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针对深部巷道围岩复杂地质条件下单一注浆方式和注浆材料不能达到理想的注浆效果问题,提出了一种深部巷道围岩复合注浆加固技术。以山西某矿3210孤岛工作面为例,阐述了复合注浆加固技术原理及应用。首先,结合现场试验区域的地质力学测试结果、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等,计算3210回风巷各破裂区的范围;其次,基于围岩分区破裂特点,提出3步注浆工艺,即浅部低压渗透注浆、深部高压劈裂注浆和补充注浆,并根据各分区的范围确定3步注浆工艺中各个钻孔的深度;然后,根据各个分区中裂隙的发育程度和裂隙开度,选择相应的注浆材料:高渗透区宜采用无机水泥注浆材料,中等渗透区宜采用超细水泥注浆材料,低渗透区宜采用高分子化学浆液进行补注;最后,根据现场注浆试验,确定不同破裂区的注浆压力参数。采用注浆加固岩体锚固力、注浆加固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和围岩完整性3个指标综合判断3210回风巷注浆加固效果:采用复合注浆加固技术后,巷帮煤体锚固力提高144%,达到230 kN;顶板和巷帮围岩单轴抗压强度分别增加10.9%和18.5%,分别达到50.68 MPa和23.37 MPa;巷帮煤体波速提高15.2%,达到750 m/s。从注浆区域与未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液压支架自动控制、跟机自动化、放煤自动化、远程控制、照明及低照度摄像等自动化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关键技术;分析了特定煤层条件下自动化大采高综放开采的适应性,认为自动化大采高综放工作面不仅可以实现采放平行作业,而且可实现年产1 500万t;介绍了自动化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的自动化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将朝着高可靠性、智能型、减少人工干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将以往的提前掘撤架通道改为了末采直接做撤架通道,并通过分析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全过程矿压观测和撤架过程,总结了大采高工作面末采直接做撤架通道的施工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针对仅依靠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传统单点监测模式很难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环境安全实现全面准确监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环境安全智能化监测方案。通过可靠的监测手段自动获取不同类型监测数据,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在单一灾害分级预警的基础上,实现工作面环境安全监测融合分析,划分工作面环境安全风险等级。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实现了基于工作面生产过程的实时安全分析预警,提高了工作面环境安全监测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大采高工作面的供电方案及设备配套,研究了软启动器在刮板输送机中应用的可行性,重点分析了使用软启动器之后采区负载启动时对移动变电站的电气冲击情况。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采区供电系统模型,对软启动器的启动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在轻载时使用限流启动方式,在重载时使用变频启动方式,结果表明软启动器能有效降低设备启动时的电气冲击。  相似文献   

6.
针对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的围岩运移规律研究大多采用建立力学模型、数值计算等理论研究手段,缺乏基于现场动态实测的研究。微震监测技术近年来在矿井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的围岩破坏规律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以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赵固一矿160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选用孔-巷联合台网布置方式,构建高精度微震监测系统,基于微震监测结果对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大采高工作面围岩动态破坏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围岩累计释放能量,采用核密度分析法分析微震事件的能量密度,以达到研究围岩裂隙发育状况的目的。分析结果表明:顶板最大破坏高度达87.8 m,底板最大采动破坏深度达21.7 m,最大值均出现在工作面回采见方阶段,该阶段顶板突水危险性最高;见方阶段顶板承载岩梁破坏,出现异常来压,顶底板及超前破坏程度加剧,验证了应力击穿效应的存在;距工作面顶板48.3 m处的砂质泥岩为顶板隔水关键层,距顶板67.7 m的粉砂岩为击穿控制层,距底板26.6 m的砂质泥岩为底板隔水关键层。通过底板钻孔窥视对微震监测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见方区域底板破坏深度大于18 m,其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某矿深井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矿压显现规律,研究成果为类似条件下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应力区巷道围岩裂隙发育,支护结构更易受采动影响而失稳破坏,而目前对巷道支护结构在采动过程中破坏演化特征的研究鲜有报道。针对双柳煤矿3316工作面地质特征,采用井下动态载荷实测、原位探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对3316抽采巷支护结构受采动影响破坏动态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采动对高应力区巷道支护结构动态载荷影响明显,采动影响增强系数达2.1~5.8,致使部分锚杆(索)达到屈服极限甚至发生破断,巷道围岩有失稳破坏风险。(2)采动应力增大引起围岩内部次生裂隙扩展,集中在0~2.44m范围内,围岩裂隙受采动影响系数为1.92~2.54,围岩黏聚力减小,加速支护结构破坏,导致巷道变形加剧。(3)采动对支护结构破坏影响具有显著的时效特性,工作面超过测点10~70m处支护结构受力受采动影响最明显,且两帮支护结构受力具有非对称性。