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王欣平  李宏  韩志伟 《稀有金属》2005,29(4):436-438
介绍了微波放大管中利用贵金属材料制作冷阴极(二次电子发射体)的研究及使用情况。在纯金属中贵金属的δ值较高,如Pt的δmax=1.8,但还不能满足微波放大管的要求,多数使用的是其合金或复合材料。主要包括采用熔炼法在Pt,Pd,Rh,Au中添加Ba组成的二元合金,δmax可达到3。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复合材料,主要有MgO/Au金属陶瓷薄膜材料、Pt、Pd/氧化物复合材料等,δmax可达4.7。  相似文献   

2.
TiAl合金间化合物在汽车上的应用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3.
TiAl化合物——一种具有竞争力的高温结构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间化合物以其耐高温、抗腐蚀和耐冲刷等特性成为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化工、机械等行业重要的结构材料,并在近20年受到了广泛研究[1-4]。由于金属间化合物晶体中金属键与共价键共存,同时兼有金属的韧性和陶瓷的高温性能,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5]。目前,较活跃的三种金属间化合物为:L12结构的NiAl化合物;B2结构的FeAl化合物;L10结构的TiAl化合物[6-8]。FeAl化合物常温时的低塑性和低的断裂抗力以及在600℃以上高温低的强度和蠕变性能,尤其是环境脆化影响其应用[9];NiAl化…  相似文献   

4.
钼合金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志昌  张萍 《中国钼业》1996,20(1):28-34
  相似文献   

5.
Fe元素对ZA27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ZA27合金中添加0.5%~2%的Fe元素,利用金相、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扫描(XRD)、拉伸实验等测试手段,研究Fe含量对ZA27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Fe含量的ZA27合金基体组织均由富铝的α相和富锌的η相组成。Fe元素以FeAl3金属间化合物的形式分布于基体中。随Fe含量增加,FeAl3的含量增多、尺寸增大。FeAl3能阻碍晶界迁移,起到细化枝晶的作用。研究还发现,室温下,随Fe含量增加,ZA27的强度和伸长率均降低;150℃高温下,Fe含量为1.5%左右的ZA27合金抗拉强度达192.75MPa,比未加Fe元素的ZA27合金提高约54.4%,伸长率达15.65%,从而获得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高温ZA27合金。  相似文献   

6.
通过循环伏安法(CV)、方波伏安法(SWV)和开路计时电位法(OCP)研究了温度为973 K时KCl-NaCl-CeCl3-MgCl2四元熔盐体系中Mg(Ⅱ)和Ce(Ⅲ)在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合金化过程。根据电化学分析的结果,以钨丝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为辅助电极,于-2.1 V(vs.Ag/AgCl)恒电位电解12 h制取Mg-Ce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电解所得合金的组成以及元素分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金的基底相为Mg17Ce2,第二相为Mg3Ce。  相似文献   

7.
机械合金化Ti/Al合金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维摆动式球磨机机械合金化Ti/Al二元粉末,研究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粉末结构的变化。Ti/Al混合粉末经高能球磨后,颗粒尺寸下降,Ti、Al晶粒各自逐渐细化至纳米级尺寸,且部分形成非晶,球磨15h后发现了TiAl和Ti3Al金属间化合物。将机械合金化后的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烧结试样的组成相主要为TiAl和Ti3Al。  相似文献   

8.
高强因瓦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珩 《上海钢研》2002,(3):37-41
  相似文献   

