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爱达荷州国家工程和环境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研究了非晶态和纳米晶钢合金的制取及其特性。研究用的非晶、纳米晶钢合金的成分 ,是根据能够以较低的冷却速度 (10 4 K/s)形成金属玻璃的基本原理来设计的Fe6 3Cr8Mo2 B17C5Si1Al4 。采用了两种方法来制备这一钢合金  相似文献   

2.
非晶材料的纳米晶化可在非晶基体中弥散分布纳米晶粒制成纳米晶/非晶复合材料,从而提高力学/物理性能。为此韩国人介绍了非晶Zr47Ni30Ti23合金的纳米晶形成过程。 首先用高纯Ti,Zr,Ni原料用氩弧熔炼成合金锭。用熔融旋转法以30m/s的筒表面速度摔成非晶带,用差式扫描量热计(DSC)以 20℃/min~40℃/min的加热/冷却速度,在氩气下研究非晶带的晶化行为,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和标定结晶相 的结构和形态。由Zr-Ni-Ti三元相图可知,Zr47Ni30Ti23合金中的平衡相包含大量的Laves相和Zr2Ni相及少量α-Zr(Ti)固溶体。…  相似文献   

3.
Fe-Ni-Mo-(Si)-B非晶的晶化及纳米晶合金磁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Fe40Ni38Mo4B18,Fe38Ni35Mo4Si5B18、Fe39Ni36Mo2Si5B18(均为原子分数,%)三种非晶合金在400-520℃等温退火1小时后的晶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Fe40i38Mo4B18合金的磁性。结果表明:Fe40Ni38Mo4B18,合金经430-450℃温度退火后,在非晶基体上析出了fccγ-(Fe,Ni)固溶体,平均晶粒尺寸D接近10nm,具有很好的软  相似文献   

4.
非晶及纳米晶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从1960年P.Duwez等人首先用熔体快速凝固法制得An-Si系非晶合金以来,至今,已30多年。当前,许多非晶合金已获得实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得到日益逢勃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自1987年以来在非晶和纳米晶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非晶合金Fe—7Zr—3B的纳米晶结晶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场离子显微镜-原子探针,透射电镜及高分辨电镜研究了非晶合金Fe-7Zr-3B中α-Fe相的结晶过程,结果表明,α-Fe相是以形核-生长方式结晶的。在制备态非晶样品中观察到了中程有序畴,结晶前,中程有序畴得到进一步发展;在α-Fe相的形核生长阶段,观察到Zr原子在α-Fe相/非晶相的界面上富集,说明α-Fe晶粒的生长是由Zr原子的扩散所控制的。  相似文献   

6.
非晶和纳米晶软磁合金从研究到产业化(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王新林 《金属功能材料》1996,3(6):205-210,223
非晶和纳米晶软磁合金从研究到产业化(二)FromReseachtoIndustrializationforAmorphousandNanocrystallineSoftMagneticAlloys(2)¥//王新林(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北京100081...  相似文献   

7.
非晶和纳米晶软磁合金从研究到产业化(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非晶微晶磁性合金的研究开发经历,介绍了美国,日本和我国的科研,生产及应用情况与特色,重点论述了纳米晶软磁合金的研究发展现状,通过与相关磁合金最新进展类比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非晶转变为纳米晶的一种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XRD和DSC研究了微波对非晶合金FeBSi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激波能使非晶态转变为晶态,且晶粒尺寸在给米范围内,讨论了晶化机理。  相似文献   

9.
镍磷非晶纳米晶复合镀层的制备及其耐蚀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电沉积12.3%P(质量分数)镍磷合金进行热处理,部分晶化获得非晶纳米晶复合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镀层的结构。结果表明,镀态时镀层呈典型的非晶态结构,控制热处理工艺可得到非晶纳米晶的复合镀层。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3.5%NaCI溶液)测定,得知部分晶化的镀层耐蚀性得到改善。由于具有少量纳米晶相镶嵌于连续非晶相上,非晶纳米晶复合结构的镍磷合金镀层耐蚀性优于非晶态镍磷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0.
在动力生产、转换器和调节装置等方面使用的高温感应器 ,所用软磁材料对于温度特性和磁性的要求都比较高 ,要求低的矫顽力以减低其与频率无关的损耗 ,要求高电阻以减小其与频率有关的涡流损耗 ,要求高的磁化强度以便扩大其可以应用的范围。低的矫顽力、高的电阻和磁化强度 ,是任何感应器所要求使用的软磁材料 ,但是在高温下工作时还要求具有足够高的居里点和高运行温度 (高达 870K)下高的磁化强度。对于传统的多晶合金而言就很难全面实现这些要求 ,近年来已被广泛重视的纳米晶软磁合金在这些方面有可能获得全面的解决。因此 ,美国华盛顿的…  相似文献   

