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乙肝疫苗共免疫2150人。10μg和5μg组免后24个月,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8.36%和96.33%,二组无明显差异;抗体水平分别为176.70mIU/ml和132.00mIU/ml,两组间有明显差异。2.5μg组抗体阳转率为76.47%,抗体水平为88.98mIU/ml,均明显低于上述两组。与相同剂量的血源疫苗组比较,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玉溪市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接种效果,为该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及玉溪市统计年鉴,采用描述统计学方法对玉溪市1995~2017年HepB报告接种率、接种率抽样调查结果、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及乙型肝炎血清学抽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玉溪市HepB接种率自1999年起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05~2017年首针24 h及时接种率平均为93. 72%,抽样调查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水平一致。1995~2017年,全市乙型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35. 68/10万,其中0~6岁人群年平均发病率为6. 27/10万,2016和2017年,0~6岁人群发病率均为0/10万。2006~2015年,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0. 86%,其中1岁以下婴幼儿HBsAg阳性率最低(0. 21%);玉溪市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和云南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近20年来,玉溪市HepB接种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对本市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起到了较好的预防作用,特别是6岁以下人群HepB免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不同月龄婴儿接种不同剂量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109名4~12月龄婴儿接种不同剂量麻疹疫苗后的效果观察。接种0.5ml疫苗后,8~12月龄婴儿的抗体GMT为76.22,显著高于4~7月龄婴儿的抗体GMT 34.73;4~12月龄婴儿接种0.5ml疫苗,其抗体阳转率为96.61%,显著高于接种0.2ml者的84.00%;4~7月龄,胎传抗体<1:2的婴儿,接种0.2ml疫苗后的抗体阳转率为93.3%,显著高于胎传抗体≥1:2者的44.4%:4~7月龄、胎传抗体<1:2的婴儿,接种0.5ml疫苗后的抗体GMT为52.24,显著高于胎传抗体≥1:2者的19.07。说明8月龄开始接种麻疹疫苗是合理的,适当增加免疫剂量是必要的。婴幼儿免疫效果较差与胎传抗体的干扰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同时或分别接种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同时或分别接种不同月龄婴儿,结果表明,同时与分别接种的免疫应答类似,临床反应均轻微。但接种儿童月龄较大 PPD 阳转率较高,平均硬结直径较大,抗-HBs 的 GMT 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策。方法对多次免疫后抗-HBs仍为阴性的228名研究对象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按0、1、6个月20μg×3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于210d抽血,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抗-HBs检测。结果228名乙型肝炎疫苗多次免疫无应答者,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后,抗-HBs阳性172名,阳转率75.4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97.20m IU/ml。结论对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多次免疫无应答者,增加接种剂量或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可提高抗-HBs阳转率。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同时或分别接种的抗-HBs持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同时或分别接种的抗-HBs的持久性进行了研究。同时接种组(1组)和分别接种组(2、3A、3B组)的抗-HBs阴转率和GMT均无显著差异,提示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可以同时接种。抗-HBs的持久性与全程免疫后抗-HBs的峰值呈正相关,峰值<100 mIU/ml者,3年后有43.48%抗体转阴。建议全程后抗-HBs<100 mIU/ml者,3年后宜加强一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与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在青年中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江西省上饶市卫生学校抽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健康状况良好的1520岁学生910名,随机分为A、B、C 3组,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分别经上臂外侧三角肌全程接种3针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2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和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全程免疫后1个月采集接种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A组与C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分布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500 mIU/ml的分布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均<0.01),抗-HBs GMC﹤10和1020岁学生910名,随机分为A、B、C 3组,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分别经上臂外侧三角肌全程接种3针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2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和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全程免疫后1个月采集接种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A组与C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分布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500 mIU/ml的分布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均<0.01),抗-HBs GMC﹤10和10499 mIU/ml的分布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1或<0.001)。有1名接种者在接种后0.5 h有局部疼痛症状,第2天疼痛消失,未见其他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的抗-HBs阳转率和抗-HBs GMC水平均高于低剂量乙肝疫苗,提示青年应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以建立有效的防御乙肝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8.
