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中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最新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进行精细的沉积-构造解释,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断层滑移距离定量分析方法,探讨研究区复杂叠加构造变形特征及差异性,结合挤压域构造变换带的分布及构造变形差异对南缘中段进行了次级分段划分。研究认为:1)南缘中段背斜构造受基底卷入型断裂体系和顺层滑脱型断裂体系联合控制,各种构造相互叠加形成多种类型的复合构造样式;构造变形程度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逐渐减弱;断层滑移距离“由深至浅”逐渐变小,主干断层滑移距离变化存在明显拐点,表明断层发育的多期次性和继承性。2)南缘中段发育纵向和横向2种性质的构造变换带,纵向变换带主要发育在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内相邻背斜的过渡区域,横向构造变换带主要发育在盆-山交界处,多以走滑断层的形式调节两侧的构造变形差异。3)结合构造变换带分布和不同区带的构造变形差异,将南缘中段精细划分为Ⅰ-1段、Ⅰ-2段、Ⅱ-1段、Ⅱ-2段、Ⅲ段。构造分段及变形特征的明确,对理解研究区油气成藏条件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断块油藏精细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细构造研究是断块油藏精细描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重新认识和建立油藏的三维例构造形态和特征。提出利用层次性进行精细构造表征,遵循从大到小原则,逐级细致研究,逐级重新落实,得出正确的结论。主要应用井资料,分地层划分对比、开发动态分析和微构造研究3个方面论述了认识和落实小断层的方法。结合段六拨油田的实际资料,通过以上几方面研究,取消了区内原先解释的3条断层,对油田内部断层重新组合,建立了油藏三维构造模型,并指出了段六拨油田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和潜力区。  相似文献   

3.
结合区域资料,对研究区94口钻井资料进行分析,并利用储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对白于山区长2油层组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将长2油层组划分为3个亚层以及6个小层。通过对长2油层组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为后期研究构造特征、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规律、有利区预测及油田开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金带油田沙三段埋藏较深,构造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储层为泛滥平原相河道亚相砂体沉积,单层厚度较小,横向变化快,油气层的分布受储层发育的影响较大.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地震精细构造解释、反演,对工区进行储层预测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认为二界沟断层、驾掌寺断层为本区主干断层,控制着本区的构造、沉积演化,本区油气储层受构造、...  相似文献   

5.
由于马北一号油田目的层段地震资料分辨率低,主体构造断层断距小,信噪比由于受断裂带的影响在平面上变化很大,原解释的断层不太落实,低序级断层无法分辨,相干分析等技术在本区不太适用,所以解决断层问题便成了本区构造解释的重点。本文旨在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地震反射特征,结合沉积相演化规律,建立起了统一的地层划分对比标准,井震结合精细刻画构造形态和断裂系统,搞清该区断裂的发育以及空间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沙瓦构造带南部地质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目的层为地震弱反射层,侵入火成岩发育,断层隐蔽性强,构造落实程度低。为了探索有效的构造解释方法,从研究区地层特征、形成地震反射的原因、断层的分布规律、侵入火成岩的分布及其对地震反射的影响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在构造解释过程中地震弱反射层结合较强反射的地震标准层、地震解释结合地质模式的解释思路和方法,解释了该区T52、T13和T33地震反射构造图,较好地提高了构造解释精度,为区内的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龙泉山构造带位于川西前陆盆地凹陷带与前陆斜坡带之间,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块。通过地表地层陡带、断层分布特征研究,结合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及钻井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建立了龙泉山构造带的构造模型,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认为其构造特征在剖面上可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在平面上可分为南、中、北三段。针对龙泉山背斜扭动形迹的成因,从南北段构造样式差异、构造应力、构造运动期次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喇嘛甸油田萨零组精细地质描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方法,开展了萨零组地质特征研究,首先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方法,对萨零组储层进行层组划分,萨零组由原先的3段精细划发为8个小层和1个夹层;其次绘制了萨零组断层平面分布图、构造剖面图、各小层砂体的等厚图和沉积相带图,揭示了萨零组的构造特征、沉积环境特征和储层性质,首次确定了萨零组为三角洲外前缘沉积;还研究了萨零组油界面和油气分布,通过试油(气)资料证实萨零组具有一定的产油、气能力、为萨零组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惠民凹陷唐庄地区构造复杂,沙河街组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为了建立该区沙河街组准确的等时地层格架,统一地层划分对比标志,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岩心、测井、试油试采及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沙三段-沙一段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沙三段下亚段、沙三段中亚段、沙三段上亚段、沙二段及沙一段;由低水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收缩体系域4种类型的10个体系域构成,对应11个砂层组.以旋回划分为依据,以岩相旋回-厚度法为主,"等高程"法为辅的总体思路,在该区进行小层划分对比,共分出81个小层;结合油气分布规律、各小层砂层厚度和砂岩含量得出沙二段的Ⅱ砂层组、沙一段的Ⅰ和Ⅱ砂层组为主力产油层位.  相似文献   

10.
