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边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内,为非均质性强的多层系砂岩油藏,生产过程中一直保持高速开发,实行注水开发后开发效果逐年变好,但老井产量保持难度较大,自然递减居高不下,控制自然递减是油田开发的重点工作。通过细分自然递减分因素,得出了有效的控制办法,为定边油田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牛心坨油田自2002年以来在主体部位实施分层系注水调整,目前进入中高含水期快速递减阶段,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1.7%,综合含水达到72%。目前下层系及合采区水窜、水淹严重,进入中高含水期。牛心坨油田是低渗裂缝性油藏,生产井为压裂投产,导致油水关系复杂,加上注水井调剖轮数的增加和井组采出程度的提高,残余油分布越加零散,动用难度日趋加大。近几年,在牛心坨油田实施的注水井深部调剖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稳油控水效果,但措施效果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3.
油砂山油田2004年Ⅰ、Ⅱ断块分层系开发后,油田水驱控制、动用程度均提高明显。油田整体注采连通率高,水驱开发效果较好。油田自然递减、综合递减、含水上升率等指标均在可控范围内。2011年油田Ⅰ层系以Ⅵ-14为界,继续细分为Ⅰ上、Ⅰ下两套层系开发、Ⅰ层系老井产量稳定,压力恢复,开发效果向好。  相似文献   

4.
花土沟油田为典型的长井段薄互层复杂断块油藏,非均质性严重,油水关系复杂,注采对应差,注水单层突进,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幅度较大。为了改善该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改善水质、井网完善、层系细分、水井分注、剩余油挖潜等精细注采调整工作,达到“注好水、注够水、精细注水、有效注水”目的,注采井数比由1:2.7提高到1:1.7,水驱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明显提高,地层压力稳中有升,自然递减率由14.37%降低到8.7%,综合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濮城油田是一个埋藏深、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多、非均质性严重的断块油藏 ,该油藏经过2 0多年的开发 ,受事故井、合注合采井的影响 ,开发效果较差 ,需要合理运用成熟的技术改造技术 ,提高了油藏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6.
明一块1982年投入开发,1985~1987年大力实施转注、补孔合采等措施,采取了“分注合采”、“合注分采”的方式实现了三年的高产稳产。但由于注采井段长,注水强度大,层间矛盾开始暴露。1987年末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率4.2%,自然递减也高达20%以上,开发效果变差。1990~1994年开展了细分层系建立二下三上差层井网的尝试,但开发层系依然较粗,单层注水厚度在15~20米、层数在8~15层之间,主力层出力,差层水驱动用程度低;同时1994年以来由于事故井不断增加,分层开采逐渐被分注合采代替,2006年区块开发效果明显变差,自然递减25.65%,含水上升率2.78%。针对油田存在的问题,2007年明确以提高差层动用为主的开发思路,提高井网对剩余油控制程度为目标,在构造复杂区、井网损坏区以及同一套层系内、砂组、小层间寻找剩余油潜力,通过大修下四寸套、换井底、转注等手段在井网损坏区、注水未波及的滞留区建立局部差层井网,同时综合应用分注与挤堵相结合、重炮与酸化相结合,打塞与增压增注相结合等配套技术达到水井差层注进水,油井差层生产,真正实现层间转移,达到改善区块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尕斯E31油藏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吸水剖面极不均匀,注入水沿高渗透层无效循环,区块主力层系进入高含水期的问题,采用预交联体膨颗粒、聚合物微球调驱等调驱技术对区块进行整体调驱,解决了该区块措施挖潜的余地小、难度大、产量递减快等突出矛盾。达到了提高油藏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减缓油藏递减、改善区块整体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古1区块发育葡萄花和黑帝庙两套层系,单采黑帝庙层平均单井日产油2.7t,合采井平均单井日产油1.5t,黑帝庙层产出占合采井产出的59.7%,占古一区块产量48.8%。在黑帝庙油层开采过程中表现出平面矛盾突出、产量递减快的矛盾,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注采井井距差异大、水驱控制程度低造成的,提出了提高注水强度促进井组受效、转注排液井及水井补孔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马寨油田非均质性特别严重,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达到0.88。长期合注合采使层间层内矛盾日益加剧,单层突进严重,水淹速度快,水驱动用程度低。传统的调剖工艺对于减缓自然递减、降低对应油井含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施工中如果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当可能造成低渗透层位污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牛20块层系非均质性严重、油水井井况差、注采井网不完善、主力层沙三中d3+4水淹和供液不足现状并存等问题,开展了牛20断块分层系开发可行性研究。在新认识指导下,确立了断块重建井网、细分层系开发的原则。开发中,应用分层系开发,油井转注完善注采井网。  相似文献   

