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将催化剂FeCl2/亚氨基二乙酸用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PS-b-PMMA嵌段共聚物。大分子嵌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用GPD测定,共聚物的结构用红外光谱表征,玻璃化转变温度用DSC测定。  相似文献   

2.
共混物IR/CR/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和α-甲基苯乙烯-丁二烯-α-甲基苯乙烯嵌段共聚物(MSBMS)3种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作为相容剂,通过理论预测和试验测试,研究了它们对IR/CR共混物网络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IS,SBS和MSBMS可以明显提高硫化胶的弹性常数2C1和2C2以及拉伸强度,减小体系的损耗因子。3种共聚物的作用效果顺序为:SIS>SBS≥MSBMS。SIS的最佳用量为3~7份。  相似文献   

3.
苯乙苯/α—蒎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一种用大分子引发剂制备七乙烯/α-蒎烯嵌段共取物(PSt-b-Pα-P0的方法,其中大分子引发剂为末端含α-Cl的聚苯乙烯,由生阳郭子聚合剂制备。首选考察了α-氯代乙苯/SnCl4体系的α-蒎烯聚合,进而了不同条件下的PSt-α-Cl/SnCl4Le3wis碱)体系的α-蒎烯聚合。产物经GPC、IR、HNMR等分析确定。方法可以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嵌段上接枝聚α-蒎烯嵌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4种端羟基低聚物进行氯乙酰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含端基氯的低聚物,然后以这些含端基氯的低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在CuCl/bpy存在下引发苯乙烯的ATRP反应,得到ABA嵌段共聚物。用^1H-NMR分析证明了聚合物的嵌段结构,以SEC测定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发现嵌段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单体转化率成正比,并和相对分子质量的理论值M↑-n,th=(Δ[M]/[oligomer-Cl])  相似文献   

5.
对称型双端过渡态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取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杨  顾明初等 《橡胶工业》2002,49(3):138-141
采用以双卤代烷取代型双锂齐聚物为引发剂、环已烷为溶剂、丁二烯(B)、苯乙烯(S)单体一次加入的方法,合成了对称型双端过渡成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S/B)-B-(B/S)-S,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称型双端过渡态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具有明显的海岛两相结构,嵌段共聚物存在两个玻璃化温度;随着单体配比(质量比)S/B的增大,嵌段共聚物的各项物理性能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苯乙烯的ATRP聚合制备含卤端基的聚苯乙烯,再以此含卤端基的聚苯乙烯引发2-甲基-2-恶唑啉的正离子开环聚合,合成了苯乙烯与2-甲基-2-恶唑啉嵌段共聚物,并用IR,GPC对开环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2-(全氟壬烯氧基)乙酯的嵌段共聚物。结果表明,共聚物分子量的实验值与计算值接近,且具有低分散性。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了此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赵优良  习复 《弹性体》2001,11(3):20-23
从第2代端羟基树状聚芳醚出发,合成了2-溴异丁酸聚芳醚酯(G2-Br),并用红外,核磁,MALDI-TOF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以C2-Br为大分子引发剂,在CuBr/2,2′-联吡啶催化作用下引发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考察了聚合时间,单体和引发剂配比,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的影响,合成了结构规整,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树状-线型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9.
以比卤代烷烃取代型双锂齐聚物为引发剂、环已烷为溶剂,丁二烯(B)、苯乙烯(S)单体采用1次加入的方法,合成了对称型双端过渡 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S/B)-B-(B/S)-S,并对双锂体系本二烯、苯乙烯共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将丁二烯、苯乙类共聚合反应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段处理,求得不同引发温度、不同单体配比、不同极性添加剂用量「二乙二醇二甲醚(2G)/Li」下丁二烯聚合段、苯乙烯聚合段假  相似文献   