通过优化锚杆强度、锚索直径及间排距等关键支护参数,可有效提高支护强度,巷道顶板变形量为146mm,较优化前减少了71.7%,实现了巷道围岩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上湾煤矿124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治,通过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确定CO作为煤自燃预报指标气体,并辅以C2H4来掌握煤自燃情况;在工作面采空区回风侧铺设束管对采空区气体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划分了采空区自燃"三带":距工作面0~32m处为散热带,32~225m处为自燃带,225m以外为窒息带;依据散热带和自燃带总长度及煤最短自燃发火期,计算出工作面最小安全推进速度约为6.4m/d。该研究结果为工作面防灭火措施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在生产中存在着顶板压力大、片帮冒顶严重、支架失稳等问题,分析了大采高液压支架自动化控制技术需求,从工作面顶板、工作面煤壁管理、液压支架的防滑与防倾倒控制、多级护帮联动控制、液压支架智能跟机控制几个方面对大采高液压支架自动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液压支架的自动移架控制和自动补压技术可使工作面液压支架对工作面顶板的支撑力达到预设值,从而实现对工作面顶板的有效管理;通过护帮板的姿态控制和支承压力控制可有效提高工作面煤壁的管理效率,防止片帮事故的发生;采用倾角传感器、行程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检测支架姿态,可实现工作面液压支架的伪斜自动控制;通过在护帮板上安装接近传感器实现多级护帮板的逻辑控制;采用红外传感器检测采煤机位置,按照采煤工艺实现大采高液压支架的跟机自动化控制。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工作面注浆及漏浆远距离监测系统 ,给出了监测系统结构框图 ,并对泥浆流量计和泥浆密度计测量原理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同时讨论了单片机智能系统。最后给出了系统的部分软件框图。  相似文献   

12.
从现存面向对象系统中有效提取可复用构件是支持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的重要手段。论文提出了单向对象模型(DirectedObjectOrientedModel,DOOM)。主要工作包括:分析了现有部件提取方法的不足;形式化描述了单向对象模型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基于位向量的构件挖掘算法CMBV(ComponnetMiningbasedonBitVector),分析了新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构件挖全率为100%,有效性83%,且能支持构件挖掘的后期工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连采工作面机械设备监测数据采用有线方式传输而存在的铺线困难、数据丢包率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的连采工作面机械设备数据采集系统;以连采机油泵电动机数据采集系统为例,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该系统采集的油泵电动机运行电流进行了分析,从而推断出油泵电动机的运行状况。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数据传输可靠,为分析连采工作面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空间并置(co-location)模式是指其特征的实例在地理空间中频繁并置出现的一组空间特征的集合。传统co-location模式挖掘通常由用户给定一个邻近阈值来确定实例的邻近关系,使用单一的邻近阈值来判定两个空间实例的邻近性可能会造成邻近关系的缺失,也没有考虑距离大小的不同对邻近关系的影响。同时,传统方法主要利用频繁性阈值来衡量模式的频繁性,存在着算法效率对频繁性阈值较为敏感的问题。由于频繁并置的特征间具有较高的邻近度,因此利用聚类算法可以将其聚集在一起,加之邻近以及特征间的并置都是模糊的概念,因此将模糊集理论与聚类算法相结合,研究了空间co-location模式挖掘中的模糊挖掘技术,在定义模糊邻近关系的基础上,定义了度量特征之间邻近度的函数,基于特征邻近度利用模糊聚类算法挖掘co-location模式,最后通过广泛的实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实用性、高效性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回采工作面受季节性自然风压影响,产生漏风会使工作面有效风量减少,矿尘浓度增加,气温升高,使通风系统复杂化,稳定性、可靠性降低。水峪公司结合矿井实际,采取了积极的预防矿井漏风主要措施,通过对回采工作面采用均压通风设计和具体实践,减少了漏风,提高了有效风量,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2903综采工作面是城郊煤矿二水平第一个单顺槽沿空掘巷综采工作面。项目针对该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数据采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采掘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滦集团所属矿区是老矿区,开采时间长,地质构造复杂,瓦斯多,采掘工作面局部通风机按《煤矿安全规程》供电规定安装后仍多次造成瓦斯积存现象,严重危胁着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为此在规程要求的基础上局部通风机的供电系统提高一个档次是非常必要的,即"四双、三专(或采掘供电分开)、二闭锁、一自动投入"。通过使用上述系统,经济和安全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兴隆庄煤矿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供电问题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矿用隔爆型高压无功补偿装置。该装置能根据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的变化 ,自动投切电容器组 ,达到提高功率因数、改善供电质量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基于AT89C52微处理器的综采工作面通信控制系统,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和控制流程,以及TLC1543、LM334芯片在该系统中的应用方法.该系统对工作面相关设备实现了智能化集中控制,具有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MDA场景下,元模型是实现平台无关模型和平台相关模型转换的核心.提出通过元层模型和模型层模型的Down-Up机制给出可复用的MOF元建模框架.元建模框架由MOF BootStrap模型自举,并且内置MOF Model,此框架可在任意多层元建模中复用.此外,给出了模型工程模型和模型迁移剪枝算法,并提出了采用模型工程统一对象空间实现模型实例复用的方法.此框架的研究对于指导具体建模工具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