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研究了羟乙基纤维素增稠剂、非离子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阴离子丙烯酸碱溶涨增稠剂和疏水改性碱溶性乳液型增稠剂4种增稠剂对水性多彩涂料黏度、施工性及热贮存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所选用量下,4种增稠剂因各自增稠机理不同,对黏度的提升效果及施工性影响差异显著;非离子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增稠后的涂料无法满足施工性要求;在满足施工性要求的增稠体系中,只有用量为1.34%以下的阴离子丙烯酸碱溶涨增稠剂增稠后多彩涂料的热贮存稳定性符合HG/T 4343—2012《水性多彩建筑涂料》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钠基膨润土、纤维素醚、粉煤灰、高效减水剂和有机添加剂A成功的制备了HLJ-1型干混砂浆保水增稠剂,并对其对干混砂浆性能影响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其对于干混砂浆具有良好的强度及保水增稠性能,可完全满足砌筑及抹灰工程所需干混砂浆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3.
超塑化剂和石灰石粉对水泥浆剪切增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聚羧酸醚(PCE)和萘系磺酸盐(PNS)2种超塑化剂和粒径分别为3000目(4μm),1500目(8μm)和1250目(10μm)的3种天然石灰石粉,制备了水灰比或水胶比(质量比)为0.3的硅酸盐水泥浆.采用同轴圆筒式流变仪测量其流变曲线,并应用H B流变模型对测试数据进行拟合处理.结果表明:当超塑化剂掺量达到一定量时,表征水泥浆剪切增稠流变行为的流变指数n大于1,超塑化剂掺量越大,n值越大;当两种超塑化剂掺量相同时,PCE的n值较PNS的大;平均粒径与水泥颗粒相差越大、粒径分布越分散的石灰石粉取代水泥后,n值越小.PCE的空间位阻作用分散减弱了水泥颗粒间相互作用力,剪切作用下水泥颗粒容易形成“动水颗粒丛”,水泥浆更易发生剪切增稠现象;多分散粒径比单粒径或粒径分布较窄的悬浮体系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颗粒间动水压力难以使颗粒形成“动水颗粒丛”,浆体不易发生剪切增稠现象.  相似文献   

4.
采用5种分散剂、3种分散工艺,分别在水和水泥孔隙溶液中研究不同分散剂和分散工艺对水镁石纤维分散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沉降实验、Zeta电位以及粒径测试对水镁石纤维的分散效果进行了表征,分析了不同分散剂对水镁石纤维分散作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聚羧酸减水剂配合超声波分散工艺对水镁石纤维在水泥中的分散效果更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聚羧酸减水剂吸附在纤维表面,通过双电层效应和侧链的空间位阻双重作用,促使水镁石纤维在水溶液(或水泥孔隙溶液)中充分分散。  相似文献   

5.
通过乳胶漆制备过程及其开罐稳定性的研究,探讨了制备乳胶漆的技术和最佳工艺参数:在不同的分散阶段采用不同的搅拌速率,控制体系的pH=8 ̄8.5,选择合适的助剂和颜填料配比,尽可能选择颗粒小、密度适中、容易分散的颜填料,选择分散剂要高效、适量,选择增稠剂要高效、匹配,以保证具有多功能和增稠、流变性能的兼顾。  相似文献   

6.
水性涂料用氧化铁红色浆的分散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水性涂料用氧化铁红色浆体系中颜料含量、预分散转速、研磨次数、分散剂及增稠剂等对其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该体系的颜料含量、制备工艺以及相关助剂的种类和用量。当颜料含量为60%、颜料分散转速为3000 r/min时,选用分散剂SN-Dispersant 5034和增稠剂SMP-HV2与DSX AS 1130,研磨4次后,所制得的色浆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以此色浆制备的铁红色漆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和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鄂州低品位钙基膨润土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湿法提纯工艺,选用0.5%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矿浆浓度25.0%,将膨润土纯度从75.43%提高到89.91%。对提纯后的膨润土进行钠化改型试验,确定了影响钠化的主要因素和钠化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钠基膨润土d(001)为1.237 0nm,膨胀容和胶质价分别为72mL/g及500mL/15g,为优质的钠基膨润土。  相似文献   

8.
在自行合成环氧-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水性石墨烯分散体,制备了一种性能优异的单组份水性石墨烯/环氧丙烯酸涂料,研究了水性石墨烯分散体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石墨烯分散体和环氧-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的分子结构,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石墨烯分散体和单组份水性石墨烯/环氧丙烯酸涂层的微观形貌,采用Zeta电位分析仪测试了环氧-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单组份水性石墨烯/环氧丙烯酸涂料具有使用方便、环保、防腐性能优异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高硅溶胶含量复合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了高硅溶胶含量的硅溶胶/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和Zeta电位等的测试,研究了引发体系、硅溶胶含量对复合乳液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复合乳液聚合,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远远优于热引发体系;当硅溶胶含量达到45%~50%时,体系的稳定性、黏度等最佳,粒径最小,粒径分布最窄,Zeta电位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花岗岩石灰石粉和S95级矿渣粉对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R/S型流变仪测试了水泥-石灰石粉浆体、水泥-石灰石粉-矿渣粉复合浆体的流变性能,采用最小需水量法对浆体湿堆积密实度进行测试,并采用Zeta电位测试仪测试浆体的Zeta电位。结果表明:随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和颗粒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浆体的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减小,石灰石粉粒径对浆体的流变性能的影响大于掺量的影响;颗粒粒径更细的石灰石粉和矿渣粉改善了浆体的湿堆积密实度;掺入石灰石粉后浆体的Zeta电位降低,但同时掺加少量的矿渣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浆体的Zeta电位,改善浆体中的絮凝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