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受污染地表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强化混凝工艺的除污染效能.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最优投加方式应在混凝荆前投加,预氧化时间为20~40min,投量为1.2~2.4mg/L.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锰酸盐预氧化技术可以提高常规给水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效能,使出厂水水质优于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2.
高锰酸钾复剂对给水处理中混凝的强化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混凝处理前采用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考察了其对混凝水处理的强化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对混凝处理具有很好的强化效应,能显著提高混凝过程对浊度、有机物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率,改善出水水质,当高锰酸钾的用量为0.25mg/L时,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铝的投加量分别减少30%和40%。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水中单宁酸在聚合氯化铝做混凝剂时对常规混凝、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以及预氯化强化混凝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混凝下单宁酸含量的增加对混凝除浊有一定的效果。随着单宁酸投加量从0增加到5mg/L,滤后水的浊度呈现下降趋势,最低可达0.56NTU,但对于有机物的去除影响不大。高锰酸钾预氧化条件下当单宁酸投量小于2mg/L时,增大单宁酸投量有助于浊度的去除,过多则不利于混凝。预氯化下增加单宁酸投加量有助于浊度的去除,但对出水UV254影响不大:随着单宁酸投加量从0增加到5mg,L,出水的CODMn先降低,后增加。  相似文献   

4.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芝军  马军 《水处理技术》2005,31(8):74-75,79
采用高锰酸盐复合药刑预氧化技术进行强化常规处理工艺的生产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1.5~2.0mg/L的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沉后水中藻类平均去除率提高23%,臭味降低1~2个等级,出厂水中有机物浓度和余氯消耗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高锰酸钾复剂对混凝时苯酚的强化去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含酚水样采用高锰酸钾复剂预氧化,强化常规的混凝处理,分析了高锰酸钾复剂对混凝除酚的强化效应,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复剂投加量为3mg/L时,苯酚的去除率比单纯使用聚合氯化铝时高70%以上。机理分析表明:高锰酸钾复剂的强化混凝作用主要是基于高锰酸钾氧化和中间产物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等的催化氧化的综合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处理高有机物含量的地表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处理,对受高浓度有机物放心水污染的地表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仅用硫酸亚铁氯化法混凝处理时,原水CODMn浓度增加使混凝效果变差,混凝曲线的最佳药量范围变窄,处理后水质难以达到要求,高锰酸盐复合药剂有显著强化混凝效能,其强化混凝效果与投加方式有关,高锰酸盐复合药 硫酸亚铁混凝剂之后投加的混凝效果最好,投加主锰酸盐复合经剂强化处理使混凝曲线向下移动且向两极张开,拓宽了最佳混凝剂投量范围,提高了系统了抗干扰或抗冲击性,高锰酸盐复合药剂最佳投量与原水CODMn之间符合双矩形双曲线方程y=4\854x/(25.527 x).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某水库冰封期低温高藻水嗅味去除,同时降低消毒副产物生成势,比较了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次氯酸钠和臭氧四种预氧化剂在单独预氧化和预氧化混凝两个过程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预氧化混凝过程优于单独预氧化处理;综合考量浊度、UV254、嗅味感官评价、三卤甲烷生成势和卤乙酸生成势五项指标,臭氧有更好的控制效果,最佳投加量为1.0 mg/L;过氧化氢最佳投加量为2.0 mg/L,高锰酸钾最佳投加量在0.5 mg/L,次氯酸钠最佳投加量在1.0 mg/L。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铁酸盐预氧化强化混凝法去除水体中的苯胺,考察了高铁酸盐投加量、投加时间、pH、氧化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盐预氧化能显著提高混凝法对苯胺的去除效果,当苯胺浓度为5.5mg/L、混凝剂三氯化铁的投量为20mg/L,投加0.6mg/L的高铁酸盐即可使苯胺浓度降至0.1mg/L以下:pH对高铁酸盐去除苯胺的影响不大,当pH值为5~11时,对苯胺的去除率均大于98%,其中当pH=7时去除率最高;适当延长高铁酸盐的氧化时间可提高对苯胺的去除效果,苯胺的初始浓度不同,最佳氧化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处理松花江水的效果及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对春季时期松花江水的处理效果,采用流动电流检测技术研究了其电动特性,并用絮凝脉动颗粒检测技术对絮凝过程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春季松花江水,单独投加混凝剂,不能有效去除浊度,投量过大还可能使浊度、色度等指标升高;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对其进行强化处理后,可使沉后水浊度显著降低,对色度、CODMn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使流动电流值SC升高,表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是通过氧化作用,降低了胶体颗粒表面负电性,使胶体稳定性降低,从而有利于混凝剂对胶体的絮凝作用;对絮凝过程的监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了混凝过程,絮体形成快,絮体粒径大.  相似文献   

