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饶江  王小厂  颜庆智 《山西建筑》2011,37(34):52-53
对粉喷桩单桩和无承台四桩复合地基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各自承载力和沉降情况,揭示了粉喷桩无承台四桩与单桩承载性能的差异,指出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承载力高于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同时单桩复合地基沉降小于多桩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2.
用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标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综合反映了桩及桩间土的承载性状,由于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不均一性和不确定性,其载荷试验曲线类型不一,在工程实践基础上,结合有关理论规范,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标准进行了分析,提出应结合具体试验情况,采用相对沉降法和回弹法确定承载力,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详细评析。  相似文献   

3.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载荷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4.5m长的水泥土搅拌桩单桩、单桩复合地基以及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水泥土桩与软土形成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性状和破坏模式。通过对比极限荷栽法和相对沉降法得出承载力结果的差异,强调了加荷至破坏在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评价中的必要性。最后,对相对沉降法中沉降比的选择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任航 《山西建筑》2010,36(20):100-101
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通过对高压灌浆钢管桩复合地基沉降的量测和结果分析,研究其在受到竖向荷载时的荷载传递机理和沉降特性,确定了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  相似文献   

5.
载荷试验是目前研究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云南某机场工程实例,详细说明了利用载荷试验确定机场边坡稳定影响区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全部过程。揭示了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获得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沉降量与其对应载荷板尺寸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笔者学习了郑刚等先生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辨析”一文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0年 4期 ,以下称“原文”) ,针对文中一些观点 ,谈谈自己的看法 ,供大家参考。 (1)对桩间土承载力的确定。原文的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按相对变形值S =(0 .0 0 4~ 0 .0 1)b(b为复合地基荷载板宽度 )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基本值后 ,又取S =0 .0 2b(b 也为复合地基荷载板宽度 )确定此时桩间土的承载力。然后 ,认为二者取用的桩间土承载力对应的沉降不一致。反映到原文图 1上 ,就是将沉降S=0 .0 1b和S =0 .0 2b对应到桩间土天然地基载荷试验的荷载沉降曲线上进行桩间  相似文献   

7.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试验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能否正确合理地确定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是确保其安全性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文献中见到的通过静力载荷试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在工程中如何通过静力载荷试验确定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对试桩作单桩和复合地基静力载荷试验;对工程桩只作复合地基静力载荷试验。  相似文献   

8.
以某高层住宅为例,通过分析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以及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对复合地基桩身质量检测、静载荷试验、单桩静载荷试验、沉降计算等进行了探讨,观测结果表明,该工程复合地基成桩质量及承载力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洛阳某住宅小区的应用情况,通过对夯实水泥土桩单桩载荷试验及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分析,说明地基处理基本成功,并对由载荷试验确定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由单桩承载力计算出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由计算所得承载力高于载荷试验所得承载力的结论,同时,对复合地基中施工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通过CFG桩复合地基实例分析,结合单桩和复合地基的静载荷试验,分析得出这种桩型沉降较小,承载力较高,远远满足规范要求,在规范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现有的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更经济合理的复合地基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1.
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已有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多桩型复合地基受荷荷后的实际工作性状和施工方法对桩间土承载力的综合影响,引入主控桩、辅桩和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及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提出了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分步计算新方法。实例验证表明,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值与载荷试验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针对非饱和黏土及粉土中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进行不同桩长、不同配比单桩载荷试验,不同桩长的单桩及四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不同面积置换率的九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研究复合地基破坏模式,探讨桩长、面积置换率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承压板宽度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指出目前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评价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 1 1 8组水泥土搅拌桩的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现场载荷试验统计分析 ,研究了水泥土搅拌桩的单桩承载特性以及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 ,讨论了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与复合地基置换率、加固深度以及承压板尺寸的相互关系 ,阐述了水泥土搅拌法在加固软土地基的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可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某高层建筑采用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基坑开挖后,进行了多项原位载荷试验以及桩、土应力测试;在建造过程中,进行了沉降观测,并对复合地基应力变化做了跟踪测试。基于试验数据,对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荷载分担特性、桩身应力分布特征、基础沉降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桩底后注浆工艺对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具有高承载力和低变形的性能;非挤土成桩工艺增强体,对桩间土也具有加固效果;采用桩底后注浆工艺,可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减小变形,加固效果在高荷载水平下较好;基础底板及上部结构刚度对桩的不均匀受力具有一定的调整能力。提出了根据荷载和地基反力分布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变刚度调平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燕 《山西建筑》2007,33(26):148-149
结合某实际工程,利用软件对CFG桩复合地基进行数值模拟载荷试验并与现场载荷试验结果做了对比,研究了承压板尺寸对根据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评价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某高层建筑建造于岩溶场地,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在现场开展了大型坑下综合性原位试验,包括多项载荷试验、桩与土的应力测试以及沉降观测等。运用BOTDA分布式光纤技术,获得复合地基桩身应力及桩侧摩阻力连续分布曲线。基于试验数据,对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制、荷载分担变化与发展规律、桩与土承载力发挥状况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土层注浆和桩底后注浆对复合地基承载力与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强体采用非挤土置换成桩工艺,对桩间土具有加固效果;桩底后注浆对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主要体现在加载后期的较高荷载水平下;土层注浆在提高桩间土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同时,降低了桩、土相对刚度,总体上有利于发挥土的承载作用;土层注浆对桩侧正、负摩阻力发挥均具有作用,可减少荷载经桩传递产生的下卧层附加应力,有利于下伏溶洞的安全。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采用土层注浆时复合地基承载力发挥系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7.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成了一组水泥土搅拌桩4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及桩顶应力、桩间土反力的原位测试。试验结果表 明,复合地基承载力高于单桩承载力;桩体屈服前,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桩土分担荷载比、应力集中系数、桩 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随外加荷载的增加而增加;应力减少系数随外荷载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洋山深水港区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并同增量加载方法、经典的Prandtl法及荷载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同其它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验证了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地基承载力的可行性,该法能够运用于实际工程中。研究结果对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进行了不同桩长单桩载荷试验,不同桩长的单桩及4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不同面积置换率的9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探讨了桩长、面积置换率对复合地基承载力、桩土应力比、桩体应力集中系数及桩间土应力减小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组合桩型复合地基桩、土受力特性的试验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剖析单一桩型复合地基基本特点和组合桩型复合地基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在承压板下埋设压力盒(计)和传感器的方法,对获得的三元和四元复合地基中桩、土垂直受力特性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讨论了其性状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元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随总荷载变化的规律与三元复合地基相似,而桩、土分担荷载比和应力比随总荷载变化的规律与三元复合地基差别较大,是桩、土应力增长率决定了这种变化;组合桩型复合地基的p-s曲线呈缓变型,受压后桩间土先达到塑性状态,桩体承受大部分荷载增量,总效应是复合地基变形增大,故组合桩型复合地基应按变形控制设计;组合桩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可取压板下桩间土或次桩的分担荷载比–荷载曲线的转折点(或曲率最大点)对应荷载,压板面积与实际加固范围不同时,可据两种面积下试验值与计算值等比关系获得;其性状受桩体粘结强度、桩长、置换率、垫层厚度与材料和时间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