歧口凹陷三维地震资料分年度采集区块小,为此进行了连片三维地震宏观构造解释研究。提出“点-线-面-体”的解释方法,即井震结合层位标定、区域结构剖面建立、构造层序划分、井层控制变速成图等方法。将歧口凹陷连片三维地震区新生代划分为7个构造层序进行对比解释.获得了井震结合全区统层、宏观构造格局、断裂平面和刮面组合特征、火山岩发育与分布情况等成果。分析认为.该区宏观构造格局为“三横三竖”:受北西-南东向拉张应力场控制形成的北北东北东东向构造带和同沉积断层组成“三横”,由南西北东侧向挤压应力控制和同沉积断层分段活动差异形成的褶皱组成“三竖”。受中生界残留盆地的控制,在近南北向大区域拉张应力场作用下经历了古近纪扩张深陷、稳定发展和衰减3个阶段。新生代断裂类型主要有正断层和张扭断层.均为伸展断层,其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火山岩发育与湖盆拉张期构造活动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主断层交汇或弯折处。根据新成果提出北大港潜山带东翼围斜构造和南翼同沉积构造为近期勘探重点目标,张尔-歧东断裂构造带为近期重点勘探区带,预期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依据高分辨地层对比原理,在对生产层位进行了精细等时地层对比与划分的基础上,采用将油水系统纳入等时地层格架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可以确保油水系统分析的完整性及统一性,在此基础上研究清楚的各个油水系统的分布特征,可为下一步的开发生产调整提供翔实的地质依据。根据高分辨率地层对比与划分研究,可将辽河油田雷家老区莲花砂体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和19个短期旋回,对比控制层是发育于两次阵发期的的间歇岩;而根据构造解释、断层组合、试油结果、生产层位、生产动态数据及测井解释结论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莲花油层的油水分布规律在平面上主要受断块控制,在纵向上则受岩性控制。  相似文献   

12.
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的勘探开发发现,裂缝发育具有上下分带的特征,很可能受背斜中和面的控制,现有的断层相关构造的划分模型难以解释裂缝的垂向分带性,需要重新建立构造样式的划分方案。以克拉苏构造带克深区段为研究区,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以断背斜翼间角为主要要素、结合断层的组合形态,重新建立克拉苏构造带克深区段的盐下构造样式。研究结果表明,克深区段的构造样式依据翼间角的大小分为平缓褶皱和开阔褶皱两大类;结合断层组合形态,平缓褶皱细分出同冲、背冲和反冲平缓褶皱,开阔褶皱细分出同冲和背冲开阔褶皱。克深断裂以北的构造是开阔褶皱和平缓褶皱组合的叠瓦状断背斜,克深断裂以南的构造均为平缓褶皱断背斜的叠瓦构造。裂缝的分布与翼间角密切相关,开阔褶皱的张裂缝带厚度和分布范围比平缓褶皱大得多,断层对其周缘的裂缝分布存在一定影响。构造样式的重新划分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构造样式断背斜的裂缝发育特征和成因机制等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该洼陷形成机制,构造亚带划分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构造地质学及区域应力场的研究来分析南-孟洼陷地质构造。结果:划分出3个构造亚带,找出了构造亚带的分布规律,明确了北东向断层的分块作用,据北北东向次级断层断面倾向的变化划分了6个区块。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以王楼、孟岗集为南界的洼陷北部是近期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4.
舒姚  胡明 《复杂油气藏》2010,3(2):17-20
为了在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大巴山前缘与川东褶皱带交汇区进行油气勘探,根据研究区地震解释资料,将研究区以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段至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膏盐岩层,志留系下统的泥页岩和砂质泥岩层,以及中、下寒武统中的泥质岩和膏盐岩层为界,划分为上、中、下三个构造层。通过各层构造特征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史、区域应力挤压和传导及滑脱层对构造形成的作用分析,以及区内断层展布和交切关系,认为川东北地区各构造层的表现特征各不相同,滑脱层对构造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今构造是经过印支、燕山和喜山多期次构造作用而形成的,其中NE构造早于NW构造形成。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十年来,在纽约州中南部上奥陶统布莱克里弗(BlackRiver)组的横向不连续白云岩中先后发现了20多个新气田。这些白云岩出现在地震资料可以识别的深入基底的扭断层附近。解释认为,分布在狭长的以断层为界的构造低地及其周围的大多数气田都属于负花状构造。断层远处的地层是不渗透的石灰岩,它们构成了有关储层的侧向封闭层。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断层消失在上覆的特伦顿(Trenton)组石灰岩和尤蒂卡(Utica)组页岩内。孔隙度主要发育于内壁覆盖有鞍状白云石的孔洞、角砾和裂缝带中。在本次研究所描述的布莱克里弗群岩心中,基质孔隙度不常见。 深入基底断层附近的白云岩不规则分布以及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的分析都支持鞍状和基质白云岩具有与断层有关的热液成因。因为处于反常规的构造环境(即构造低地对构造高地),此类成藏层带多年来都没有被发现。如能采用适当的构造-地层-成岩作用综合模型,就有可能在纽约州的布菜克里弗群和全球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更多的热液白云岩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16.