9.
选取NdFeB稀土永磁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ridgman定向凝固工艺,将Bitter粉纹磁畴图像与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相结合,系统研究定向凝固过程中金属间化合物包晶相Nd2Fe14B(T1相)的生长形态及取向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定向凝固过程中包晶T1相的形态及择优生长方向与合金成分及凝固速率有关。凝固速率较低时(小于10μm·s-1),包晶T1相以典型的小平面方式生长,表现出强的晶体学特性。随着凝固速率增大,T1相晶粒逐渐细化,T1相生长界面出现粗糙化趋势;Nd11.76Fe82.36B5.88合金在1μm·s-1凝固速率下,T1相的易磁化轴[001]方向几乎沿热流方向,这与T1相沿a轴[100]方向择优生长的传统解释有很大不同;Nd13.5Fe79.75B6.75合金中T1相的轴向择优取向随凝固速率的增加逐渐偏离c轴而转向a轴,其原因可能是凝固速率的增加引起T1相沿[100]和[001]方向的生长驱动力即生长速率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TiAl金属间化合物高温结构材料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间化合物是一种介于无机非金属陶瓷和金属之间的新型材料,它同时兼有金属的韧性和陶瓷的高温性能,而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用材抗腐蚀研究的进展,通过对熔融碳酸盐腐蚀机理和Ni、Ni-Fe合金、Cr以及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在熔碳酸盐中的腐蚀行为的分析,认为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作为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结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高电位正极材料LiMxMn2-xO4和Li2MxMn4-xO8及LiMxV2-xO4(M代表过渡金属)的研究进展。过渡金属M的氧化是产生5V电位的原因。除容量很低的LiMxMn2-xO4外,随着M含量的增加,5V平台的容量增加,4V平台的容量下降。为了得到性能优良的高电位正极材料,需进一步提高电解质的稳定性和解决因析氧引起的安全问题,驾驶对5V平台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和制备工艺-结构-电化学性能间的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熊学 《湖南有色金属》2010,26(6):28-31,71
通过分析LiFePO4的橄榄石结构特点,介绍了近年来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改进途径,其中优化工艺、包覆和掺杂是提高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认为LiFePO4目前还存在批次稳定性的产业化瓶颈,其作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LiFePO_4作为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优越,是发展潜力巨大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之一,但由于导电率和锂离子扩散速率问题,一直制约其发展。首先阐述了LiFePO_4的微观结构、充放电原理以及充放电反应模型,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改善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所进行的研究,重点介绍了离子掺杂、碳包覆和材料纳米化方法对LiFePO_4正极材料的影响以及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并指出继续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工艺改进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铝钴膜边角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从废料直接回收钴酸锂正极材料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控制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h、三乙醇胺浓度0.5mol/L、固液比0.75/10、超声频率18kHz的条件下,可以剥离81%的钴酸锂正极材料,较其他强酸体系对钴酸锂材料本身的破坏作用要小,可以直接回收钴酸锂。回收后钴酸锂的结构和形貌有一定的变化,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复杂废旧混合正极材料存在浸出率较低、成本较高、酸浸液金属分离流程较长等问题。采用硫酸为酸浸剂、H_2O_2为还原剂对废旧混合正极材料进行浸出,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合成三元NCM622,对其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以及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浸出最优条件为:硫酸浓度2.5mol/L、H_2O_2添加量0.6mol/L、搅拌速率400r/min、时间30min、温度80℃,此条件下,Li、Ni、Co、Mn的浸出率分别为98.79%、97.05%、96.45%和96.31%。XRD测试表明,再生NCM622无杂峰,且呈典型的α-NaFeO_2层状结构,SEM显示NMC622颗粒大小均匀、少团聚现象。电化学测试表明,1C倍率下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52.87mAh/g,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91.35%。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复合包覆法合成了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0.9Mn0.03Co0.07O2,前驱体的合成过程条件与最终包覆的材料性能有关。讨论了包覆沉淀反应过程中沉淀剂、pH值、搅拌速度和氨水浓度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煅烧制度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Co,Mn均匀包覆在β-Ni(OH)2表面上;合成的正极材料LiNi0.9Mn0.03Co0.07O2在电压范围3~4.3V,电流密度30mA·g^-1下,第二次放电容量为194mAh·g^-1,5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为189mAh·g^-1,材料循环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8.
19.
孙鹏 《有色金属加工》2014,(3):39-40,27
文章针对4343/3003/4343铝合金钎焊复合板,介绍了其冷轧复合的工艺方法及冷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介绍了本公司与某铝业公司合作开发的Φ850×1500mm铝合金钎焊复合板冷复合机组的轧制力参数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