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lanning》2020,(4):31-37
文化过程与人的发展过程存在一种"生动的循环"关系,文化对于人发展的意义在于"以文化人",即引导主体获得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发展人的文化素养,建立主体的文化自信,实现人的文化本质。知识的文化属性和教学的文化品格决定课堂教学是文化育人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育人,本质上是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践过程,其基本方式是文化理解与认同、文化反思与批判、文化觉醒与自信。挖掘课程知识的文化元素,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化敏感性;促进学生与文化的相遇,引导文化回应性学习;聚焦于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课堂文化实践,是课堂教学中文化育人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25)
学校文化是各种社会文化总和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学校文化呈现的形态一般可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或者说成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特质的反映,学校文化对师生的成长乃至整个学校的管理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Z1):163-166
民族音乐是国家独有的文化特色,其能够反映民族的背景文化,以及民族的风土人情。本文针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进行研究,论述了民族音乐文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以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2)
从小培养幼儿对中华文化的积极认同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一般认为,通过日常的文化实践,幼儿掌握文化的意义,建构文化的认同。然而,值得研究的是,怎样的文化实践有助于幼儿建构积极的文化认同。依据文化认同的理论,幼儿文化认同的逻辑是:文化经验影响幼儿的文化认知,文化自信奠定幼儿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基础,教育互动则是幼儿文化认同的基本路径。然而,教育实践中,忽视幼儿游戏经验的文化意义,以二元对立的方式理解与处理幼儿的文化经验,已然导致幼儿文化认同的困境。应对这些困境,需要建构幼儿教育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5.
刘国清  邹径纬 《建筑》2011,(20):35-36
确立理念文化,提炼内涵文化,规范行为文化,完善制度文化,重视表形文化—近年来,中铁十二局集团一公司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构建以理念文化为指导,以内涵文化为"根",以制度文化为"干",以行为文化为"枝",以表形文化为"果"的"五位一体"企业文化,成效明显,推进了企业快速稳健发展。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列同行业  相似文献   

6.
在校园建筑的建筑设计中,本问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教育文化、校本文化、人本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和色彩文化出发,引发出了一系列的文化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的空间解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王承旭 《规划师》2006,22(4):69-72
城市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组成.物质文化作为文化的表层,体现在城市的文化空间层面上.城市文化空间由城市居民、文化活动及文化场所三要素构成,在空间尺度上表现为整体文化意象、文化分区、文化片区及文化设施四种尺度,在需求层次上划分为区域型、提升型及基础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化空间的研究视角,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研究传统聚落的文化感知及其文化空间规划实践。选取前童古镇作为案例地,通过网络文本爬取、内容分析编码及归纳汇总等研究步骤,构建前童古镇文化感知维度及内容要素,其中感知维度包括文化载体感知和文化内涵感知。在此基础上,分析前童古镇文化载体、文化内涵及文化空间之间的关系,提出以文化内涵可感性提升为目标的文化空间规划策略,探索传统聚落文化空间规划技术方法,从而提升传统聚落文化可感性,促进传统聚落及其文化的活态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9.
1大学物质空间文化价值认知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名校云集的大都市,大学文化特色更是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大学作为一个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是一个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综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消费政策面临公共投入增加而社会效益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在促进消费公平和扩大消费群体方面收效甚微。已有研究较少从文化消费的社会不均衡性以及文化消费机制角度讨论文化政策的社会效益。文章根据布尔迪厄实践理论和文化区隔理论构建城市政策与文化区隔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研究城市文化消费政策对居民的文化区隔的增强或减缓作用以检验城市文化消费政策的社会效益。以南京市文化消费补贴政策为例,基于对南京市典型社区的居民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文化消费补贴政策加深了文化区隔。文化消费实践受惯习影响,南京市主要面向高雅文化的补贴政策,强化了高雅文化消费主体的消费实践,即促进原本文化杂食性较高的群体进行高雅文化消费,没能有效引导文化消费弱势群体参与高雅文化消费,未能显著改变这类群体文化杂食性低的状况。基于该研究结果,文章认为通过调节文化消费补贴的活动类型使之面向更广的文化受众有助于缓解文化区隔,扩大文化消费政策的受益面,促进文化消费的公平。  相似文献   

11.
监理工作的规范性是开展监理工作的基础必要条件。通过检查、指导、总结、改进等措施,加强监理工作的规范性,以提升监理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当其建成,建筑必然"可见"且表现在多个层面.其中与行动相关者往往非视觉可见,而是以其他方式"可辨".通过简要考察机器的异化,及其与有机体在概念上的同源、分叉、嬗变,探讨技术形态之变更对建筑"可见"性的影响.进而以二者同机能的类比为起点,从建造、环境、居用等方面对建筑之行动展开分析,指出当这些行动因设计而"可辨",建筑将不再孤立,而是被嵌入与环境的多重关联;也正是这种可辨的与世界的缠绕,持久地贡献于建筑之意义的生发与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14.
15.
魏春雨  齐靖 《时代建筑》2013,(1):128-133
文章意在探讨在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域内如何谨慎开展建筑活动,通过回顾岳麓书院的历史沿革,分析书院“藏”与“纳”之思想精髓,提炼书院建筑空间的形态特质,将其引入到中国书院博物馆设计中.以“天井”、“片段”作为过渡来消解建筑体量,并辅以细部的材料建构,以取得“异质同构”与“和而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南解放阁不仅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而且也已成为济南标志性的建筑之一。本方案的设计是对历史街区场所精神重塑的必要性的展现,同时将解放阁与周围规划的现代建筑场所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fit-maximizing location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emand on the optimum location decision of a firm in the Weberian triangle. It will be shown that:(1) When the distance of the firm's location from the product market is held constant, the optimum location for the firm would be independent of the demand function if and only if the expansion path in input space is linear through the origin as demand varies;(2) When the distance of the firm's location from the product market is a decision variable, the optimum location for the firm would be independent of the demand function if and only i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is linearly homogeneous.I am grateful to Professor Bob Logan for helpful discussions, and especially Professor T.R. Lakshmanan for very valuable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This work was partially supported by a 1987 Summer grant from the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相似文献   

18.
周卫 《新建筑》1999,(1):59-61
罗马2000年教堂所揭示出的独到的时空观,全新的并置观,以及引人入胜的空间架构观,使我们领悟到新时期宗教建筑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Planning》2016,(5):16-19
边疆是个具有地理、政治、历史、文化意义的动态性存在,而陆疆长期是中国边疆治理的重心。中国陆地边疆面积广袤且治理生态特殊,这是构建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体系的现实依据,同时,该机制的构建又具有理论依据。此外,明晰合力治边体系中各主体的角色定位,明确治边体系在陆疆治理中的功能,有助于人们在深化正确认知的同时,更充分、有效地运用"合力治边"的工具性手段,以达至中国陆地边疆"善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