10.
杨涛 《辽宁化工》2006,35(4):217-218,221
采用高锰酸钾与次氯酸钠复合预氧化与常规处理工艺联用对白石水库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对CODMn、浊度、色度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Mn低于3.0mg/L,浊度低于1.0NTU,色度低于5度。预氧化剂高锰酸钾投加量在0.30mg/L、次氯酸钠投加量在5.0mg/L时,就具有明显的助凝效果,沉后水的CODMn去除率为25%,浊度去除率为80%,色度去除率为85%。  相似文献   

11.
针对聚甲基丙烯酸酯类石油添加剂生产废水具有高浓度、高盐度、高毒性和难于微生物降解的特征,提出了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复合处理技术作为其生物处理的预处理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影响石油添加剂生产废水混凝效果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常温下,pH值为7.5,PAC和PAM投加量分别为1500mg/L和6mg/L,搅拌时间为15min时,对石油添加剂生产废水处理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COD的去除率为27.3%。采用该预处理工艺,能有效减缓生物处理的有机冲击负荷,有利于后续生物处理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2.
高锰酸钾去除地表水中锰的生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代替常规水处理工艺的预氯化,当原水中二价锰离子的质量浓度在0.3mg/L左右,pH值为7.2~7.5,水温在7~10℃时,投加0.8mg/L的高锰酸钾,7.0~8.0mg/L左右的碱式氯化铝(折合成Al2O3),滤后水锰的质量浓度均可达到国家指标要求不大于0.10mg/L,同时该方法对水中的氨氮、有机物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而且能增强混凝效果,减少20%混凝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13.
受微污染湘江原水强化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强化混凝工艺、强化混凝与活性炭联用工艺对湘江微污染原水及低温低浊原水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处理受微污染湘江原水,聚合氯化铝混凝效果最佳;处理湘江低温低浊原水时,聚合硫酸铁效果最佳:高产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助凝,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强化混凝与活性炭联用处理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湘江原水;有机物以及消毒副产物前体,还能增加活性炭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锰酸钠预氧化在混凝过程中的助凝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高锰酸钠预氧化对混凝过程的助凝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钠在投加量1mg/L时就具有明显的助凝效果,在投加量2mg/L时,沉淀后水的浊度下降了76%左右,比单独使用硫酸铝的浊度降低了20%~25%,同时高锰酸钠预氧化对高浊度水也有较好的助凝作用。原水的温度、pH值对其助凝效果影响较小,水中锰离子的存在有一定的助凝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硅酸锌絮凝剂处理淀粉生产废水的厌氧生化出水,试验考察了废水pH值、絮凝剂投加量、搅拌速率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以及高锰酸钾预氧化后再絮凝处理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PSAZ投加量为0.5 mL/L、pH值为8.75、快速搅拌速率为285r/min、慢速搅拌速率为60r/min的最佳条件下,废水中CODCr的去除...  相似文献   

16.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与氯对苯酚及臭味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杯罐震荡及混凝搅拌试验为基础,对苯酚及其诱发臭味进行了去除研究。通过氯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对苯酚作用效果的对比,表明氯化能使苯酚产生臭味,而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对苯酚表现出很高的去除作用,且能控制苯酚氧化臭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以吡咯(Py)、高锰酸钾(KMnO4)等为原料,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为乳化设备,通过细乳液法(W/O)制备了类球形花状结构的MnO2/PPy复合材料。研究了对甲苯磺酸浓度、高锰酸钾浓度和反应时间对MnO2/PPy复合材料比容量的影响,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细乳液法制备MnO2/PPy复合材料适宜条件为对甲苯磺酸浓度0.84mol/L、高锰酸钾浓度0.094mol/L及反应时间3.5h。该条件下制备的MnO2/PPy复合材料比表面积为177.1m2/g,比容量在0.5A/g时达到231.9F/g。同时,也表明MnO2与PPy的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MnO2/PPy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