10.
廖明义  梁爱民 《橡胶工业》1997,44(3):131-134
考察了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对IR/CR二元共混物相态结构及粒子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可有效改善IR/CR共混物的分散状态,在任何组成下均可降低分散相粒子尺寸,促进体系均匀分散,其中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的效果最为理想,其最佳用量为3~7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散射-粘度-示差多检测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自行合成的丁二烯-苯乙烯两嵌段共聚物以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的Mark-Houwink常数。m(S)/m(B)=3/7的两嵌段共聚物的K=0.01673,α=0.743。m(S)/m(B)=3/7的三嵌段共聚物的K=0.03912,α=0.690。考察了不同结合苯乙烯含量和不同分子量的丁二烯-苯乙烯两嵌段共聚物在四氢呋喃(THF)中的特性粘数、均方旋转半径和流体力学半径。实验表明,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和苯乙烯含量的减少,丁苯两嵌段共聚物在THF溶液中的“线团”舒展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1,1-二苯基乙烯作为降活剂降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活性大分子的活性,然后用2-乙烯基吡啶进行封端聚合,合成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2-乙烯基吡啶多嵌段共聚物,研究了降活剂和单体用量及反应条件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活剂用量控制为活性中心的1.0倍(摩尔比)、2-乙烯基吡啶质量分数控制为活性SBS的3%以下、反应温度在60~83℃及反应时间不少于35min时能够制得相对分子质量可控且分布较窄的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3.
以苯乙烯的ATRP聚合制备含卤端基的聚苯乙烯,再以此含卤端基的聚苯乙烯引发2-甲基-2-唑啉的正离子开环聚合,合成了苯乙烯与2-甲基-2-唑啉嵌段共聚物,并用IR,GPC对开环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反应挤出多嵌段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结构。^1H—NMR及FTIR表明,在四氧化锇与双氧水的共同作用下,多嵌段共聚物中丁二烯嵌段的双键全部氧化切断,而苯乙烯嵌段保持不变。降解所得聚苯乙烯碎片经多角度小角激光光散射检测联用GPC分析得知,共聚物降解前相对分子质量为单分布,而降解后碎片为双峰分布,其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碎片是首先聚合的嵌段,较小的碎片是后面形成的嵌段。丁二烯进入体系参与聚合需要体系有足够的黏度,决定了首先聚合的苯乙烯嵌段大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增容剂苯乙烯-丁二烯二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二嵌段共聚物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对LDPE/PS共混物分散相粒径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增容剂用量约3%时,分散相的粒径尺寸接近最小值,进一步增加增容剂的用量,粒径尺寸没明显的变化;增容剂中苯乙烯嵌段和橡胶嵌段之间的溶度参数差越大,分子间排斥作用越大,分散相的粒径越小。  相似文献   

16.
BR/PVC/SBS动态硫经体系的增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力学方法研究了在丙烯酸酰胺和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存在下,顺丁二烯橡胶/聚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BR/PVC/SBS)动态硫化挤出共混的结果。初步探讨了引入丙烯酸酰胺“就地”产生增容剂的机理。实验证明,采用该方法较以α-甲基苯乙烯为增容剂的相同体系具有更好的增容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双卤代烷烃取代型双锂齐聚物为引发剂、环已烷为溶剂,异戊二烯(I)、苯乙烯(S)单体采用1次加入的方法,合成了对称型双端过渡态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S/I)-I-(I/S)-S,并对新型嵌段共聚物的相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检测到苒段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证明过渡态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苒段的Tg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以双锂为引发剂、环乙烷为溶剂,合成了对称型双渡态丁二烯/苯乙烯(B/S)嵌段共聚物S-(S/B)-B-(B/S)-S,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B的增大、极性添加剂(2G)/Li的增加,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增加;嵌段共聚物具有微观相分离结构,分子量分布约为1.2。  相似文献   

19.
以萘钠为引发剂双向引发活性阴离子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PTBMA—PS—PTBMA),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合成了ABA型两亲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PMAA—PS—PMAA)。对产物进行了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及凝胶色谱分析。当苯乙烯与α-甲基丙烯酸叔丁酯投料质量比为54:46时,所得共聚物相应嵌段质量比为79:2l左右。  相似文献   

20.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对IR/CR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差显微镜及Moony-Rivlin方程中的2C1和2C2等方法,研究了少量SIS,SBS,α-甲基苯乙烯和丁二烯的三嵌段共聚物(MSBMS)对IR/CR共混物相态结构、交联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IS,SBS,MSBMS厅明显降低分散相尺寸,使体系分布均匀,提高了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和拉伸强度。降低节体系煌内部损耗。对IR/CR共混物的增容效果,以SIS为最好,SBS次之,MSB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