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由日本引进合成革设备提出的所需合成革用增粘剂产品质量指标的要求,我们完成了这一产品的实验室工艺试制工作,并提供了小试样品送日本分析、试用(1)。经日本KURARAY公司分析试用结果表明,由于试样容重小(0.26—0.27克/毫升)和W-200目筛通过率低(36.2—37.8%),致使合成革薄膜比重低,纵弹性模量小,对基布伸张时表面平滑性有不良影响。根据试用结果,我们认识到试制这种产品的关键是容重和粒度这两个物理指标的协调问题。通过小试分析,我们发现这两个质量指标具有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密切关系,即粒度越小,容重越大;反之,粒度越大,容重越小。此外,根据产品质量标准规定,容重指标为0.33±0.03克/毫升,范围甚小,仅为0.30—0.36克/毫升。粒度要求W-200者大于 相似文献
2.
3.
4.
5.
6.
《云南化工》1978,(4)
一、前言我厂褐煤加压气化付产轻质油的小试加氢工作,是由七五年六月开始的。通过两年的实践,对褐煤加压气化付产轻质油的加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基本上获得了合格的车用汽油。但在整个加氢试验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结焦问题。过去运转时间为148、171、236小时,往往是因为结焦而使压差增大,造成被迫停车,影响了运转周期,使加氢试验工作不能正常进行。毛主席说:“事物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本着这个教导,结焦问题未解决,工业生产就无法进行。因此解决结焦问题,是轻油加氢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根据上述情况,工人、技术人员、干部搞三结合,结合本厂实际,进行对工艺流程上的改进,并制定防止结焦试验方案。在加氢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1979年7—9月扩大试验(日处理量12—24立方米),初步揭示处理过程中一些潜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找出了一些有关技术、经济及设备结构方面的数据。试验认为,汪清浆厂加强技术操作管理,将洗浆废水的 COD象1977年那样,维持在400—700毫克/升左右,通过该法能确保排放水悬浮物、COD 及色度等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每处理一吨废水,消耗工业硫酸或废酸40—60克,工业硫酸铝300—350克,改性后的聚丙烯酰胺3—5克,处理费用估算为0.23—0.24元。化学污泥处理问题是废水处理的关键问题,试验中采用了污泥二次自然沉淀,加高分子絮凝沉淀,在压力罐分离澄清水、压滤等程序,稀污泥(浓度0.2—0.3%)通过一系列沉降,分离后,使最后至压滤机的污泥量降至最低数量(每处理100立方米废水,最后压滤污泥量为1—1.5立方米),压滤后可得干度为20%左右污泥滤饼,经燃烧或填地堆肥,以彻底消除二次污染。研究发现:(1)由于废水絮凝物比重较轻,易于飘浮,建议沉降槽表面负荷取尽量低的数据(比如在试验条件下取0.5立方米/平方米·小时);(2)浓缩污泥过滤速率较慢(在试验设备条件下为0.03—0.05立方米/平方米·小时),尽量减少压滤污泥量至关重要;(3)针叶混合废材废水处理过程中,应严防大量泡沫干扰沉淀槽操作,建议采用泡沫缓冲槽等措施;(4)浓污泥的堵塞问题应予充分注意;(5)对于阔叶混合废材废水,COD 及色度去除率较针叶材为低,因此,对未处理废水污染指标,应控制在 500毫克/升左右。试验研究认为,化学絮凝法操作简便,消耗能源较少(只需少量泵输送设备)操作维护费较低,较少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干法生产中,原料粉磨前通常要先烘干。石灰石的最大含水量约8%,泥灰石约15%,粘土约20%,水淬矿渣约35%。煤通常也要烘干。除了在粉磨过程中进行烘干的“烘干—粉磨”过程外,水泥工业中还在下列设备内进行烘干:转筒烘干机、快速烘干机(带桨叶)、反击烘干机(带烘干装置的反击式破碎机)、坦顿(tandem)式烘干—粉磨装置(锤磨与风扫磨相组合),选粉机和气落磨。实践证明入磨物料先经破碎且烘干,与粉磨分别进行时,消耗能量最低;而且粉磨湿料时水份降低了粉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改进的漂白技术本研究所不久前报道了 Parsad 和 Khanna 试验单用过氧化氢或过氧化氢与次氯酸钠结合使用来漂白紫胶,但是,只获得部分的成功。Murray 曾报道过氧化氢的温和的氧化作用可通过某种金属催化剂和螯合剂而加强。与过氧化氢一道试用过的活化剂有硫酸亚铁、硫酸铜、醋酐、硫酸铜——吡啶-2-羧酸等。只有用最后提到的催化系统,才取得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负重轮原为砂型铸造,为了减轻劳动强度,适合配件厂的情况,打算采用磁型铸造这项新工艺,首先对负重轮泡沫模的制备进行了工艺探讨。通过250余个泡沫模的成型试验,制出了密度为0.020~0.022g/cm~3,表面质量较好的产品,初步掌握了负重轮泡沫模的成型工艺,并对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研究了影响薄膜原纤化的各种因素,认为让聚丙烯薄膜在适当的塑性条件下切割与开纤,效果较好。增加针密比增大开纤比对降低膜裂纤维单丝纤度更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