11.
12.
介绍了应用真空快淬工艺制备纳米晶和非晶合金,应用真空快淬工艺可使金属在极大的过冷度下凝固,金属及合金经过真空快淬处理后具有纳米晶、非晶结构,因而具有特殊的力学及物理性能。真空快淬工艺在多种金属及合金的制备中使用,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真空快淬工艺在制备新型功能及结构材料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应用范围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13.
《金属功能材料》2005,12(2):45-46
Cu-Hf-Ti-Ta大块非晶态合金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已发现Ln基、Mg基和Zr基合金系在晶化前具有很大的过冷液相区,利用它们稳定的过冷液体有可能采取铸造方法获得大块非晶态合金。随后又相继开发出Ti基、Hf基、Fe基、Co基、Ni基、Cu基等一系列大块非晶合金,最大直径达80mm左右,最低临界冷却速度为0.06K/s。  相似文献   

14.
FeCuNbSiB合金的纳米晶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裕芳  余正方 《金属功能材料》1997,4(4):159-161,182
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穆斯堡尔谱学研究了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的纳米晶化过程.Fe73.5Cu1Nb3Si13.5B9合金在500~600℃温度范围内分别退火1h,可形成纳米DO3结构的FeSi相和剩余非晶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有更多的FeSi相析出。在500℃等温退火中FeCuNbSiB合金出现二阶段纳米晶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Fe41Co7Cr15Mo14C15B6Y2非晶及其非晶/纳米晶合金在1.5 mol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XRD、DSC和SEM对非晶及其非晶/纳米晶合金的相组成、晶化过程及腐蚀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41Co7Cr15Mo14C15B6Y2非晶合金具有最佳的耐蚀性,虽然部分晶化的该非晶合金抗腐蚀性有所降低并具有差异性,但是自腐蚀电流密度以及钝化膜电阻依然与其非晶试样的数据在同一个数量级,说明其抗腐蚀性能下降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金属功能材料》2013,(1):53+63-64
非晶合金制成纳米丝日本东北大学中山幸仁准教授研究小组开发了可以简单的批量生产非晶纳米丝的气体雾化法,丝径从数nm到1μm。这种纳米丝结构有别于晶体纳米丝,在强度等力学性能、软磁特性及催化活性等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纳米级特性。微纳米尺寸结构材料未来有可能用于高敏度磁传感器、大表面积的催化以及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17.
机械合金化对Fe73.5Cu1Nb3Si13.5B9纳米晶合金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Fe73.5Cu1Nb3Si13.5B9纳米晶合金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的变化,发现将已经形成纳米晶的合金带经过短时间的机械球磨以后可以使它变非晶态粉末,若延长球磨时间可使非晶粉末再出晶化,并具有更步的晶粒。若将以非晶态粉末再进行退火可形成晶粒更微小的纳米晶。  相似文献   

18.
非晶合金纳米晶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纳米晶材料是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最具吸引力的材料之一。而非晶合金晶化法是纳米晶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非晶合金纳米晶化的主要方法和研究动态,包括热致晶化、电致晶化、机械晶化和高压晶化等。并对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最新进展进行了述评。同时介绍了清华大学在大块非晶合金高强脉冲电流晶化研究中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非晶合金激波晶化的DSC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升温、等温和重复加热的DSC技术,对FeSiB,FeMoSiB及FeCuNbSiB等几种非晶合金的激波晶化和退火晶化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激波晶化时间极短,仅为退火晶化时间的千万分之一(甚至更短),但晶化度却极高,接近100%。激波晶化形成多种成分和结构都不同于母相的纳米结晶相,形式上很像扩散性相变,然而其相变速率却是退火转变的千万倍,甚至更高”而且生成相十分稳定,这一现象用传统的固态扩散相变理论很难解释。激波晶化是一种新的晶化形式,是一种新的纳米合成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非晶Nd_6Fe_(81)B_(13)合金的磁性和晶化及其对样品结构和磁性的影响。讨论了非晶样品的低温磁性和Nd对昌化温度和Curie温度的影响。在873K退火的样品中得到一个新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