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4Cr5MoSiV1钢铝合金压铸模的真空高压气冷热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大,中型铝合金压铸模的工作条件,进行了真空高压气冷热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选出了适宜的工艺参数,并应用于生产。应用该工艺后提高了模具性能,明显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3.
4Cr5MoSiV1钢挤压模具真空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分析了不同真空热处理制度对4Cr5MoSiV1模具钢的室温硬度、常规力学性能、高温硬度、高温力学性能及特种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分析了该材料经不同真空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热磨损、热疲劳的表面形貌,从而优选出合理的真空热处理工艺.经工业性生产试验表明,用优选的真主热处理工艺处理的挤压模具,综合性能好,组织均匀致密,耐磨性和热疲劳抗力高,变形小,无氧化、脱碳,模具使用寿命较常规热处理提高2~3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5.
对不同工艺下4Cr5Mo2VCo钢的硬度及冲击性能进行测定,并用SEM对其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000~1100 ℃淬火温度范围内,4Cr5Mo2VCo钢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达59.2 HRC;未溶碳化物数量随淬火温度上升不断减少,在1100 ℃时基本全部溶入基体。回火过程中4Cr5Mo2VCo钢的二次硬化峰值温度为520 ℃,硬度随回火温度继续升高而逐渐降低。不同温度淬火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随回火温度的上升呈先增大后逐渐降低趋势。在44~46 HRC的硬度使用范围内,4Cr5Mo2VCo钢具有最佳强韧性配比的热处理工艺为1060 ℃×30 min淬火+(600~610) ℃×2 h回火两次,平均冲击吸收能量可达410 J。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2.25Cr1Mo钢叶轮真空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真空热处理后2.25Cr1Mo钢叶轮的显微组织主要为回火索氏体,其力学性能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叶轮的表面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7.
8.
采用Formastor-FⅡ全自动热膨胀相变仪测试了5Cr2NiMoVSi模具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膨胀曲线,结合显微组织和硬度分析结果,绘制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了材料的相变特性;通过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了回火参数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Cr2NiMoVSi钢的过冷奥氏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大幅度右移;材料硬度和冷却速度关联较大,随着冷却速度增大,硬度迅速提高;临界冷却速度为0.4 ℃/s,马氏体硬度基本保持在640 HV以上;材料回火温度在550~590 ℃时,可获得不低于1628 MPa的抗拉强度,具有较好的回火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45Cr2NiMoVSi钢制锤锻模的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45Cr2NiMoVSi钢制锤锻模原整体淬火热处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在2 ̄16t各级锻模中分别进行了局部淬火及在回火试验,在此基础上,按模块规模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热处理工艺并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2.
以稀土5Cr钢为对象,研究了热处理工艺(870、900、930 ℃保温50 min水淬,670、690、710 ℃保温90 min回火)对其组织及第二相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870 ℃淬火后,组织未完全奥氏体化;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完全奥氏体化,原始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从900 ℃的13.49 μm增大到930 ℃的15.01 μm,且组织均匀性明显下降。合适的淬火温度为900 ℃。在670~710 ℃回火后,组织分布为回火屈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回火索氏体。回火后第二相为分布在基体上的Cr7C3碳化物及在界面聚集的Cr23C6碳化物。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Cr23C6碳化物比例逐渐增加。为避免回火过程中M23C6型碳化物的聚集和粗化,合适的回火温度为690 ℃。 相似文献
13.
18Cr2Ni4WA钢真空渗碳后热处理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了两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研究18Cr2Ni4WA钢真空渗碳后回火、淬火和深冷工艺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8Cr2Ni4WA钢渗碳后,经高温回火、淬火、深冷和低温回火处理后,渗碳层深度几乎不受影响,表面残留奥氏体含量显著降低。经680 ℃×5 h两次高温回火+860 ℃淬火+-115.3 ℃深冷+160 ℃低温回火工艺处理后,试样表面硬度为64.2 HRC,渗碳层深度为0.86 mm;并得到由针状回火马氏体、少量残留奥氏体和弥散分布的点状碳化物组成的渗碳层组织和由低碳板条状回火马氏体组成的心部组织,不仅使得表面获得高硬度,同时保证了心部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