印刷"二字.  相似文献   

20.
肖方  吴英 《新食品》2007,(12):68-69
《新食品》:今年是中国酒界泰斗秦含辛先生的百岁华诞。去年12月,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就在北京举行了“秦含章先生百岁祝寿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据我所知,为秦老塑像,并举行盛大的百岁华诞庆典的企业,稻花香是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