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煤田地质勘探资料,分析了寿阳—阳泉煤矿区主力煤层含气量的区域分布规律和中奥陶统灰岩、太原组灰岩和山西组砂岩的地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特征,探讨了煤层含气量与地下水水位或矿化度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出了地下水滞流地区,矿化度高、煤层含气量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煤层气勘探开发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针对煤田勘探主要采用传统钻井取心法进行瓦斯分析所带来不能满足多方需要的实际,结合石油录井技术,阐述应用岩性组合特征规律、标志层及钻时曲线、气测全烃曲线的对比分析预测煤岩取心位置, 以及利用钻时、dcs指数、气测异常等录井参数卡准煤层位置等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国外通过煤屑、煤心解吸试验研究成果,建立乙炔和甲烷的电压值间的函数关系,从而计算出煤层释放速率,进而得到煤岩含气量;利用气体参照法和钻井液热真空蒸馏法来计算煤层气含量,预测煤层的产能和估算储量。文章还论述了现场钻遇煤岩的基本特征和现场判断气层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Ӱ��ú���������������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煤层甲烷在煤储层中的储集及渗流与常规天然气大不相同,其影响因素多样而复杂。 影响煤层气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煤层渗透率、煤层厚度及含气量。大量煤层气井生产实践证明,含气量是影响产量的物质基础,而渗透率是影响产量大小的控制性因素。煤层含气量与煤层厚度及埋深一般有正相关关系,而渗透率一般随埋深增加而减小。用产气潜能与产气能力将更全面地反映含气量及渗透率对煤层气井产量的影响。把含气量引入达西流产量公式也许能更真实地反映甲烷气体在煤储层中流动产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ú������ú�������Դ�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淮南煤田西部二叠纪含煤地层中,煤层甲烷含量具有如下规模性变化:纵向上为中,下部高于上部,横上则为中部高,东,西部低,本区煤 变质程度仅达气煤阶段,甲烷含量与煤层埋深之间的下相关关系约在地表下垂深1200m以浅反映得比较明显,尽管煤甲层烷的封闭条件比较好,但受构造的影响,局部降低了围岩的气密性,并形成了贫,富甲烷区段。  相似文献   

5.
ú�׶�ú������������Ӱ��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煤阶是煤层气的生成和煤的吸附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煤层气含量起控制作用。文章根据相关文献中的吸附资料和实测数据,系统探讨了平衡水分下煤的吸附能力与煤阶的关系。指出随煤阶的增高煤的吸附能力先后经历了4个阶段:快速增加阶段(Ro<1.3%)、缓慢增加阶段(Roo介于1.3%~2.5%)、达到极大值阶段(Ro介于2.5%~4.0%)和降低阶段(Ro>4.0%)。这种变化与煤化作用跃变完全对应,煤化作用控制了煤的孔隙度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而控制了煤层气的赋存空间和煤的亲甲烷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地温梯度、埋藏史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沁水盆地煤层的热演化过程及其对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阳城地区和西部霍州地区的煤层热演化史和煤层气地化特征的对比研究表明,演化程度最高的地质时期决定了煤层气的组份和组份碳同位素特征,即是决定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关键地质时期,如沁水南部晋城地区的3#煤层在早白垩世末的Ro值达到2.4%~4.2%的最大值,从而形成甲烷碳同位素分布为-29.9‰~-36.7‰的煤层气;三叠系末期,霍州地区2#煤层处于成熟阶段(Ro=0.8%~1.2%),决定了该地区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分布为-47.6‰~-51.7‰。反之,煤层气的组份和组份碳同位素特征也反映了煤层所经历的热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煤基质的孔隙性对注体流动影响极小,试井所得渗透率反映的是割理系统的渗流能力。储层压力的变化引起有效应力改变,使得煤层裂隙开度和渗透率发生变化,渗透随储层压力下降而减小。文章针对压力衰减测试过程中,井筒附近储层压力变化影响煤层渗透率这一因素,应用Duhamel原理,导出了分析压力衰减测试数据的解释方法。该 新煤层甲烷井中,可以荻工层原始渗透率、原始储层压力以及表皮因子,避免了用段塞流解释需要预先估计  相似文献   

