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一把好的宜兴紫砂壶是要集紫砂壶的材质美、工艺美、造型美、功能美、品味美于一体的传统紫砂文化艺术品。紫砂壶一直以来都是以它古朴的材质与紫砂壶特有的适茶性,与茶文化相辅相成,让大家熟知,经常有人说道爱壶人士不一定都喜爱喝茶,但爱好喝茶的人几乎都为紫砂壶倾倒。一把精品紫砂"佛手壶"的出现是紫砂匠人精湛技艺的体现,也是他们情感传输的一个过程,形与意的互相触碰,是意境美与生命力的表现,这把紫砂"佛手壶"把实用与观赏相结合,是一把审美度极高的手工艺品。  相似文献   

2.
正紫砂是一种介于陶泥和瓷泥之间的一种矿物质泥料,因此,紫砂壶既有瓷的细腻,又有陶的透气性。"壶于茶具,用处一耳",为了能让茶在壶里保持最佳的品质,因此,紫砂壶从始至今,都不施釉,以紫砂的本真面目示人,朴素之美,让紫砂与茶天然合一,并征服了世人,著名艺术家高庄曰:"我恋紫砂无釉彩,相见如人披肝胆。不靠衣衫扶身价,唯以本质令人爱。"宜兴紫砂壶启于明代,至今有600多年的传承史,历代匠人辈出,,形式多样。紫砂壶从最初的  相似文献   

3.
张洁 《江苏陶瓷》2012,45(2):58-58
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多彩,几何形的有"圆珠壶"、"仿古壶"、"四方壶"等;自然仿生型的有"南瓜壶"、"莲蓬壶"、"佛手壶"等;筋纹型壶有"桂花瓣壶"、"菊瓣壶"等。这些形态各异的紫砂壶共同构成了紫砂艺术园地里蔚然可喜的人文景观。就其使用价值来说,紫砂茶具均得益于优越的材料,其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能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  相似文献   

4.
汤杰 《江苏陶瓷》2014,(3):45-45,48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经过数百年来的艺术积淀,紫砂壶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中的瑰宝。紫砂壶的文化精髓在于记忆了宜兴的陶瓷文化、传统制作技艺和丰富的紫砂语言。一些代代传承的经典茗壶,作为紫砂技艺人员仿制出新的佳作而充满生机与活力。本篇以紫砂"炎黄二帝紫砂提梁壶"为例,谈谈其传统文化的蕴意。  相似文献   

5.
壶与茶的渊源关系,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并由此产生了数百年宜兴紫砂壶的传承与发展。享有"东方紫玉"美誉的"五色土"可以在紫砂技艺人员的捏塑中尽情地发挥作品创意,在艺术构想中体现斑斓生活,凸显紫砂壶骨肉丰盈、气质高雅的思索之美和万般风情。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使用价值、审美价值等一一展示,也是作者献给茶人、壶友的眷眷情愫。紫砂壶"知音"(见图1)就是将一段古老的传说和一曲美妙的音乐融注于砂壶,在器形的质朴与时尚中,吟咏紫砂文化所蕴含的哲思和畅想。下面简要论述紫砂壶"知音"创作的艺术构想。  相似文献   

6.
紫砂壶代代传承,通过紫砂艺人的双手融入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让紫砂壶的造型变得更加广泛,在这些造型中每一种都有着自身的根源,同时也要遵循紫砂成型工艺的基本规则,本文主要谈一谈作品"渔翁体谅壶"的造型结构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紫砂文化是一种复合的文化形态,是中国人运用综合思维对多种传统的艺术兼容并蓄的成果,也是中国人精神上追求的一种文化风格。但是,在紫砂陶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崇尚吉祥如意的心态没有改变。现以紫砂"荷花如意壶"(见图1)的制作为例,探寻紫砂壶的吉祥蕴意及其复合文化形态。1紫砂"荷花如意壶"的造型特点紫砂"荷花如意壶"是结合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荷花形象而设计的一款茶壶。此壶的设计既考虑到了壶器的实用  相似文献   

