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规范农电用工,改进现行的农电用工方式迫在眉睫。直签劳动合同的农电用工管理模式,符合当时历史时期内规范农电用工管理的要求。但是,直签劳动合同最大的隐患在于编制问题,劳务派遣从根本上解决了编制问题。业务外包双方的法律关系,其实是加工承揽关系,企业是发包方,服务提供商为承揽方。业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相比,优势明显。本文在分析各种农电用工模式利与弊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合公司农电管理的用工模式。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相关内容比较,区别甚大。《劳动合同法》更偏重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同时加大了企业相关行为的约束。主要表现在:不签劳动合同后企业的负担增加;劳动者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范围扩大;试用期对企业的约束增加:劳动者经济补偿的范围扩大:企业规章制度及其订立程序的法律要求提高;竞业禁止的权责更加明确:违约兼职和发包人连带责任的表述进一步明晰;强调了同工同酬的价值理念;对劳务派遣做了详实的法律规定,等等。  相似文献   

3.
陈曦 《宁夏电力》2007,(6):63-65
劳务派遣是我国新发展的一种用工方式,新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进行了4个方面的规范,需要引起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的关注。本文就贯彻新《劳动合同法》结合电力企业特点,在使用劳务派遣过程中如何对用工法律风险防范谈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规范农电用工,改进现行的农电用工方式迫在眉睫.直签劳动合同的农电用工管理模式,符合当时历史时期内规范农电用工管理的要求.但是,直签劳动合同最大的隐患在于编制问题,劳务派遣从根本上解决了编制问题.业务外包双方的法律关系,其实是加工承揽关系,企业是发包方,服务提供商为承揽方.业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相比,优势明显.本文在分析各种农电用工模式利与弊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合公司农电管理的用工模式.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概述劳务派遣亦称人力资源派遣、人才派遣和人才(员工)租赁,是近年我国人才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而开办的新的人才中介服务项目,是一种新型的用人机制,可跨地区、跨行业进行。它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相当普及,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和发展需要,通过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正规劳务服务公司,派遣所需要的各类人员。实行劳务派遣后,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组织(劳务服务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劳务派遣组织与劳务人员(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人员签订《服务协议》,双方之间只有劳务关系,即使用关系,没有劳动关系。云南电网公司于2002年在农村电工中推行了劳务派遣制。  相似文献   

6.
当前,各地供电企业对农电用工管理存在着多种管理模式:有的是直接与供电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有的是通过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签订劳动合同;有的是通过供电企业的多经企业与农电工签订劳动合同;有的是供电企业内部成立独资公司;也有的是通过若干个供电企业的多经企业出资组建所谓的农电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与农电工签订合同;还有的是采取农电公司与职能部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然后通过派遣的方式让农电工到供电所工作。这几种模式,除农电工直接与供电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外,其他多种模式尽管出现的形式不同,虽然各有利弊,其主要目的无非就是规避供电企业的用工风险。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实施两年多来,取得了一些实际进展,但仍有许多企业对该法理解不深,贯彻不力。如何正确理解、执行《劳动合同法》,是企业面对的新课题。电力企业人员身份来源复杂化、用工机制不灵活的特点,造成电力行业劳动用工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进一步落实新的《劳动合同法》,改进、提升各基层单位开展劳动用工工作实际,本栏欢迎系统内各单位的劳动用工管理工作的干部员工积极交流典型经验、共同探讨,为进一步完善行业内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电力企业在劳动用工策略、计划管控、业务流程、用工制度、约表与考核等方面将面对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以北京市电力公司怀柔供电公司用工现状为主要对象,重点研究了电力企业在《劳动合同法》背景下制定的用工策略,同时还介绍了电力企业制定用工规划、用人机制和员工培训方面的内容,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提供了一些较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社会化用工的现状,介绍了该院社会化用工管理的经验。对如何规避社会化用工人员同工不同酬风险,解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新要求,以及提高社会化用工人员的企业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社会化用工的现状,介绍了该院社会化用工管理的经验。对如何规避社会化用工人员同工不同酬风险,解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新要求,以及提高社会化用工人员的企业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下的基层供电企业劳务派遣人员管理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得到了广泛关注.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也对劳务派遣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劳务派遣人员的管理,如何有效保护用工单位、劳务派遣人员和劳务派遣单位三方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等问题得到了基层供电企业的普遍关注.本文结合基层供电企业的实际,提出了<劳动合同法>下劳务派遣人员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1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订以来,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面加强劳动用工规范管理,尤其是近年来,公司以劳动合同管理为抓手,先后修订印发了《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创新实施劳动合同"三统一"管理,通过规范化、流程化、实用化和信息化的劳动合同管理,进一步推进公司系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的生效,劳动关系出现凝固化、书面化、标准化和行政化等特点,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严峻挑战。《劳动合同法》规范的核心是劳动关系,落脚点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用工单位要迎接挑战,首先应加强对劳动合同文本的研究和管理。这一问题对当前供电企业管理而言,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办法》等法规的颁布实施、国网公司全口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越来越精益,集体企业在劳动用工策略、计划管控、业务流程、用工制度、约束与考核方面均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对集体企业现有用工结构和管理方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新形  相似文献   

15.
李坚  汪丽华  屠聂华 《供用电》2011,28(6):85-87,90
对外聘员工的管理已成为电力多经企业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上海某电力多经企业外聘员工的劳动用工现状的调研,对企业用工的内外部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探索了适合电力多经企业外聘员工的用工管理模式,讨论了在执行外聘员工管理程序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电力企业在劳动用工策略、计划管控、业务流程、用工制度、约束与考核等方面将面对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以北京市电力公司怀柔供电公司用工现状为主要对象,重点研究了电力企业在<劳动合同法>背景下制定的用工策略,同时还介绍了电力企业制定用工规划、用人机制和员工培训方面的内容,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提供了一些较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劳动法》的颁布,电网企业正逐步将不同种类用工规范为合同制、劳务派遣制、非全日制等三种。虽然用工方式得到了规范,但由于电力企业的特殊性,在实际用工过程中,仍存在大量的不规范用工行为,这将给电网企业带来用工上的法律风险和相应经济损失,对劳动者本人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劳动用工"双轨制"现象的产生与供电企业的历史沿革、体制改革、劳动力来源结构、企业文化等重要因素密切相关。这一模式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充分发挥了劳务派遣工、农电工等市场化人力资源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但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这种用工方式给供电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因此,淡化各类劳动用工的"双轨制"身份,构建企业和谐劳动用工关系,已经成为供电企业加快推动"两个转变"的十分重要且紧迫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一年来全公司基本达到了“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规范签约双方的合作行为,责任共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谋电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维护公司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的目的。《集体合同》已成为了双方在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方面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一、集团公司方履行集体合同情况 (一)劳动合同 1.公司及所属企事业单位都能根据《劳动法》和我公司《集体合同》的规定,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25867名职工均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建立了劳动关系。 2.公司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在完善劳…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1日起《劳动合同法》就要实施,在此期间企业要规范一些行为,避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为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通过简单例举,为企业在订立劳动合同和企业经济补偿的过程中,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达到和谐用工的目的,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