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6月26日,《江苏省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技术导则》开题会在南京召开。《导则》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编制,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南通三建集团、中衡设计集团、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参与编制。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组织召开了《江苏省工业化建筑技术导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送审稿)审查验收会。《导则》作为全省规范性的指导性文件将在全省范围推广和运用,正确指导工业化建筑中的策划、设计、生产、施工和验收全过程,促进江苏省工业化建筑的规模发展,提高工业化建筑的建设质量,推动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导则的编制工作经历了大半年时间,课题组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技术导则,调研了江苏省预制装配式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2月26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南京组织召开《江苏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导则》课题验收会,验收委员会在听取课题组汇报后,经过质询讨论,一致同意通过验收。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联合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相似文献   

4.
近日,《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官方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该导则是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组织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编制的。  相似文献   

5.
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智能化系统示范小区南京聚福园小区日前通过了建设部专家组的验收。该项目执行《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实施大纲》;智能化系统按《全国住宅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二星级标准设计,按《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三星级标准实施;节能设计标准执行《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及《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适度提高,按《商品房性能认定标准》中的节能要求比地方标准提高10%,建筑围护结构、屋面隔热保温、门窗等采用较先进的保温隔热材料和技术;采用太阳能应用技术和…  相似文献   

6.
行业动态     
《建筑》2016,(19)
正江苏:出台装配式建筑施工图审查导则日前,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布《江苏省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审查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年来,作为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省份,江苏省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到2025年年末,江苏省新建建筑装配化率将达50%以上,工程建设总体施工周期缩短1/3以上。但装配式建筑施工图审查领域指导性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江苏省南京市规划局发布了《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给出了今后城市街道设计的规划方向。《导则》提出,街道设计要向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发展。《导则》适用于南京新建城市街道的规划设计和既有城市街道的改造和整治设计。道路依据交通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此外,根据特色属性还有景观性街道、历史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一步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指导各地开展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组织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进行了修订,完成了《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征求意见稿),并起草了修订说明。2015年7月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会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建筑科学  相似文献   

9.
<正>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标准体系,更好地指导我国超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推广,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联盟组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以下简称"导则"),并于近日正式印发各地。《导则》借鉴了国外被动房和近零能耗建筑的经验,结合我国已有工程实践,明确了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定义、不同气候区技术指标及设计、施工、运行和评价技  相似文献   

10.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具一格的地位,其近现代建筑在中国也有代表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民国建筑正在消亡,这使得历史风貌的保护被推向风口浪尖。龙虎巷历史风貌区根据《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的相关规定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规划。本文主要对龙虎巷历史风貌区存在的缺陷和特色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冬季清洁取暖决策部署,科学引导河南省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建设,规范指导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筑能效提升工作,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河南省城镇既有既有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本文对《导则》的编制背景、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具体案例。积极推进我省城镇居住建筑清洁取暖建筑能效提升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日前,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建筑光伏系统技术导则》审查会在京召开。《导则》在满足建筑室内环境、结构、节能、安全等要求的基础上,规定了屋顶、墙面、外窗、遮阳、阳台、栏杆等光伏构造的设计、施工、验收、调试、评估、运维等技术要求。预计2016年一季度完成报批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为了规范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技术,指导企业正确掌握预制构件生产技术,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组织编制了《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技术导则》,日前通过专家评审并印发执行。该导则由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主编。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生产组织方式;原材料;预制构件制作;构件储运与成品保护;构件质量检验;信息  相似文献   

14.
资讯     
《建筑》2006,(1)
我国第一部绿色建筑技术规范颁布近日,建设部与科技部联合发布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据悉,这是我国第一个部颁的关于绿色建筑的技术规范。《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参编单位有清华大学、城市建设研究院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该《导则》从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要点、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绿色建筑的智能技术要点、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技术要点、推进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等几方面阐述了绿色建筑的技术规范和要求。该《导则》用于指导绿色建筑(主要指民用建筑)的建设,适用…  相似文献   

15.
《建筑科学》2006,22(B06):69-69
为进一步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建设部科学技术司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对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调查研究,《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征求意见工作已在2006年11月10日完成。建设部科技司建筑节能与新材料处处长梁俊强介绍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今后主要有四方面工作。第一,解决技术问题。根据各地试点示范成果和经验,改进、完善试行的《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性能测试方法等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修订、完善技术导则,  相似文献   

16.
南京近现代建筑在中国具有独特的地位,已成为城市重要的发展资源。随着岁月的变迁,许多民国建筑年久失修、逐渐破败,还有些民国建筑被擅自拆除,保护与建设的矛盾日益凸显。慧园里历史风貌区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2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一片。根据《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版)和《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相关要求,慧园里历史风貌区创新性地开展了风貌区保护规划,形成了一套具有借鉴意义的近现代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5月22日,由中窗认证检测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主办的《建筑系统门窗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宣贯会准备会在北京西苑饭店举行。本次会议作为即将于5月31日在杭州召开的《建筑系统门窗技术导则》宣贯会(以下简称宣贯会)前的最后一次筹备会议,最终审议了即将推出的《建筑系统门窗技术导则》,并明确了后续宣贯活动的工作分工与安排。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发表了讲话。刘哲秘书长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砂浆在工程中的应用水平,节约水泥,并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为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技术支撑,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所组织编制的《建筑砂浆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日前已经通过专家审定,并于近期出版发行。《导则》的编写工作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和河南省商丘市建委人工砂研究会会同有关单位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19.
资讯     
《建筑》2006,(3)
■政策法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发布为加强对我国绿色建筑建设的指导,促进绿色建筑及相关技术健康发展,近日,建设部与科技部联合发布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全文见三版)。据悉,这是我国第一个部颁的关于绿色建筑的技术规范。《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参编单位有清华大学、城市建设研究院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该《导则》从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要点、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绿色建筑的智能技术要点、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技术要点、推进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等几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12月24日,上海市市场管理总站组织编制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芯片技术导则》召开结题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认为导则(草案)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课题通过评审。该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专题研究,梳理、分析了上海市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芯片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导则内容包括预制构件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