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经历了14年的发展历程,但到目前为止大中型企业仍然没有活起来。那么,国有企业不活的原因究竟在哪里?现在看来,仅仅搞企业经营方式的改革是不行的。因此,中央把企业改革的下一步重点放在搞企业制度的创新上。为什么要搞企业制度的创新呢?因为党的十四大已经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模式,而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明确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是什么样的体制,以及这个体制的框架应该是什么样的,都包含哪些内容等问题?目前,中央正在运筹市场经济的框架问题,国家经贸委有关人士已经透露:我国下一步的改革就是  相似文献   

2.
通过深化企业改革,青岛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些“拐棍,今年将迅速失去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白银公司生活后勤改革中的初步实践,叙述了大型联合企业生活后勤走向社会化并取得成功的新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重庆市公路建设的大发展以及公路养护企业体制的改革,使得重庆公路养护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责任和更激烈的竞争.交通基础设施的改进,加强了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客观上要求公路养护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公路养护企业应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学习和运用新技术,探索更有效率的组织形式以更好的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推进,改革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和运行机制,以适应变化了的企业外部条件,显得愈来愈加迫切。企业能否自觉地按商品生产和经营者的形象来塑造自己,成为企业在新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当前,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考虑改革内部管理体制,设计各种改革方案。在改革方案设计中,考察一下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应用“事业部”管理体制的经验,对于理清改革思路和构思方案设计,对我们是会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宏伟蓝图,标志着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如何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待于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探讨,现结合长治钢铁公司实际,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装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设备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的现阶段形势的发展要求。本以临钢为例指出了国有企业现有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的弊病,论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指明改革应走社会化和专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58年建厂的厦门氧化铝厂,1984年开始转产钨制品。20多年来,公司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历程,从一个仅有200多万元资产和300吨仲钨酸铵生产能力的小厂发展成为产品涉及钨、钼、钴、镍、新能源材料、房地产等几大系列上千个品种,拥有从钨矿山→冶炼→深加工完整产业链和十一个控股子公司的上市集团公司。2005年7月,厦门钨业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钨材料产业基地。二十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改革,通过体制创新激发企业活力,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九五…  相似文献   

9.
邢机公司始建于1958年,产品以冶金轧辊和冶金成台设备及备件为主,九十年代后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发展步伐逐年减慢,到2000年已陷入困境,为此,2000年10月省委省政府对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企业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已迫切地提上了议事日程。转变观念,深化改革,进行全面管理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成为企业各项工作的目标。一、“三项制度”改革成为核心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体制、人才的竞争,三项制度的根本性改革,是提高职工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首先从人事制度改革入…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山两分公司按照中铝总部的战略部署,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各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生产经营保持稳定,产品产量、销售收入、产值利润持续增长,工艺条件、质量指标不断优化,五年累计生产氧化铝701.03万t.其中2005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150.66万t。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中铝总部的资产重组、境外上市,山两分公司改革体制、创新机制,运行方式、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开展了业务整合、流程再造、绩效管理、三大管理体系认汪、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精益生产管理、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新模式,企业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增强。发展保持高速度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弓矿公司认真贯彻集团公司的部署,扎实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行面不断拓宽,目前在基层厂矿、车间已全面推行;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部门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内容不断深化,由主要涉及职工利益、党风廉政建设向企业生产经营、内部管理、改革方案、发展规划等领域延伸;成效不断显现,职工群众参与和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提高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清泰 《冶金管理》2003,(12):43-47
一、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1.法人治理结构是医治国有企业体制弊端的一剂良药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始终围绕着企业、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而进行。企业与政府的关系集中于政企是否分开,如何分开;政企分开的核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能否分离,如何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要害,是能否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障投资者的权益。这是国有企业改革克服传统体制弊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转向市场体制过程中,国有企业总体情况不理想,其原因不仅仅是企业管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存在体制弊端,企业治理机制不健全。实际情况表明,传统政企关系和…  相似文献   

13.
李玉海 《包钢科技》2004,30(1):74-76
包钢在"以改革求生存、求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优化钢铁、突出稀土、大力发展非钢产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指导下,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在理顺体制,转变机制,精干主体,分离辅助,构造集团化、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分析了包钢集团在改革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上海冶金设计研究院在十年前,生产经营局面十分困难,管理机构臃肿,分配机制严重背离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职工队伍很不稳定,企业缺乏凝聚力,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改革。十年来,我们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持续改革,即机构体制改革、干部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经营体制改革和非生产设计部门逐步组建三产公司的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总结了改革应注重把握的关键环节和改革中有效的工作方法。并指出,随着我院进入全面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的战略转变新时期,院的深化改革的态势上需要发生五大变化.在指导思想上、在战略考虑上、在总体要求上、在重点把握上与在参与主体上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工作。上海冶金设计研究院改革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有哪些新特点,需要注意哪些新问题,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改造发展,同时,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笔者对此作一浅析,以期抛砖引玉。 1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新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赋予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更大的自主权,同时,也更注重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手段加强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邵武 《有色设备》1999,(5):32-33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它既是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标志,又是企业实力的体现。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后,如何搞好设备管理,取得最佳投资效益,是每个企业经营者探索的课题。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是我国最早建设起来的有色金属采、选、冶、加工特大型联合企业。多年来,公司设备管理围绕经济效益这一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了公司生产的发展。1 设备前期管理重在技术、经济分 析  在…  相似文献   

17.
企业走向市场面临的选择不外乎两种:一是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走上振兴发展之路;二是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被市场法则无情地淘汰。目前我们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目的就是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之成为有独立利益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规范成熟的市场条件下,任何一个市场主体参与竞争的机会是均等的,但是我们的市场化改革有其特殊性,表现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这样,旧体制条件下产生的企业发展的不均衡性自然会在改革中表现出来,造成盈利企业与亏损企业进入市场的机会不平等。盈利企业带着旧体制赋予它的优势进入市场,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全省冶金企业升级工作,在国务院《决定》精神指引下,正在全面展开,并和“双增双节”运动、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经营体制紧密结合进行,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推动了全省冶金工业的稳步发展,其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19.
经济研究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我现在越来越感受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企业的领导,更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特别是大钢的经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太多,精力不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面也越来越不够,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  相似文献   

20.
(一)资产重组与资本运营成为1998年太钢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是公司深化改革与集团化道路发展的必然结果。从1994年11月太钢被国务院确定为百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时候起,按照试点方案的要求,用了二年半的时间,于1997年7月完成了试点规定的阶段目标。也是在1997年5月太钢又被国务院确定为120家企业集团试点,使太钢的改革与发展的工作从时间上和工作目标上有机地衔接起来。通过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太钢完成了公司制改造,由省政府授权成为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进行了母子公司体制的探索与实践,在“三改一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