11.
夏52块沙三中1-2单元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由于单层储量较少等原因未细分开发层系,大段合采合注,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日益突出,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逐年加剧.近年来针对该单元存在的问题和潜力进行了层系细分和井网重组尝试,有效完善了单元的注采井网、缓解了层间矛盾的影响,在能量恢复、油井注水见效情况下进行了合理的井筒挖潜,扭转了产量递减局面,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裂缝、溶洞油藏,储层纵横向变化较大,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在开发前期油田出水严重,原油产量递减速度较快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该油田控水稳油的措施和建议,有利于该油田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3.
桥66块是桥口油田近年来新发现的区块,2002年投入开发,经生产证实其产量下降快,2002年8月区块日产油139.9t,2006年8月下降为59.2t,年自然递减高达57.7%;影响桥66块开发效果的因素是构造复杂、砂体变化大、非均质性较强、油藏埋藏深、有效厚度小、含油层系较单一、单层含油面积小、钻井成本高。针对区块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开展了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研究,通过应用实施,区块产量有所回升,且由Ⅲ类油藏上升为Ⅱ类油藏开发水。  相似文献   

14.
目前薄互层油藏已成为南海西部油田储量和产量接替的主力,这类油藏具有层数多、纵向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针对这类油藏主要通过细分层系提高开发效果。本文通过调研及机理研究,认识到沉积相、层间非均质性、小层注采连通性是影响细分层系措施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一套从定性到定量的细分层系方法,并引入遗传算法,实现薄互层油藏智能分层。  相似文献   

15.
丘陵油田经历产能建设、高产稳产、产量递减三个开发阶段后,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由于井网层系未做规模调整,层系互补后大段合采的隐患逐渐暴露,层间矛盾突出,开发效果变差。受相渗特征影响,丘陵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符合凹型曲线,中低含水期前是主要的采油期。含水上升井中凹型井占85%,平均无水采油期3-4年,单井累产油5-10万吨,凹点后产量下降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中原油田文留油田具有复杂断块、低渗油藏的典型特征,理藏深,构造复杂,储层变化大,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藏具有异常高温、高压,产量递减快、注水效果差,含水上升快等特点,开发效果差.建议开展合理的注采井距及井网密度、层系划分研究,选择合理的注水时问,开展高压注水等措施,改善开发效果,提高该类油藏的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7.
大庆外围长垣南部扶余油层上部存在发育较好的葡萄花层,在实现两套层系单井合采工艺同时,需要进行分层系产量计量。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层系原油样品的特征分析,在科学计算基础上,得到葡萄花油层和扶余油层各层系的分层系产量计量结果,符合现场生产实际情况,为葡扶合采井生产参数调整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文东油田文13西块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东翼,是一个典型的深层异常高温高压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储层胶结致密,渗透率低,孔隙度小,渗流阻力大,特殊的地质特点以及严重的非均质性导致油藏水驱动用程度不均衡,分层工艺适应性差,注水开发中难度大。针对油田特点,重点从如何提高多油层严重非均质油藏水驱采收率角度,先后开展细分层系、逐层上返、井网重组以及攻克与注采相匹配的配套工艺等技术,提高了油藏采收率,实现了高效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19.
复杂断块层状断块油藏含油小层多,油层厚度大,具有多个主力油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主力小层水淹严重,非主力小层动用差.为实现各小层有效动用,必须对该类油藏进行层系细分、重组,改善断块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通过对盘2-20断块进行层系细分、重组,改善了断块开发效果,并确定了该断块层系细分、重组各项技术经济政策界限,对同类型油藏的治理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花土沟油田是典型的非均质多油层油藏,油层的物性变化大,分布很不均匀。通过开发层系适应性分析及现有井网适应性分析,选择贴近于油田实际需要的层系、井网划分方法,减少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提高油田储量动用程度,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