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洪水、水库调节洪水、溃坝洪水、暴雨洪水、河道洪水等方面分析论述了龙凤山水库下游洪水特性,提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市暴雨是发生最为频繁的灾害之一。随着台州市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同等程度的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目前台州原有的防灾减灾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应不断完善城市防洪预案的编制,加大城市防洪减灾的投入,加强暴雨预警体系建设,尽可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防御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暴雨洪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聊城新电厂工程是我省电力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洪水勘测设计是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程要求,对聊城新电厂辛庄、罗屯两处厂址进行了洪水勘测与设计。其方法利用新的《山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1987年编),并考虑地区防洪规划,将设计暴雨洪水计算与洪水勘测成果相结合,是平原地区设计洪水计算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频繁发生的暴雨内涝灾害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的严峻挑战,以解决我国当前城市暴雨内涝问题为目标,从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发生现状入手,分析了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发生特点和主要诱因。以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暴雨内涝的成功案例为启示,结合我国城市暴雨内涝防治的新形势,总结并预测城市雨洪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城市暴雨内涝问题应对的系统构想。该构想针对我国城市当前内涝问题给出以下3点建议:(1)采用先进的城市暴雨内涝治理技术,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2)充分利用雨洪模型,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城市暴雨洪水过程模拟模型;(3)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城市的雨洪管理体系。通过以上3点实施,可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并对城市防汛减灾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及城市雨洪应对与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城市住区绿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近年来城市住区绿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住区绿化应将观赏性与实用性相联系、将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相结合为目的,提出了住区绿化设计的原则.用生态学与建筑学理论,结合住区热环境实测资料,剖析了城市住区绿化体系的生态作用和景观价值.从住区外部环境到建筑单体的各个层面,系统研究了住区绿化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种植和物种选择、合理的地面铺装搭配及一定的水体景观对改善住区热物理环境具有决定性作用.并针对住区绿地、道路、广场及建筑单体绿化体系,提出了具有技术适应性的设计方法和工程措施.最后得出要通过尽量减少硬化地面、加强住区立体绿化、降温增湿、净化空气等措施,以改善住区小气候,创造舒适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部分大中城市相继遭受暴雨袭击,给人民生活和城市正常秩序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分析城市暴雨成因及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暴雨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洪水是由于短时间内的强降水或者长时间的连续性降水大大超过了城市能够承受的排水量,导致城市内产生大范围与大量积水的自然现象。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发生城市洪水事件,严重的甚至造成多人死亡,极大的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本文笔者通过从探明城市洪水产生的原因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洪水,来增加城市防洪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城市建设要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环节。提高城市文化内涵的方法论原则主要有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原则、特色性和国际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城市文化建设的向度有科学文化、人文文化和生态文化。要注意新型工业化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城市建设要文化化、人性化、数字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南昌水专学报》2016,(6):66-71
通过分析典型的城市内涝发现,导致全国各地城市内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为各地入汛早、暴雨增多,城市雨洪调蓄能力差、排水设施标准低。叙述了海绵城市内涵和功能,介绍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概况和海绵城市建设优秀案例,重点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内涵认识和措施建设上存在的主要误区,结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阐述了低影响开发设施体系是一个由源头控制、中途控制、末端控制共同构成的系统,探讨了低影响开发的主要措施,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和透水铺装。并对海绵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对海绵城市的认识,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依吉密河"2003·8"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2003年8月15日发生在依吉密河流域的暴雨洪水进行了雨情、水情和灾情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山区性河流的暴雨洪水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