8.
正紫砂壶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和传承的手工艺品。宋代文人梅尧臣的《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膜寄茶》诗中就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词句,可见在宋代的时候,紫砂茶具就已经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睐。一把壶往往承载着  相似文献   

9.
正光素器、花塑器、筋纹器为紫砂壶的三种主流造型。其中光素器以"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经典论述尤为著名。无论是北宋大文豪钟爱的"东坡提梁壶",还是出土的明代"吴经提梁壶";无论是"供春壶"重现天日的传说、还是时大彬改大壶为小壶的变革,都呈现出紫砂古朴、润泽、素心素面的经典之美。笔者在多年紫砂壶艺的创作中,传承了顾景舟大师一生钟情于紫砂的艺术精神,持之以恒地秉承"工匠精神"。紫砂壶传统光素器的造型简约而不简单,最能  相似文献   

10.
饮茶少不了茶杯和茶壶等茶具,茶具中的精品当属宜兴紫砂壶了。宜兴的紫砂壶由于博采众长、款式繁多、淡雅古朴,问世后很快赢得了收藏家们的赏识。曾有"杯用景德瓷,壶用宜兴砂"的说法,而当时若得宜兴紫砂壶者,无不想将壶具带到茶店比美一番。紫砂壶属于陶和瓷之间,为半烧结精细特殊陶器,表里都不上釉,壶的砂质中有肉眼看不到的气孔,既不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夏季使用紫砂壶,好比土冰箱存茶过夜,不起腻苔、不易变馊;冬天用沸水冲茶,或置于火炉上炖茶,壶器不易炸裂。更妙的是,紫砂质的壶壁能吸附茶汁,蕴蓄香味,久经使用紫砂壁内积聚"茶锈",即使不放茶叶冲水也有余香。从壶型的制作技巧来欣赏,紫砂壶有高矮之分,高型的  相似文献   

11.
紫砂壶的艺术作为中华民族各种文化艺术的一种,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和演变过程中造就了很多的经典名作。现代的紫砂壶作品是延续了古代紫砂制壶的经典之后进行不断创新,以严禁大胆的构思去创作出很多的精美的作品,也征服了现代的紫砂壶爱好者。这些紫砂壶作品开拓了紫砂壶创新的道路,让传统紫砂制壶随着传承而慢慢地变化,从而创作出很多新的紫砂作品。紫砂泥细腻而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个特点更加的便于制壶者的制作,极大地增强了其表现力,最终在明清时期使紫砂达到了巅峰。而在这一时期的文人也随之加入到了紫砂的队伍中来,为紫砂的发展开拓了更宽广的道路。也大大地丰富了紫砂的类别。他们将各自所学与紫砂相结合,例如:书法、绘画、文学、金石篆刻等等。与紫砂相结合后形成了紫砂独具特色的一种风格,通俗易懂的表现和装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紫砂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紫砂文化和茶文化一起融入人们的生活,并与之息息相关,历史上各时期的人文精神也借此得以体现。历代文人关于紫砂的吟咏也不绝于史料记载,"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诗句等反映了紫砂在文人生活当中的地位,也塑造了独特的紫砂文化。从"供春壶"到当代壶艺,千百年的发展、传承与创新,紫砂壶承载的远不止泡茶功能,其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更值得大众去感悟、去挖掘。紫砂壶从构思到成型,反映了陶艺家的思想,也体现了传统技艺的传承。当一把紫砂壶通过流通到爱壶人手里的时候,已经实现了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  相似文献   

13.
紫砂壶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为根基,在吸取了青铜器、金银器、瓷器等众多器具的造型特色和装饰艺术之后,独具匠心的紫砂艺人们开山立派、继往开来,他们很好地诠释了中国紫砂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和传承。这件作品充分表现了传统紫砂壶的古朴雅韵,是向"大亨仿古"致敬的作品。前人所呈现出的制壶态度、制壶技艺、制壶品格、制壶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的学习下去,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4.
江苏宜兴有着"千年陶都"的美称,宜兴丁蜀的紫砂壶声名大噪,享誉海内外.了解紫砂壶的人对于"供春壶"一定也非常熟悉,这一经典壶型传承至今可想而知它的优秀程度.紫砂文化的诞生可以说是偶然性质,但是它发展至今的历史性一定是必然的,之所以能够如此自信地说出这样的话,那一切都是源于传承至今的经典传统器"供春壶".紫砂艺术的发展就...  相似文献   

