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尹毅 《丝绸》2004,(1):40-41,49
简单比较了“生丝”检验新老标准对切断指标的要求;分析了影响生丝切断的因素;总结了该厂降低生丝切断的主要途径及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产生生丝切断次数多,生丝的强力和伸长度成绩低的原因;较系统地指出了制丝厂如何从加强工艺管理、操作管理和设备管理等方面来提高生丝强伸度、减少生丝切断次数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丰香  隋锡党 《丝绸》1997,(10):16-17
针对山东省生丝切断比较严重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探明了产生切断的主要原因。特别提出在自动缫生产中使用实心圆小或比空心凹弧形小或对防止生丝切断有利。  相似文献   

4.
浅谈生丝切断的产生与防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奇  葛成明 《丝绸技术》1997,5(2):38-40
本文就生丝切断疵点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影响生丝切断的四个主要因素,重点讨论了后整理间物流结构形式对生丝切断的影响,通过车间的生产布局(即物流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了生丝切断成绩。  相似文献   

6.
营方友 《丝绸》2000,(7):28-29
针对生丝切断严重,丝批多次降级的状况,通过采取复摇设备的局部改造复摇车间的温度湿度管理等有效措施,切断明显减少,生丝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立缫丝切断多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栾丽华  杜创义 《丝绸》1994,(2):17-18
针对山东省一些立缫企业生丝切断多,影响生丝定级的现象,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实践中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速织机的应用使生丝切断问题在生丝检验中更显重要,本文根据商发断检验的统计资料,分析了产生切断主要原因,并详细地总括了在操作上,设备上,工艺管理上防止产生切断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亚军  任锴 《丝绸》1997,(7):59-59
1996年,我省一些中小型制丝企业,为适应市场需要相继将生丝绞重由125g增加到180g(长把丝)。虽然生丝绞重有了变化,但有些企业仍沿用以前的生产工艺与操作方法,致使生丝切断次数大幅度增加,个别企业的生丝检验切断定级年高达30%,平均等级下降近一个等级。为此,我们专门调查了解了几家切断问题比较突出的企业,详细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一、产生生丝切斯多的主要原因十)工艺管理未跟上l‘丝片硬统角多,主要是由于小级丝片回潮率过高造成的。这与各企业在生丝纹重增加后,没有及时调整小绞车厢供丝温度,不注意…  相似文献   

10.
穆益山 《丝绸》1995,(10):19-21
生丝切断的产生,来自于制丝生产各道工序的管理之中,分析说明,要有效地防止生丝切断,就必须在制丝工艺、操作、设备、温湿度管理等方面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造成生丝切断次数多、生丝的强力和伸长低的原因,指出了制丝厂如何从加强工艺管理、操作管理和设备管理等方面来提高生丝强伸度、减少生丝切断次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生丝切断疵点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丰香 《丝绸》1994,(5):19-20
立缫机缫丝过程中汤湿偏高,小Yue丝片回潮率偏低是造成生丝切断多的重要原因,生产中应重视对其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复摇车厢内装水槽可使温湿度控制在最佳范围(温度38~42℃,相对湿度为30%~40%),生丝切断下降显著。13/15D、20/22D的出口名牌丝可达到无切断现象,丝片整形良好。  相似文献   

15.
所谓切断检验(也称再缫检验),是指在切断检验机上,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测定丝卷绕到丝筒上时发生的切断次数。同时切断检验也是为以后各项检验(如:匀度、纤度、强伸力等)准备检验样丝。切断是评定柞蚕丝内在质量的主要指标。生丝是丝织物的原料,如果切断检验成绩不良,在丝织准备和织造过程中必然产生断头,就会降低效率,多耗原料,增加成本。也会使织物增加疵点。如断经、断纬、宽急经、错经、错纬等等。因此切断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织物的质量,更会影响织物的牢度。所以无论其它质量指标如何良好,切断次数增多都会直接…  相似文献   

16.
从探讨自动缫生丝与立缫生丝切断存在差距的原因入手,分析造成切断原因的机理,提出控制小(竹或)丝片回潮率的措施。认为大(竹或)丝片成形不良是造成切断的主要因素;小(竹或)丝片回潮率是大(竹或)丝片整形的基础;复播工艺温湿度管理是丝片成形的保证;缫丝台时产量对小(竹或)丝片回潮率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生丝"新标准实施前后的质量波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忠雷  赵玲  刘永德 《丝绸》2003,(2):39-41
以山东泰山制丝有限公司生产的出口生丝为例,对其实施新标准前后的纤度偏差,纤度最大偏差,切断等质量指标波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生丝质量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造成生丝切断的主要原因及我国中西部地区制丝厂在生丝切断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指出 :我国中西部地区制丝厂必须从加强管理力度入手 ,因厂制宜 ,采取“综合治理”方针 ,只有切实把生丝切断次数降下来 ,才能提高生丝质量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生丝切断的多少,不仅影响生丝品位,而且对丝织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切断成绩不好,必然在织造过程中增加断头,影响织物质量,降低生产能率,增加成本等。所以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减少生丝切断次数,提高生丝切断成绩。为了减少生丝切断,除加强温湿度管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改善机械性能和工艺条件外,我们还在复摇工艺过程中,根据原料茧特性,试用过土耳其红油、丝光皂和F101等数种化学助剂。实践证明,适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ZSF-1复摇助剂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总结。经山东煺制丝企业应用证明,ZSF-1复摇助适用于绞装生丝复摇前丝小箴真空给湿,能改善生丝外观质量,减少生丝切断,提高徨丝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