风疹和麻疹疫苗同时或分别接种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疹和麻疹疫苗同时或分别接种8~11月龄婴儿,并对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同时接种与分别接种的婴儿风疹或麻疹抗体阳转率及GMT差异均无显著意义,表明此两种疫苗可以同时接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和发病,提高下一代人群免疫力。方法 根据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免疫学特征,结合我市人群免疫状况,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管理模式,对接种对象、免疫程序、接种剂量与方法、运转方式、疫苗供应、统计与报表等内容进行了科学、系统地要求,并通过全市计划免疫网络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管理模式的实施,疫苗接种建卡(簿)率达到99.52%,建证率达到98.34%;甲型肝炎疫苗接种率达到96.25%,乙型肝炎疫苗三针全程接种率达到98.30%。实施前后对比,甲型肝炎发病率从289.68/十万下降到21.35/十万,下降了92.63%;乙型肝炎发病率从200.37/十万下降到 70.94/十万,下降了64.60%;血清中抗-HAV阳性率由 33.80%上升到 91.57%,抗-HBs阳性率由 42.72%上升到88.76%;从1998-2000年,我市幼儿园、学校等儿童聚集单位未出现甲型和乙型肝炎的暴发疫情。结论 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也进一步促进和扩大了我市计划免疫与疾病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先用相同剂量的冻干皮内注射卡介苗和液体划痕苗分别接种两组仔鹿,经检测后者的免疫效果优于前者。选择冻干苗为免疫原,观察接种剂量、针次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皮下接种0.75mg、45mg和75mg冻干苗免疫效果无明显差异;仔鹿在出生24h内皮下接种冻干苗0.75mg,每隔12个月再接种1针,共3针,可使鹿获得较高保护率。  相似文献   

11.
CpG-ODN对乙肝核酸疫苗及重组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ODN)对乙肝核酸疫苗及重组(CHO细胞)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核酸疫苗实验组用CpGODN与乙肝核酸疫苗联合免疫BALBc小鼠,阳性对照组注射核酸疫苗,阴性对照组注射质粒pVAX1;重组疫苗分4个实验组,用CpGODN与不同剂量的重组疫苗配伍后分别免疫BALBc小鼠,阳性对照组注射重组疫苗,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应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HBs水平。结果CpG与乙肝核酸疫苗组抗体阳转率比阳性对照组提高3倍,抗体水平提高2倍。CpG与重组疫苗组的阳转率和阳转时间均高于或早于CpG与核酸疫苗实验组。加入CpGODN后,即使重组疫苗用量减少3倍,诱导抗体水平和阳转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CpGODN可提高乙肝核酸疫苗和重组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使抗体产生的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苦参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苦参素0.2tidpo。疗程7~9个月,乙肝疫苗60ug,每15天1次,皮下注射,疗程12个月,拉米夫定0.1qdpo.疗程12个月。对照组31例单用拉米夫定0.1qdpo。疗程12个月。疗程中定期检测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HBeAg、抗-HBe、HBV、DNA。结果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6%和51.6%,P<0.05;45.2%和19.4%,P<0.05;77.4%和51.6%,P<0.05)。结论乙肝疫苗、苦参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3.
目前使用的乙型肝炎疫苗均为重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疫苗,疫苗中需添加免疫佐剂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铝盐佐剂可显著增强HBsAg的体液免疫效果,但不能很好地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研究发现,除铝佐剂之外,仍有多种物质具有免疫佐剂效应。本文就免疫刺激性佐剂、可生物降解的颗粒性佐剂、微生物来源的佐剂、植物来源的佐剂及其他类型的佐剂用于乙型肝炎疫苗的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乙肝病毒DNA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DNA疫苗诱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方法 将编码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的真核表达质粒免疫BALB/c小鼠,并分别于第1w、第3w后加强免疫1次,同时设对照组注射质粒 pcDNA3.1。第2次加强免疫3d后采血检测血清中 HBsAg和 HBsAb。结果 实验组2w时检测到HBsAb,2个月后达 到高峰。对照组未检测到 HBsAb。实验组和对照组始终均未检测到 HBsAg。结论 乙肝病毒 DNA疫苗能引起小 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缓释微球乙型肝炎疫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制缓释微球乙型肝炎疫苗。方法 用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为材料,包裹乙 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制成缓释微球疫苗。微球的粒径均小于5um,平均粒径为2.17um,抗原包裹量为1.25%, 包裹率为60-80%。用 SDS-PAGE检测抗原,以微球疫苗免疫 BALB/c。小鼠。结果 HBsAg的结构包裹前后是一致 的,小鼠经皮下注射单剂微球疫苗后,在第 14w,小鼠血清 IgG滴度可达到铝佐剂疫苗相当的水平,且维持较高的滴 度。结论采用生物可降解的缓释微球作为乙肝疫苗载体系统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孙思琪 《辽宁化工》2010,39(11):1174-1175,1181
乙肝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生物制品,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性肝炎最有效的措施。然而,偶有儿童因注射问题疫苗致死致残的报道再次唤起了对乙肝疫苗安全性的关注。从疫苗生产、流通和接种等环节存在的可能导致注射乙肝疫苗致死原因进行了分析,将对我国乙肝疫苗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