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特性为基础,对土地利用数据库建立各环节的生产过程进行了分析,针对各环节制定出相应的限差要求和技术方案,形成了适用、可行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3.
大庆防洪工程作为保护大庆地区防洪安全的保护神,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建立成工程管理数字程控指挥系统。文章为大庆防洪工程提前进入数字管理,规划出一套利用工程数据库来管理的方法,希望能够为从事该领域的其他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勘测设计技术资料,随着工作的深入,资料会越积累越多,为了使之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必须建立先进的资料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为隐蔽工程勘测设计技术数据资料建立了一个具备输入、贮存、管理、查询、输出和分析应用等功能的管理平台,成为能为工程建设管理服务的、高效实用的勘测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GIS支持下,基于1996和2005年IandsatTM卫星遥感数据完成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通过空间叠加提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相互转化的信息。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加的最多,耕地面积减少的最少;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具有较高的保留率,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具有较高的转换率;草地和耕地是林地的主要来源;开展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动态变化研究,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及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7.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现场核查与生态调查,对汾河水库上游流域5 268 km2区域各阶段生态系统构成及转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区域自然地理、水文及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了研究区各类生态系统变化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2000-2013年,汾河水库上游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草地、灌丛、森林,约占总面积的80%,但农地面积减少,森林、草地、湿地、城镇面积增加;草地是最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森林为最活跃的土地利用类型,湿地和森林在空间上呈现扩张的发展趋势;研究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增加,农田面积减少,对流域水环境均起到正效应,城镇面积的增加体现为负效应。汾河水库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向有利于流域水环境的改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5,(7):27-30
构建SWAT模型基础空间数据库是流域水文循环模拟的基础与关键,SWAT模型的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DEM、土壤类型图及土地利用图。以达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ArcGIS 10.1环境下运用Hydrology工具集提取了流域的水流流向、汇流栅格、河网水系、流域边界等信息,建立了达溪河流域DEM,与实际流域总面积相比,相对误差满足要求;利用GIS技术对原始资料进行预处理,快捷地建立了符合模型要求的流域土壤类型图及土地利用图。同时指出,选择合理阈值提取符合实际的河网水系、准确提取洼地、平坦区域水流流向的处理、如何利用RS和GIS技术建立研究区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并高效获取模型运行参数,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径流模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技术的全数字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与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的实践,阐述了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进行人机交互全数字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与制图,并建立土壤侵蚀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与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土地利用遥感分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遥感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数据获取中。现综合分析了目前主要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将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归纳为:基于传统统计分析的分类方法、神经网络分类方法、模糊分类方法、决策树分类方法、专家系统分类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总结出各种分类方法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洪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13,(1):75-80
利用天津滨海新区1979年和2004年的TM影像以及2009年的SPOT影像资料,通过目视解译方法及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获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以此为基础,结合相关资料研究了滨海新区生态用地的总体特征、生态用地与非生态用地以及生态用地内部的相互转化特点,并对这些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年-2009年,研究区的生态用地总面积在不断下降,2004年前后分别有56 424.74hm2和8 874.35hm2的生态用地转变为农田和建设用地;在生态用地内部,林地和城市绿地的比例太低,生态服务功能较高的滩涂大量转变成盐田,部分海域变为滩涂。研究区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自然因素、城市扩张及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沙厂水库流域1990年、1995年、2005年的TM遥感资料和2000年SPORT遥感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沙厂水库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库;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流域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验证,对该流域2010年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和农田面积呈上升态势,混交林、其他土地和水域面积呈下降趋势;②3期土地利用流向基本一致,林地之间存在互动变化,其他土地,水域和农田向林地方向转移;③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混交林和其他土地是本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和主要方向,整个演变趋势使林草面积显著增加,林地类型以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 相似文献
15.
RS和GIS在滑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滑坡灾害分布广泛且发生频繁,提高滑坡研究水平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滑坡研究领域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介绍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滑坡调查、滑坡危险度区划、滑坡稳定性计算分析以及滑坡动态监测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合称3S)在我国各行业的应用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都江堰灾后应急指挥系统将考虑电力、通讯、交通出现异常时的调度手段,结合3S技术和综合调度软件实现应急调度指挥。简要分析了“3S技术”应用现状,并着重从“3S技术”集成的角度,探讨在未来都江堰应急指挥调度中的应用模式及实施方案,以增强对水事灾害的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结合GIS技术,对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功能进行了设计。并且利用GIS软件和商业数据库建立了系统数据库。数据内容包括空间数据文件、属性数据库、文本文件库、多媒体文件库、模型库。对于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组织采用混合数据模型,发挥了由GIS管理水资源信息的优势。建立文本文件、多媒体文件与空间数据的关联或者通过系统指令直接调用。GIS与模型库的集成采用了以数据库作为中间媒介的捆绑式集成方式,实现了两者之间的通信。通过数据库的建立,系统能够有效的对水资源综合规划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属性查询和统计、指标计算、计算结果表达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遥感(RS)技术获得的土地利用时间序列信息,分析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杞麓湖流域1988年、1996年、2006年、2016年4期Landsat遥感数据为基础,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遥感解译获取4个时段土地利用类型图,结合空间格局、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程度、空间重心,分析了该区域1988—2016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空间格局上,林地变化最多,耕地次之,并且大部分耕地转化为建筑用地,其他用地不断向耕地、林地转化;土地利用重心不断向北发展,说明北部经济及其城镇化发展比南部快;方位变化表明该区域西部发展前期大于东部。最后通过驱动机制分析,发现社会经济因素是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并且驱动作用不断扩张。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