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焙烤食品加工项目为例,运用德育、技能和创新创业教育3个维度协同育人模式,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和改进措施四个方面对高职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粮油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强化德育意识,彰显价值引领,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以酿酒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白酒生产技术”为例,通过对教学实际进行分析,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融入和评价体系三个层面探索职业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行径,为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是近年来职业院校开设的一门具有一定实践性及技术专业性、特点突出的特色教学类课程,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该课程教学各环节有利于提高其育人效果、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以“曲奇饼干制作”教学设计为例,结合教育相关的理论思想和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特点,探讨了课程实施过程中思政教育的融入点、融入方式等,探究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路径,从而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主要任务,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陈研  尹雪峰  陈伟 《西部皮革》2023,(24):132-134
面料再造设计应用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秉承“顶天”“立地”“开物”“树人”的教学理念,依托“ADDIE”系统发展教学模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以“面料再造”为载体,以“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为原则,强调“教、学、做”相统一与“课程思政”教育,弥补“孤岛式”思政课程德育的不足,让学生接受全面的思政教育,健全了课程育人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汤晓娟 《食品工业》2024,(2):204-208
“食品工艺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结合课程的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介绍“BOPPPS+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特点及其在“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的实施路径。通过实例探讨如何以“BOPPPS+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为助力,构建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课堂的全方位育人教学模式,旨在更好贯彻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突出课堂德育,为不同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提供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以青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工艺学”为例,对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实践。针对“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阐述,为“食品工艺学”课程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高等教育新理念和方向下实现专业课德育及进行价值引导的有力举措。探索课程思政融入点和元素设计,对教学改革设计思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施、教学改革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以期提升“食品工艺学”的育人功能,为新形势下该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当前高校育人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成为高校工科教育必要教学目标之一。文章通过以工科专业《生态纺织品检测与认证》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和现状,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基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对其进行课程内容思政优化和教学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9.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教学内容繁多复杂,学生学习难度较高。授课教师团队以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为教育方针,以“德育”与“智育”协同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主要通过将思政元素与海洋特色融入教学设计并改进教学方法等手段,实现润物无声的教学育人效果,最终构建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体系及全方位育人的教学体系。实践表明,思政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提升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道德意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BOPPPS六步教学法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推崇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范式。本文分析工科机械类专业的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针对机械设计课程模块的教学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即在理论教学中,采用BOPPPS模式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教学模式。在实践性教学中按CDIO工程教育模式,构建机械设计实践课程的三级项目体系,为实现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提供实践教学改革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深化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以《食品营养》课程为实施载体,通过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优化思政教学手段、改革课程思政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食品营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2.
《广西轻工业》2015,(10):151-152
针对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以《书籍设计艺术》为例,提出项目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推动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改善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是在本科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OBE)和持续改进核心理念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有效提升工科教育质量,促进工科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提升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功能性食品”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OBE理念和课程思政导向,从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等视角,分析“功能性食品”课程开展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有效提升课程的思政素养和工程能力培养目标及相关措施,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结合教学改革反思,较好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思政意识,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性食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讲“专业理论”引“思想正途”是时代对每一位高等教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文章以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作为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对象,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和融入技巧,将思政内容高质量融入专业课程中,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课程思政的价值主线引领、多元教学并行及多维考核评价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为专业课程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理论依据和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湘潭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围绕在工程教育认证、一流专业建设中《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本文主要从课程性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来论述《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的兴趣度和收获都得到提升;最后,从增加课时数、师资力量分布及建设、学生参与项目的兴趣度培养等方面提出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高职高专的课程改革要把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职业操守教育等与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结合起来。文章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为例,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改革,调整内容架构,转变育人责任意识,借助线上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式学习。在课程教学中挖掘育人元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析了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并提出有效的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以融合思政元素为主的模式能够更好的发挥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基于当前新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背景,在《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还需要以学生接受视角展开教学改革路径的探索,更加尊重学生主体性,使得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程更加丰富、多元,融合思政元素,创新教学课堂授课形式与教学内容,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有机结合,更好的提高学生思政意识、文化自信与专业能力,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介入中职德育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德育理论,提高教学实效。本文以教学特征、价值意蕴为出发点,进行新时代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探讨,力求落实信息技术在中职德育课程中的优化功能,培养学生全新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品质,充分发挥中职德育特有的熏陶感染作用,引领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服装艺术类公选课程是大学教育中提升学生整体素养及对服装着装、礼仪和审美的能力提高的途径之一,其课程的开设、课程名称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的设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等都是在现代大学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改革必须深究的课题,常州科教城作为国家级高职院区,其同类公选课程已经开始进行了尝试,并根据园区的需求和资源的共享理念不断推动着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广西轻工业》2019,(12):159-160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要求,工科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以高职传感器技术课程为例,针对高职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的课程改革思路,分析传感器技术课程改革的方向,详细描述将创新思维融入传感器技术课程的内涵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