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我国高档次转杯纱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引 言  在新型纺纱体系中转杯纺发展最快 ,技术比较成熟 ,纺纱质量好 (条干均匀、纱疵少 ) ,最终产品受到市场欢迎。由于转杯纺纱可取消粗纱及络纱工序 ,缩短了工艺流程 ,为实现纺纱自动化提供有利条件 ,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全世界目前约有 80 0万头转杯纺 ,美国有 90万头 ,其转杯纺产量约占纺纱总产量的 42 % ,预计 2 0 0 0年后转杯纺产量的比例要突破 50 %。高级转杯纺纱机生产的转杯纱大多用于针织及机织。德国赐来福全自动络纱机生产的纱 42 %用于针织 ,58%用于机织 ;美国约 72 %的转杯纱用于针织。从发展趋势看 ,转杯纱今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转杯纺纱成纱过程及转杯的制造质量分析,提出了影响转杯的使用寿命及成纱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孙蕴琳 《纺织导报》2003,(5):121-122
应用毕加诺(Picanol)喷气引纬模型对转杯纱进行模拟引纬试验,分析探讨了转杯纺纱工艺、纱线品质、纤维品质与喷气织机引纬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转杯纱品质对喷气织机引纬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和纺纱性能作了简介,分工序叙述了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纺纱的工艺技术措施,指出了纺好转杯纺大豆蛋白纤维纱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型转杯纺因单分梳技术的限制只能纯纺或者混纺性能相近的纤维原料却难以生产纤维性能差异较大的混纺纱的问题,以及基于近年来双喂给双分梳新型转杯纺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传统型转杯纺的成纱机制以及双喂给转杯纺技术的特点,并对比分析了传统型转杯纺纺纱器和双喂给转杯纺纺纱器的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和样纱试纺实验,分析比较了传统型转杯纺和双喂给转杯纺转杯内部流场分布特征,包括转杯内涡流、气流速度以及压强分布,同时也进一步对比分析了2种转杯纺成纱系统所纺纱线的成纱结构及其成纱性能,验证了双喂给转杯纺纺纱技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转杯纺是目前新型纺纱中应用面最广的一种纱线,随着其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为了提高转杯纱的质量,根据国家纺织行业标准,对转杯纺纱机机械术语、转杯纺纱机及其关键零部件、转杯纱的标准进行总结分析,这将对转杯纺纱机及转杯纱质量检测时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转杯纺纱设备数量迅速增加国外转杯纺纱设备及转杯纱的增长见表1,我国转杯纺纱设备增长情况见表2。  相似文献   

8.
对大豆蛋白纤维的原料性能和纺纱性能进行了简介,分工序叙述了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纺纱的工艺技术措施,指出了纺好转杯纺豆纤纱的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再用纤维加工转杯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纺织厂回丝、坏纱及服装业边角料加工的再用纤维可用于转杯纺纱。文中对再用纤维的可纺性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可行的生产工艺流程、加工出的转杯纱成纱质量好且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提高粗号转杯纱质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粗号转杯纱质量,从原料、工艺配置、温湿度管理等方面分析论述了各项技术措施,指出:采用低等级纤维原料生产粗号转杯纱应根据纺纱质量要求合理选配原料,注意保持成分主体稳定,减少纤维马克隆值差异;针对配棉特性,正确选择工艺路线及前纺各工序工艺参数;合理配置转杯纺转杯直径、速度、分梳辊型号、导流槽角度等工艺参数,控制好机台负压,并加强各工序温湿度管理,才能够使粗号转杯纱质量及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满足使用需求,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纺纱的合理工艺,对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纺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设计,并对成纱质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纺制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纱的合理工艺参数为捻系数360,纺杯转速38 000 r/min,分梳辊转速7 800 r/min,所纺制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纱条干均匀,纱线弹性好.  相似文献   

12.
刘晨芳  徐剑桥  汪军  陈霞  江慧 《纺织器材》2023,(1):26-29+33
为探究环保转杯牛仔纱的外观颜色规律,减少牛仔面料生产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以黑色粘胶条子和白色粘胶条子为原料,在双分梳转杯纺试验机上纺制黑白颜色纤维比例相同、纤维混合次数不同的双分梳转杯纺牛仔纱;详述实验方案及实验用纺纱工艺,利用MATLAB图像处理技术探索纱线外观及结构;验证不同纤维比例、不同织造工艺条件下的牛仔面料风格。指出:双分梳转杯纺牛仔纱外观颜色沿轴向间隔分布且具随机性;当黑白2种颜色的纤维比例均为50/50时,大直径转杯所纺纱线较小直径转杯所纺纱线,黑色纤维更多地分布于表面;在相同转杯周长中白色纤维比例沿纱线轴向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趋势;双分梳转杯牛仔纱外观颜色分布不匀是由于2种纤维在转杯中混合不均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缩短转杯纺工艺流程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熊伟 《棉纺织技术》1999,27(2):101-103
要生产高质量的转杯纱,喂入条子的均匀度、清洁度和条子的内纤维分离度优良是根本保证。在原料较差的转杯纺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并条无法改善条子的均匀度、清洁度和纤维分离度,只有通过在梳棉机上加装自调匀整装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实践证明,在梳棉机有自调匀整...  相似文献   

