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蓝枫 《城乡建设》2005,(10):27-30
20世纪,人类走到自然危机的边缘,由此导致不断的战争威胁与灾害频发;21世纪,是人类自我拯救的关键世纪,但人类又迎来恐怖与从未想象过的巨灾.在2005年9月初刚刚闭幕的"21世纪论坛"上,人们讨论最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然而,就在会议召开之时,一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且罕见的"卡特里娜"飓风让新奥尔良市成二片泽国,更让世界陷入震惊与哀伤,新奥尔良市这个爵士乐之都顷刻间成为恐怖之城.  相似文献   

2.
李俭之,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副局长,中国水泥协会高级顾问,立窑分会会长,水泥热工专家,主持组织水泥预分解窑新技术室实验和工厂扩大试验,成功在四平石岭、辽宁本溪、新疆水泥厂建设了中国第一、二、三条预分解窑生产线,为预分解窑技术的开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1998年,也就是公司成立40周年的时候,普茨迈斯特(简称PM)股权更迭,创始人KarlSchlecht先生把他的股份捐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益基金会。现在,普茨迈斯特的股权结构是:约99%的股份归属于基金会,另有不到1%的股份属于Schlecht太太。这则消息如同普茨迈斯特的其他动作一样在国内鲜为人知,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普茨迈斯特公司的性质已经变为"公益基金控股",也就意味着PM不仅仅会考虑盈利,还要更多地考虑到企业长远的发展和社会责任——回报用户,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4.
《电梯工业》2011,(1):5-5
11月3日,中国电梯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乐祥先生莅临广东台目电梯有限公司参观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以其节能、环保、经济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近几年光伏产业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但由于技术研发的相对滞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目前我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仍较低.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中国的太阳能利用之路该怎样走?其发展的关键何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5)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快餐文化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该文围绕中国山水画讨论艺术自由的合理性,浅析中国艺术与伦理精神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组数据值得我们比较:改革开放以前,固定资产原值增长36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5倍、毛利润总额增长11倍;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原值增长15.4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17倍、利润总额增长36倍,资产贡献率提高了7倍左右,这是一个行业改革开放政策实行前后发展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我之所以把“再记”二字用在题目上,是因为几年前写过一篇名为《先生之风》的文章。记述了我与王子平教授交往的二三事。那篇文章曾在几家报刊发表。寄给我的样报、样刊都还保存着。一本《创造幸运——我的心灵史》,让我读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王子平教授。那些陌生让熟悉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立体起来。  相似文献   

9.
我之所以把“再记”二字用在题目上,是因为几年前写过一篇名为《先生之风》的文章,记述了我与王子平教授交往的二三事。那篇文章曾在几家报刊发表.寄给我的样报.样刊都还保存着。一本《创造幸运——我的心灵史》,让我读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王子平教授。那些陌生让熟悉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立体起来。  相似文献   

10.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下发了工信部产业[2009]126号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针对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如何发挥自身作用以及行业协会如何加强行业管理等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1.
李沉 《建筑创作》2005,(2):134-135
记述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宋融先生丰富、曲折人生经历的《建筑师宋融》一书,日前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2.
罗马印象:永恒之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韶 《世界建筑》1998,(4):32-35
自1970年意大利统一后,作为国家首都的罗马经历了130年大发展,它的人口增长了近10倍,成了名符其实的国际大都会。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从未停顿发展的脚步,但始终以2000年前的历史遗址为城市核心,悉心保护那些千年古建筑和遗址废墟,本世纪60年代更把1600年前的奥瑞安古城墙内大部分古迹区划作历史中心区。罗马城市现代化建设放在向外延伸的新区。为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保持可持续发展,它还保留了大片开放绿  相似文献   

13.
王青云  李荣林 《建筑知识》2011,(11):122-125
油画的东西方融合是一条很艰辛的道路,因为两种艺术的相互融合,还没有判断的标准,要等待着有人去树立标准,也正因如此,这件事情变得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意义。如果从这个出发点考虑,材料只是载体,就没有必要去讨论中国人的油画是姓国,还是姓油。中国人有自己观察世界表达事物的方式,这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体现得非常清楚,而且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方式,这种审美方式长久以来被大家所忽略,我是想回到中国人表述事物、表达精神世界这个课题上去,吸收油画的营养,我的艺术探索的核心是这样考虑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住宅设施》2005,(12):22-23
海尔,其发展轨迹精彩而辉煌.在这一轨迹中,真诚、创新、卓越、博大的品质,无可置疑成为经典.同样,海尔整体厨房,在其母体血脉秉承下,一走即是八年,磨砺风华长剑,引领行业风标,轨迹同样异彩动人.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精神环境的营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崔玲  阴帅可 《山西建筑》2004,30(21):15-16
从分析大学校园环境的构成入手,揭示了以生态和人文精神为主线营造大学校园的精神环境的内涵特征,并提出了营造以生态和人文精神为主线的大学校园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福清文化会议中心和华侨博物馆的方案设计的概括和分析,阐述如何利用现代建筑语言在公共建筑设计上表达复杂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雕刻是一个城市的眼睛,通过它既能看到城市最艳丽的表象,也可窥见城市心灵最深处的精神本质,某种程度上说,城市雕刻就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或浮躁,或奔放,或含蓄,或活跃,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国的许多城市却出现了一种失去城市精神后的忙乱,有的在错觉中不断地追寻新的精神,有的则在包容中增添更多的城市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顾孟潮 《建筑》2005,(5):93-94
当前重提"建筑--为人民服务"的主题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它反映了人们对住宅人文精神的需求,其精神仍然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仍然是要贯彻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住宅建设基本原则。"人文",泛指社会各种文化现象,而"人文科学"则泛指人类利益相关的各种学问,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文艺学、心理学等等,关注人们对住宅的人文精神需求是居住学、生活方式学--住宅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从人文精神需求的角度切入研讨住宅主人和房地产市场也是普及提高建筑文化水平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20.
场所精神的回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映东 《山西建筑》2007,33(18):26-27
结合建筑学及场所精神的研究背景,对建筑现象学及场所精神的哲学渊源进行了研究,详细地阐述了场所及场所精神的概念,探讨了建筑现象学及场所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