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庆油田作为国家特大型石油企业,其一举一动均为世人所关注。“十一五”期间,油田的科技工作如何展开,现已明确。这就是:“以创建百年油田,提高“三率”为重点,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到2010年,全局整体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主营业务领域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后 ,对存续部分的管理必须打破常规 ,更新经营管理理念 ,摒弃传统管理方式 ,真正按照企业来搞好经营管理工作。管理方式 :多种形式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后 ,存续部分的管理方式要加大力度进行调整。物探、钻井、测录井、油田地面建设等与主业密切相关的施工单位是属于管住抓好的领域 ,要加强对这些单位的直接管理与控制 ,增加必要的投入 ,更新技术装备 ,以不断提高这些施工作业单位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机械制造修理、车船运输、生活服务、多种经营等领域属于放开并逐步退出的领域 ,要进行制度创新 ,采取多种形式的投资方…  相似文献   

3.
石油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实力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确保国家石油安全和经济正常运行的迫切需要,尤其是在我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相似文献   

4.
在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的21世纪,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已是石油产业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科技中介机构作为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提高石油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降低石油产业科技创新成本、规范石油产业科技创新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国内外石油产业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与国外相比虽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三大石油公司的推动下得到了一定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欲提升我国石油产业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水平,需从3方面入手: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市场化和规范化运行;吸纳专业化人才,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创新服务方式,组建联盟,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1):F0002-F0002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于1982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期刊。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在中国石油地质开发领域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学术期刊界公认的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相似文献   

6.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于1982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期刊。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在中国石油地质开发领域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学术期刊界公认的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美国石油公司在华陆地、海上石油探风险投资发展趋势与特点,考察了美中在石油领域业务合作的巨大潜力,重点分析了在油气勘探、天然气开发、下游工业、后承包与技术转上、设备贸易5个领域中美商在华拓展业务的前景。美商进国中国领域在资金、技术、经验方面的有优势,但面临其他外商的有力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将中国海油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创新型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于2006年7月25日在北京新落成的办公大楼召开了科技大会。会议总结了“十五”科技成果,提出了“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会上,傅成玉总经理作了题为“坚持走中国海油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的重要讲话,并为新成立的中国海洋石油工程技术中心揭牌。 新成立的中国海洋石油工程技术中心下设8个分中心,涵盖了海洋石油天然气工业上、下游的主要专业领域。成立工程技术中心是中国海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步骤。它的成立为中国海油造就成创新型企业,建成国际一流综合性能源公司奠定了技术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使本刊读更多地了解近些年来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科技发展的情况,现特发此以作简介。[编按]  相似文献   

9.
业内石油专家日前表示,在国外中小型石油公司推动下,外资持续进入中国的石油上游勘探生产领域,在未来的几年内,外国石油公司将在中国的热点领域(主要是海洋石油)进入第三个收获期。  相似文献   

10.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石油企业必须增强创新能力,建立起激励机制。在企业日益成为创新主体的条件下,知识的生产将更多地源于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参与竞争就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具有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俄罗斯是友好合作的邻邦,两国人民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近年来,中俄两国在油气领域的合作日益活跃。为进一步推动中俄两国石油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与世界石油大会俄罗斯国家委员会经过充分协商,认为有必要建立经常性的双边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企业》2013,(1):55-57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成员杨华在其工作会议上作题为《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确保完成2013年生产经营任务》的生产经营工作报告,在总结公司2()12年的生产经营情况及主要特点时说,2012年,中国海油生产经营工作卓有成效,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业务有序发展,“二次跨越”开局良好;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管理提升活动扎实开展,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正在改善;安全环保形势平稳,本质安全能力有所提高;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顺利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协调,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加强内控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合规运营、廉洁从业。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将成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两条主线。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产品应用广泛,经济总量大。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微博     
伊朗石油禁运中国难以从中获利http://weibo.com/bqlinBlog.huanqiu.com林伯强:虽然美国给予中国"制裁豁免权",但是中国为了维护与美国的关系,不会提高从伊朗进口原油的份额。所以,伊朗石油禁运并不会向外界所说中国会在美伊对立之中获利。未来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量很可能维持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10%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简称为CNPC)是我国重要的石油能源管理部门 ,本文就CNPC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问题进行了地探讨。1 CNPC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成CNPC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科技人才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 ,这是四个相互独立、有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1)知识创新体系。加强石油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其基础是知识创新体系。必须充分发挥石油集团公司重点研究机构和著名高校 (尤其是石油高校 )的知识创新优势 ,重视加强石油工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只有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16.
谭蓉蓉 《天然气工业》2006,26(3):120-120
2006年3月14日,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办的能源与安全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和伊朗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还有很大空间,两国应加强在有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冯飞表示,中国将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中国到2020年的石油需求量将达到2.5~6亿吨。中国到2020年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将增长4%,这表示中国将增加石油进口。  相似文献   

17.
石油企业的标准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谋求企业所有者权益净利率最大化和低成本发展。为此.石油企业必须冷静考虑未来的财务管理环境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修正和发展石油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以适应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的重点应是提高竞争实力和风险应变能力;财务管理必须透明.应从提高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中获得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石油工业》2005,12(3):43-47
为及时介绍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科技的最新进展,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发展部委托石油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石油领域各专业近百位专家对国内石油科技进展的上百个候选项目进行了5轮筛选和投票,按其创新程度、技术成熟度、作用意义和科学价值、潜在效益等指标进行了综合评定,最后评选出2004年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科技10项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石油市场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新兴的工业国,在石油领域展开了一场全球范围的竞争。在全球的重要主油区,如同中国与日本一样,中印之间的竞争如影随形。那么,中国与印度的能源竞争究竟走向何方?中印竞争会对世界石油格局产生何种影响?中印能否携手在能源领域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20.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每年进行的全年发表论文的审读是对该刊在地球物理领域所起作用的客观评价,也是办好期刊的一项举措。2008年该刊共发表各类论文129篇,根据勘探领域和专业技术进步发展的主线,分5个方面进行评述:①野外地震采集技术;②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和技术;③地震综合解释及油气预测方法和技术;④测井技术应用; ⑤重磁电综合物探方法和技术。评述认为,本刊发表的论文具有较高的水平,客观地报道了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新方法、新技术,体现了该领域技术的新进展和所取得的成就,反映了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科研水平和相关新技术、新方法实际应用现状,同时也指出该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