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实施土地整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鼓励的一项重要政策,是法律赋予土地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国家保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措施和手段,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举措,是缓解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短缺的根本出路,是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新措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也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保护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出发,解决耕地占补平衡问题,探索一条有效的土地开发整理途径,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不仅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土地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且成为国土部门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确保建设用地及时有效供给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建设要开展,而耕地资源有限,就必须加强土地保护,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上挖潜,使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平衡得以实现.要切实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高认识,把土地开发整理看成是顺党心、合民意、求发展的历史选择,看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光荣任务,夯实基础,建立素质高、业务精、技术好的专业队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保护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出发,解决耕地占补平衡问题,探索一条有效的土地开发整理途径,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不仅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土地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且成为国土部门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确保建设用地及时有效供给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建设要开展,而耕地资源有限,就必须加强土地保护,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上挖潜,使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平衡得以实现。要切实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高认识,把土地开发整理看成是顺党心、合民意、求发展的历史选择,看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光荣任务,夯实基础,建立素质高、业务精、技术好的专业队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论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袁启 《资源与产业》2008,10(5):28-31
总结了现阶段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背景,提出了土地整理能有效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村文明建设、改善农村“脏”、“乱”、“差”和农村社区民主管理等,为落实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验。提出应通过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土地整理规划、建立土地整理专项基金、加强土地整理的统一领导、注重土地整理的检查验收、加强土地整理法制建设等措施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手段,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食物安全和生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阐明了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必要性,对土地整理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增加、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和水资源利用紧张度增加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土地整理对象、土地整理项目执行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土地整理项目中景观生态设计、土地整理项目后续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优化对策,为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土地整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思清 《矿山测量》2013,(3):21-22,59
文中通过对我国东部高潜水位平原矿区开采损毁现状及特殊区域生态环境的分析,提出了基于预防控制措施及治理措施相结合的煤矿土地复垦及生态恢复治理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对发展农业生产和煤炭开采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高潜水位平原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实施、合理配置复垦区土地资源、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及建设和谐矿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矿区土地复垦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的一项重要举措,土地复垦所需处理的数据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存储分散,传统的工作方式无法对数据进行集成存储与管理。GIS技术为处理空间数据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文中论述了基于GIS的矿区土地复垦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制定了土地复垦相关数据的结构标准,详细介绍了数据库中所需各类型数据的处理方法。该研究促进了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河南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浅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常秋玲  康鸳鸯 《中国矿业》2006,15(11):43-45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煤炭开采区基本情况和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分析,提出了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是进行煤矿塌陷区治理的重要措施。采煤塌陷区以土地复垦为主,结合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进行土地复垦,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对于缓解矿区及周边的人地矛盾,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土地复垦评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复垦是矿山企业的重要工作。本文从评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土地复垦评估的原理,探讨了土地复垦评估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的理论提出土地复垦评估的程序框图,还对土地复垦现代化评估体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是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主产区之一.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居全国倒数第7位,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土地管理法>颁布,特别是1997年中央11号文件下发和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方面的文件,省人大通过了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针对湖南省1998、1999年连续两年未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的情况,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2000年湖南省开发整理复垦新增有效耕地面积10.3万亩,实现了当年耕地的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土地整理进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土地整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性,分析了在土地整理中应遵循的生态系统原理及思路。指出土地整理的出发点应基于生态系统原理(时间、位置、物种、干扰和景观) ,核心是实现整理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土地整理的生态分析中,应重点关注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项目区内外生态系统的连续性、景观的协调性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中国土地整理进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土地整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性,分析了在土地整理中应遵循的生态系统原理及思路.指出土地整理的出发点应基于生态系统原理(时间、位置、物种、干扰和景观),核心是实现整理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土地整理的生态分析中,应重点关注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项目区内外生态系统的连续性、景观的协调性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西部地区人地关系与国土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邱道持 《资源与产业》2003,5(2):60-61,80
通过分析西部开发的环境和形势,提出首要的是因地制宜实施开发战略,并发挥西部国土资源比较优势、建立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整理项目的核心内容。本文对土地平整与其他土地整理工程的协调问题、土地平整应遵循的技术标准、土地平整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土地平整土方量的计算方法等土地平整工程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浅谈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土地平整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整理项目的核心内容.本文对土地平整与其他土地整理工程的协调问题、土地平整应遵循的技术标准、土地平整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土地平整土方量的计算方法等土地平整工程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西部开发的环境和形势 ,提出首要的是因地制宜实施开发战略 ,并发挥西部国土资源比较优势、建立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土资源信息化对促使我国国土资源的集约利用具有保障作用。正在开展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金土工程和网络建设均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本文在分析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系统规划及实施、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加快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认真回顾和总结以往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六大”要求,本文认为,新时期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要做到以下四点,始终坚持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为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服务的意识,积极谋求事业的新突破和新发展。在工作中,要切实做到抓好“一个前提”,推进“两个结合”,搞好“两个加强”。  相似文献   

19.
城镇建设占用耕地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1997-2004年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对耕地减少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仅占耕地总减少面积的1/10,而其引起的粮食减产却占耕地减少引起的粮食总减产量的1/4强,说明了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威胁程度是巨大的。为控制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转变我国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和用地观,加强土地立法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