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介绍了工业遗产的起源、定义及研究现状,并以邯郸纺织工业遗产为例,从国家战略、区域资源、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等方面,分析了纺织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工业遗产后续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作为后申遗时代面临的与运河相关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及遗产构成梳理已迫在眉睫。柯桥作为浙东运河流域入选省级规划的古镇,无论从聚落空间形态的特色、遗产构成的丰富度,以及富有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都使得其具有鲜明的"文化线路"基因。本研究基于此,通过对于柯桥古镇遗产构成的梳理整合,试论其与文化线路暗合的内在联系,并为柯桥古镇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线路的角度出发,以书院建筑在浙东运河沿线所表现的联结性、连续性和整体性为基础展开讨论,旨在为书院建筑文化遗产的研究拓宽视野,引导人们在文化线路的视角下重新审视书院建筑遗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徐桐 《风景园林》2019,26(11):13-19
在中国文物保护体系下,古道等遗产线路类的文物保护工作尚未能完全对接国际文化线路的保护理念,文化线路的国内文物保护体系和国际保护视野面临无法衔接的困境。以国际文化线路物质线路和衍生要素的分析视野,将具有申遗背景同时需要对接文物保护工作的米仓道(巴中段)作为对象,通过梳理其时空范畴和价值认知,分别辨析作为国内文物保护体系的交通遗产构成框架,以及对接申遗工作的文化线路衍生遗产要素。基于此,遗产线路衔接国内文物保护体系和文化线路申遗保护要求的工作框架得以厘清,可为国内面临类似研究需求的文化线路类遗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许可 《建筑与文化》2020,(4):140-141
苏州近代的纺织行业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先行者。"衣被天下"不仅是苏州重要的名片,也是凝结了苏州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见证苏州纺织业兴衰发展的工业遗产,却在城市产业调整的过程中逐渐消弭。文章通过梳理苏州近代纺织业发展地脉络,以城市记忆为视角,梳理苏州纺织工业遗产的特点,探寻适合苏州的纺织工业遗产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产保护的城市线型游憩空间(LRG)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该文指出:应该丰富遗产保护层次,扩展其功能,并以城市游憩空间作为解决遗产功能扩展和丰富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界面.并借鉴"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理念对文化线路适应的空间范围进行了拓展,提出了基于遗产保护的"城市线型游憩空间"概念.最后指出了该空间可以深入研究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吴隽宇  陈梦媛 《华中建筑》2021,39(6):143-148
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是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两种主要理论,对我国宝贵的线性文化遗产——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文通过对这两种理论的梳理和对比研究,总结出各自的适用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现状进行探讨,认为综合借鉴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的理论实践经验能够对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位于郑州市西区的老纺织工业基地为实例,从工业遗产对城市文化底蕴积淀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性及多重价值出发,结合目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旧城更新改造的时代背景,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建议通过科学规划加以保护,合理改造促进持续利用和再生。  相似文献   

9.
10.
协同规划——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运河属于目前尚在使用的活态文化线路遗产,特别是大运河浙江段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在用河段之一,航运繁忙,防洪排涝等水利功能不可替代,因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界定、保护与利用突破了一般文物、文化遗产的概念,是遗产保护领域前所未有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特点、保护与发展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述了大运河(浙江段)保护规划编制中综合各专业、各部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采取协同规划的编制特点.  相似文献   

11.
汪芳  李文豪  金燕妮 《华中建筑》2008,26(7):170-172
在分析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该文指出:应该丰富遗产保护层次,扩展其功能,并以城市游憩空间作为解决遗产功能扩展和丰富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界面。并借鉴“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理念对文化线路适应的空间范围进行了拓展,提出了基于遗产保护的“城市线型游憩空间”概念,最后指出了该空间可以深入研究的角度。  相似文献   

12.
王博  宋峰  孙铁 《中国园林》2022,38(6):86-90
随着国际政治环境的改变和多元保护思潮的涌现,世界遗产权威话语体系下客观理性的自然保护观念逐渐被挑战,自然遗产保护展现出文化转向。从遗产话语的视角切入,分析文化转向的动因、机制、过程。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和分析,从自然遗产保护价值观转向、对象内涵转变、操作机制修订3个方面总结自然遗产保护文化转向的全过程,批判性地理解转向中自然遗产话语的建构手段,进而为中国自然遗产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秦皇岛是中国近代工业化重要海港之一,遗存有大量的工业遗产,然而如何有效保护利用这些遗产,是秦皇岛西港搬迁后即将面临的问题。文章从系列遗产的整体性理念出发,以秦皇岛港工业遗产为例,梳理出港口类系列工业遗产的六大组成要素——港口基础设施、装卸生产设施、运输传送设施、衍生工业企业、公共服务设施、生活附属设施,并在分析秦皇岛港工业遗产历史特征、空间特征和行业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以期为秦皇岛港系列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美国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市布特工厂的整体保护与活化再生是洛厄尔国家历史公园建设和城市复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本研究对布特工厂的环境概况及其所依存的纺织工业城市洛厄尔的历史演变进程进行了概括的介绍和总结,梳理提出了布特工厂的厂区时空演变格局,剖析了厂区中建筑的形制渊源及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述了在整体结构保护框架下的厂区建筑群功能更新与环境景观营造对策,以及在历史信息保护前提下的布特纺织工业博物馆空间布局与形式延承的理念和方法。最后,阐述了对遗产价值的认知及其所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京西古道的遗产价值与保护规划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西古道,是指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山地地区、历史时期经人为修筑的、并延续至晚清的古代交通道路.京西古道对外沟通北京与山西、内蒙高原,担负着北京内外交通、物产交换、宗教活动和军事防御的功能;对内维系京东平原暨京城与京西山地.从文化遗产线路视野入手,研究京西古道的遗产资源与遗产环境,包括古道线路、沿线古村落、军事防御工事、古寺庙等历史遗存及其文化与自然景观等内容,强调文化遗产线路资源的整体保护,分析阐述了京西古道的历史遗产价值,并提出了保护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陈思  孙岩 《建筑与文化》2021,(12):22-23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禹文化与大禹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绍兴大禹陵是大禹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章基于大禹文化视角,通过对绍兴会稽山大禹陵的建筑遗产构成及其价值体系的挖掘,探索建筑遗产在承载历史信息及传承文化过程中表现出的重要属性,以期促进绍兴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度融合,推动地方建筑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18.
陈曦  黄梅 《建筑师》2022,(1):119-128
木质建成遗产因其特殊的材料属性和丰富的地缘文化特征,一直是国际遗产保护讨论的重点.文章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木质建成遗产保护准则》2017年修订版(以下简称2017版《准则》)及历年IIWC会议主要内容为研究对象,解析了2017版《准则》变化之处,并阐释了2017版《准则》变化的深层次原因,解释了近20年来国际保护界对...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建筑在文化体系和建造体系中长期共同发展,文化体系中的建筑占主导因素。中国"好古"和"鼎新"两种思想并存,导致人们珍惜古物的同时注重其实用性。本文认为古建筑原真性及价值的评判在于是否能够尽量全面地解读其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中国的建筑古迹是一种文化载体,古代对建筑保护的根本理念是维持文化在其中的传承和运转,并让修缮部分在历史中逐渐与原物融为一体。古迹保护的核心目标应重视传承与展示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