15.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制陶史上的一朵奇葩已经是众所周知之的了。紫砂制壶在千百年的中华民族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地位。有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他的名字叫宜兴"能够很清楚地来表现人们的赞美之情。紫砂壶发展到现在是历代手工艺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再创作,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作为一个中青辈的紫砂艺人,在不断努力学习紫砂制壶的同时不断地进行再创作,做到薪火相传。使紫砂壶具有更好的时代感和传承性。就拿最近设计制作的紫砂壶"马到成功壶"来说吧,这把壶在表现其艺术效果的同时,也是对紫砂壶制作的新的理解和艺术探索,是对紫砂壶创新设计的追求和实践,下面就将这把壶的创作思路来讲一下。  相似文献   

16.
赵洪福 《江苏陶瓷》2012,45(3):59-59
宜兴紫砂壶是一种典型的手工艺陶器,是中国陶瓷艺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紫砂壶的材料特殊,陶泥具有砂性,所制作的紫砂壶里外均不施釉,壶器烧成后主要呈现紫红色,色泽古朴典雅,因而陶泥被称为"紫砂"。紫砂壶造型形式丰富多  相似文献   

17.
以紫砂壶为代表的紫砂陶,是手工陶瓷艺术品类中的艺术珍品.千年陶都,薪火相传,历经传统日用粗陶的粗犷造型,传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设计"东坡提梁壶"至明朝茶事、茶器、茶具变革,金沙寺僧抟泥成壶易换香火,供春成"树瘿壶"起始及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油坊桥明代嘉靖十二年(1533年)司礼太监吴经墓中紫砂提梁壶的出土,表明了明朝紫砂壶诞生时期,更有"紫砂四大家"董翰、赵梁、元畅、时鹏对紫砂壶造型承前启后的贡献,紫砂壶造型开始成型并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8.
沈震宇 《江苏陶瓷》2012,45(4):67-67
宜兴紫砂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承、创新,薪火相传,由此产生了不可计数的艺术精品。紫砂茗壶造型千姿百态,装饰不拘一格,已成为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并推动着紫砂文化的发展。紫砂文化和茶道文化有着相似的发展历程,日益发展精进,由俗趋向雅。人们在赏壶、饮茶中感受一种宁静的氛围,体验了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心田和  相似文献   

19.
紫砂壶之中承载着茶文化,而在历史文化的不断发展之下,紫砂艺人不断地传承与创新,再加上文人雅士的参与,如今的紫砂壶早已成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紫砂技艺同样也成为了一种别具特色的艺术.紫砂壶有着十分丰富的造型,大自然与生活都能够成为紫砂壶创作的题材,紫砂艺人从中汲取灵感赋予在紫砂壶之上,捏造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既满足了较高的实用性功能,同时也饱含了艺术观赏价值.本文主要以紫砂"绿叶飘香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陈月娥 《江苏陶瓷》2021,54(1):40-41
从大文豪梅尧臣"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吟诵到篆刻家陈曼生的文人壶系列"曼生十八式",从坡公的"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到亲自参与设计改良紫砂壶器型,如今"东坡提梁壶"依然是我们非常经典的壶型,在经过世世代代紫砂艺人的不断传承和改良之后,提梁壶已经成为了紫砂造型艺术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类别.细细观赏此壶"茶香",整体造型从传统器型之中脱胎而来,采用了更加现代的设计手法,表面明针工艺细腻,茶花、茶树的装饰简约而不简单,壶钮和提梁遥相呼应,茶壶和茶香融为一体,把宜兴紫砂丰富的造型艺术和壶茶同誉的文化内涵完美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