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才玮  李童  常世更 《四川建材》2010,36(4):48-49,52
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是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的一种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中。非线性静力分析的研究目前有若干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在结构能力曲线建立的方法上是相同的,即首先建立力-位移曲线,然后转化为承载力谱,但是在需求曲线的建立上各有不同。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非线性静力分析需求谱建立方法,指出了其和原有的需求谱建立方法的不同和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2.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理论的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成清 《四川建筑》2005,25(6):64-66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种非线性响应计算方法;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研究应用的用于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新方法;是实现基于性能/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关键之一。故在介绍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定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国内外发展概况和研究应用状况;并通过分析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push-over分析方法,简要评述了它们的优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指出了进一步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基于水平位移加载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指出了目前基于力分布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结构进行不同地震等级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出了稳定分布的侧向位移加载方式.采用基于位移加载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评估结构弹塑性抗震性能,克服了基于水平力加载模式方法的不足.研究表明,结构进入弹塑性后,楼层水平位移的分布相对楼层水平力稳定,并且基于位移加载模式的推覆分析较基于水平力加载模式的推覆分析更接近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同时,基于位移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也便于确定结构的层间位移.  相似文献   

4.
基于位移的R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的理论及设计方法,应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结合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分别按三种不同的性能水准对一3层RC框架结构进行了“小、中、大”三类地震作用水准下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并用非线性时程法对结构反应进行了分析,同时与谱加速度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孙长军 《四川建筑》2006,26(Z1):119-121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种非线性响应计算方法,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研究应用的用于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新方法,是实现基于性能/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关键之一。在介绍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定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国内外发展概况和研究应用状况;并通过分析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push-over分析方法,简要评述了它们的优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指出了进一步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通过小震弹性承载力计算+抗震延性构造措施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而对不满足规范要求的超限工程没有明确的设计方法。采用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思想,参考被国外广泛应用的抗震设计规范,结合我国抗震规范体系的特点,提出一套符合我国规范的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对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的受力和变形采用弹性和弹塑性方法进行结构分析,从结构和构件两个层次对承载力和变形进行定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结构变形与损伤的关系,选取层间位移角作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指标。统计分析了国内15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拟静力试验中的26组关于层间位移角的实测数据和国内外126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试验数据,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平时的量化指标。通过非线性静力分析和时程分析,对提出的抗震设计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以基本抗震设防目标设计的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其各级性能水平所对应的层间位移角可以满足本文所提出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作为一种较好的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我国设计人员的重视。本文通过此方法用ETABS程序对某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并根据所得的分析结果评价其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Pushover分析作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可有效评估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目前国内Pushover分析应用于抗震结构的研究较多,但用于隔震结构相对较少。本文先对高烈度区的5层和7层的框架结构,进行了分别采用倒三角和均匀加载方式的Pushover分析,并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针对相应的5层和7层隔震模型,进行了同样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抗震结构,Pushover方法的倒三角加载方式更合适;对于隔震结构,Pushover方法的均匀分布加载方式具有更高的精度。采用隔震设计后,结构层间位移和剪力大大降低,大震下上部结构基本弹性。对于隔震框架结构,采用均匀加载模式的Pushover分析在层间位移、隔震层位移等指标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推荐采用Pushover分析方法进行隔震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首先用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一幢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进行了抗震设计,然后将建筑结构的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保证人身安全"和"防止倒塌"三个水平,给出了相应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分别计算了三个性能水平对应的结构基底剪力和顶点位移,以及"使用良好"和"防止倒塌"两种性能水平时的构件截面配筋。用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性分析。最后对两种设计方法及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按"使用良好"性能水平设计的构件截面配筋量与基于力的方法所得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隔震技术在一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整体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烈度抗震区采用基础隔震技术,框架-抗震墙结构中通过基础隔震技术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储备。文中可为高烈度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结构计算软件分析及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超高层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希望对其他类似工程结构计算分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高强度结构钢研究现状及其在抗震设防区应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钢材生产工艺的进步及一大批重点工程、标志性建筑的兴建,高强度结构钢在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增长。高强度结构钢与普通强度钢材的力学性能存在明显差异,然而现有设计规范的制定是基于普通强度钢结构的试验与理论研究,其能否适用于高强度钢的结构设计有待进一步研究。首先介绍了高强度结构钢的经济性与其在国内外工程中应用的概况,然后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高强度结构钢在材料性能、基本构件力学行为、连接与节点性能和抗震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与现状。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钢材强度的提高,其伸长率下降,屈强比升高,延性变差,阻碍了高强度结构钢在抗震结构中的应用。最后对高强度结构钢在地震设防区应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高强度结构钢在抗震结构中应用的两种思路,并指出未来高强结构钢应用仍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核电站靠海水库修建的出水口构筑物,其结构尺寸受场地限制且需同时考虑地震及高潮位影响,抗震设防要求高,可供采取的措施有限,因此需对结构的形式、尺寸进行特别的考虑,充分挖掘现有结构的抗震潜力。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在满足结构尺寸要求的条件下对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分析,通过工程实施的验证,得到的结果完全能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并可对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郑硕锋 《山西建筑》2010,36(21):75-75,107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超高层高位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阐述了该类超限工程的性能设计、抗震措施等设计流程,对同类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整体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烈度抗震区采用基础隔震技术,框架-抗震墙结构中通过基础隔震技术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储备。通过比较隔震前后的工程造价,表明隔震建筑可以降低工程费用,本文可为高烈度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大尺度空间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对于平面投影尺度很大的空间结构,应进行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在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的主要方法中,时程分析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在确定多点输入地震波时,主要考虑行波效应和局部场地条件效应。多点输入时程分析在有限元分析程序中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各支座点施加强制边界条件,二是采用大质量法。据此,提出以超载单元和超载比作为多点输入对结构影响的主要评价指标,并根据多个实际工程多点输入分析的经验,给出了多点输入的一般性结论:多点输入将增加结构的扭转输入,因此对于边角构件的影响较大;多点输入降低输入的同步性,因此结构平动反应减小;在一定视波速范围内,多点输入影响随着视波速的减小逐渐增加;多点输入的影响随着楼层的增高而减小等。  相似文献   

18.
徐国新 《城市建筑》2013,(12):46-46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行业的普遍重视,高层建筑工程不仅要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还要注意提高质量,提高抗震能力。影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问题包括场地选择、结构体系选择、结构的规则性等。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优化设计是经过大量经验总结而得来的,对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砂石骨料日益短缺、价格上涨,以及国家对生态环保事业的日益重视,在结构工程中使用再生骨料混凝土(简称为“再生混凝土”)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结构设计人员对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关键参数的选取方法不明确,大多沿用普通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参数,这给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埋下了安全隐患。文章基于将再生混凝土应用于上海12层框架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及解决方法,结合近年来对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和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旨在提出安全、可靠的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及非线性分析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力学参数、本构模型、阻尼比参数等输入参数,以及轴压比限值和层间位移角限值等控制指标,并讨论了设计软件的选取,为推广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性能的空间结构抗震设计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为背景,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构反应性能参数确定、结构抗震性能水平划分及性能目标确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等四个方面对国内外基于性能的空间结构抗震设计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依据有效性和充分性原则研究确定适合于不同类型空间结构的标量式、向量式或其它形式的地震动参数,提出了空间结构反应性能参数确定中的关键问题。空间结构抗震性能水平划分研究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及非结构构件因素,通过数值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确定能够合理划分其性能水平的自定义综合式标量指标、向量式指标或者两者结合的指标,空间结构性能目标确定及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应基于可靠度理论及“投资-效益”准则。参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