潜山油藏内幕隔层及断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潜山内幕的隔层和断层是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通过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确定出了隔层的划分标准,定量的将研究区内隔层划分为四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隔层在油藏开发动态上的反映,研究了隔层和剩余油分布的关系。根据断层和潜山内幕隔层的空间组合关系,将剩余油分布模型划分为三大类六亚类,最后预测出潜山内部有利的剩余油分布区块和层段。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博格达山前米泉地区构造样式和地层展布,基于断层发育特征及滑脱层对构造发育控制作用的研究,建立了研究区典型的滑脱逆冲构造样式。受上三叠统泥岩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系滑脱层的控制,米泉地区的基底断层早期沿滑脱层由南向北低角度滑冲,后期遇阻上倾,切割地层并出露地表,形成独特的“躺椅”状产状;次级断层规模小,两端止于滑脱层内。博格达山前带自南向北划分为推覆带(基底推覆)、冲断带和滑脱带3大构造带。米泉地区位于冲断带,横向可细分为4个构造台阶,纵向上划分为3个构造层,各构造层均为主动顶板双重构造复合体,次级断层发育程度有所差别。滑脱逆冲构造样式的建立推翻了以往的构造认知,确立了推覆体下方仍为下组合地层,且存在众多有利的背斜圈闭的地质认识,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下组合的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构造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是一条走向为NWW向(近EW向)的复杂构造变形带.根据构造变形样式的差异,该盆山过渡带从南向北可以划分为出若干变形"带",自西向东可以划分出若干变形"段",由深而浅可以划分出2~3个变形"层".北天山(包括博格达山)是由基底卷入逆冲断层和褶皱构成的基岩断隆带,其中主干断层为向山体倾斜的高角度逆冲断层.该盆山结合带宏观上是一条冲断挠曲带,高角度逆冲的山前大断裂的下盘发育一系列中-低角度的基底卷入逆冲断层,部分逆冲断层上盘发育相关褶皱,但是基岩顶面和卷入变形的沉积盖层总体上构成向盆地倾斜的单斜构造.准噶尔盆地内部是一个宽阔的分层变形叠置带,侏罗系及上覆底层主要为滑脱褶皱变形,侏罗系在背斜核部加厚,滑脱背斜下伏地层及盆地基底发育高角度基底卷入断层.NNE-NE向、近SN向变换断层或构造变换带将上述构造变形带分隔成不同的"段",同一"带"、同一"段"和同一"层"内的构造变形样式是类似的,不同"带"、不同"段"和不同"层"的构造变形样式则有明显的差异.盆山过渡带的构造特征受早二叠世正断层和走滑正断层活动、晚侏罗世基底卷入逆冲断层和走滑逆冲断层活动以及上新世逆冲断层活动和褶皱变形等多次构造变形的影响,但主要是上新世以来北天山逆冲隆升和对准噶尔盆地挤压的结果.先存的基底断裂、沉积盖层中的软弱岩层以及天山隆升和对准噶尔盆地挤压作用的不均一性是影响盆山过渡带构造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级别断层的空间组合、密集程度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首次将济阳坳陷内断层划分为15个断层聚集带,这些断层聚集带控制着济阳坳陷断块油藏的空间展布。受构造、沉积、成藏等因素的影响,济阳坳陷断块油藏构造更加破碎、纵向含油小层多,油水关系更加复杂,并且具有层间非均质强、原油性质差异大等特点。按照断块油藏的储量规模和密集程度不同,将对坳陷内断块油藏在平面上划分为3个级别区域:Ⅰ类区域储量规模大、丰度高,是断块油藏开发的主阵地;Ⅱ类区域储量规模和丰度均次之;Ⅲ类区域资源贫乏。该研究为断块油藏的进一步高效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突破方向研究》是大庆油田勘探攻关项目之一 ,目的是深入认识天然气地质规律 ,客观评价松辽盆地深层勘探潜力 ,指出有利勘探目标。该项目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认识 :①火石岭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而非晚侏罗世 ,厘清了徐家围子断陷的地层层序及其空间分布 ;②确定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的构造格局 ,划分了 6个一级构造单元、 11个二级构造单元 ,在徐家围子断陷划分了 15个三级构造单元 ;③在断陷地层鉴定出逆断层、断弯褶皱、断展褶皱和反转构造等挤压构造 ,鉴定出营一段酸性火山岩顶、底 2个角度不整合 ;④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