14.
孙正祺 《棉纺织技术》1989,17(12):62-64
众所周知,转杯纺对棉条的准备要比环锭纺来得敏感。虽然为消除梳棉时产生的纤维弯钩所要求的奇数工序配置规则不再强调,但是纤维的混和要求仍然保留。虽然可以由梳棉条直接纺转杯纱,但是纺纱厂一般还是喜欢在转杯纺纱前配置一道或者几道并条工序。这样配置有下列几个优点: (1)使棉条的短、中片段不匀率降到最  相似文献   

15.
《上海纺织科技》2005,33(11):61-61
转杯纺纱存在易于使纤维失去柔韧性的问题,从而降低其性能。为克服这一问题,捷克Rieter CZ AS公司开发了一种多组分纱纺纱技术,其专利为:欧洲专利EP1352992。该系统可将连续组分长丝与转杯纺机纺的短纤维混合。此外采用一传感装置监控纺纱单元和卷取装置之间的长丝,使该芯丝被转杯纺的短纤维包绕而成包芯纱。专利称这种类型的转杯纺机尤其适用于弹性包芯纱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从转杯纺纱的发展历史入手,针对转杯纺纱技术可以适纺各种纤维原料,且成纱均匀度好、杂质少、耐磨性好、伸长大等特点,重点论述了使用转杯纺纱技术纺制36 tex亚麻/棉混纺纱的工艺实践,分析了转杯纺纱机用纺杯、分梳辊、假捻头、喂给机构、输出机构和卷绕机构等关键器件的主要工作情况;指出合理选择转杯纺纱机各配件器材的材质及处理工艺,改善其各项性能,可以提高成纱质量及转杯纺纱机的稳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抽气式转杯纺纱机发展的研讨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介绍了我国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由单头、多头机到成批生产具有先进水平的转杯纺纱机的研制过程,以及抽气式转杯纺纱别于自排风式转杯纺纱机的特点,转杯内积尘、积杂率低;没有铝灰纱疵;容易实现转杯高速 化;转杯内负压稳定,并进一步提高加发展我国转杯纺纱的途径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张晴 《棉纺织技术》1999,27(1):41-43
目前,国产转杯纺纱机有一个共同点:只适合纺制纤维长度在40mm以下的纯棉、粘胶、化纤及混纺类短纤维。纺纱线密度范围为100tex~145tex。能纺制长纤维、毛型粗号纱的转杯纺纱机尚属空白。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公司开发研制了FB601型长纤转杯...  相似文献   

19.
探讨精梳棉柔丝纤维灰褪绒混纺转杯纱的生产工艺。阐述了柔丝纤维和灰褪绒的性能特点,通过合理配置纺纱工艺,成功纺制出精梳棉/柔丝纤维/灰褪绒65/20/15 20.8 tex混纺转杯纱。认为:采取合理的原料混和路线;做好柔丝纤维和灰褪绒混和原料的预处理,提高原料可纺性;前纺工序针对原料特点采取必要的工艺技术措施;转杯纺优选纺纱专件和相关工艺参数,以上这几项关键工作实施到位,就能够生产出质量满足要求的精梳棉柔丝纤维灰褪绒混纺转杯纱。  相似文献   

20.
阎磊 《棉纺织技术》1991,19(2):59-62
新型高产精梳机和新型转杯纺纱机同为棉纺厂设备现代化的标志。棉纺生产中精梳是提高成纱质量的关键工序之一。转杯纺纱是当今诸多新型纺纱技术中最为成熟的一种,并具有独特的成纱结构。根据我国国情,转杯纺纱在低支纱领域效益比较显著。其经济支数为7~16英支。国内还未将转杯纺纱的主要注意力转移到中、高支纱领域。至于用精梳条子纺制转杯纱,在市场上还未形成批量产品。目前国外新型的精梳机发生了重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