8.
����-���ص���ú�����⾮�ۺ��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重点介绍了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测井的综合研究成果。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将测井资料与岩心资料对比分析,建立了该地区煤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提供了包括煤层含气量在内的煤储层参数,并利用该地区6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区域性的综合评价,从煤层的横向展布、纵向埋深、盖层质量、地质构造、区域煤层气含量及煤层工业组分的变化情况、煤层力学参数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区域煤层气整体评价提供有价值的测井信息,为下一步的煤层气勘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ú��ˮ��ú������̽�����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煤层水压力作用下,煤岩储层中“圈闭”了一定数量的气体从而形成煤层气藏。煤层水在煤层气的生成、储集(吸附)和产出的全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煤层水处于一定的封闭条件下时,煤岩储层表现为具较高的储层压力和含气量;水的不可压缩性对煤岩割理、孔隙起到了支撑作用,使煤岩储层能保持较高的渗透率。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合理控制煤层水的排采速度,是防止井筒附近应力过分集中,造成煤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急剧下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Ӱ��ú�㺬�����������س�̽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煤层含气量是煤矿设计和煤层气开发利用中极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其值变化范围大(0~20m3/t),影响因素多而复杂。一般情况下,煤层的生气量远远大于现今煤层的含气量,故生气量高低不是制约煤层含气量的关键因素,而煤层储气能力才是制约煤层含气量高低的主要因素。煤层储气能力随着煤阶的增高和埋深的增加而增高(埋深<800m时最明显),随着孔隙度的增加和微孔隙的增多而增高。低煤阶(焦煤以下)时,丝质组煤层的储气能力高于镜质组的储气能力;高煤阶则相反。镜质组含量高的煤层吸附能力也强。煤层储气能力随矿物质和水分含量的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民和盆地构造位置处于祁连山褶皱系东部,是一个中新生代发展起来的断、坳山间盆地。盆地中西部中侏罗统窑街组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层气局部富集于窑街、炭山岭煤田。煤岩有机地球化学及煤层甲烷碳同位素研究表明,该区煤层气具有油型与煤型混合气特征。煤层气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由浅到深分别为CO2—N2带、N2带、N2—CH4带、CH4带。煤层气富集主要受煤的变质程度,顶、底板岩性,出露程度,埋藏深度及构造等因素的控制,且多分布于背斜、断块等构造的高部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1995 ~1998 年间,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进行了新的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工作。结合该次研究评价结果,综合考虑构造、聚煤期、煤层含气性及地域分布等四方面因素,将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为聚气区、聚气带、目标区三级,共包括5 个聚气区、30 个聚气带和115 个目标区;同时,采用评价面积和资源丰度两个指标,对聚气带和目标区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将聚气带划分为3 类8 型,目标区归纳为3 类9 型。研究表明:中国煤层气的有利聚气带和目标区主要分布在华北聚气区和华南聚气区;华北聚气区以大、中型含气目标区为主,富气目标区的数量也较多;东北聚气区以中—小型含气和富气目标区为主,有大型含气区分布;西北聚气区全由小型目标区构成,但富气目标区相对较多;华南聚气区内目标区类型构成较为均衡,主要为中—小型目标区,低气目标区数量极多,大型目标区全部位于其西部的川南—黔北和滇东—黔西聚气带,而大型富气区仅在滇东—黔西聚气带有所分布。  相似文献   

13.
��Ȼ����ˮ���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诸林  王兵 《天然气工业》1995,15(6):57-61
文章对确定天然气含水量的算图进行了归纳,并介绍了一种新的算图,通过对比分析,推荐采用麦凯塔-瓦赫(Mcketta-Wehe)算图与韦切尔特(Wichert)辅助计算图结合来估算酸性天然气的含水量。  相似文献   

14.
石油化工企业火炬排放的损失令人关注,该文介绍了利用电站燃煤锅炉回收火炬排放的废弃瓦斯,使其与煤混烧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及煤气输送配后系统调压设备对天然气及煤气洁净度要求比较严格,针对天然气及煤气中所含有少量极细微的粉尘(微米级或亚微米级),输送配后系统调压设备需要设备高效除尘设备。上海化工研究院设计的组合式高效气体过滤器具有容尘量较大,阻力较低,运转稳定,操作方便等优点,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内输送配系统中高压天然气及煤气在超低含尘浓度条件下细颗粒的除尘问题。相对进口除尘设备,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因此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ú��ҷֶ��䴢�����ܵ�Ӱ��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煤层储集性能的评价对煤层气储量、产能的预测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钻探成功率和勘探开发成本。以往对煤层储集性能的评价主要依靠其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直接测定。但由于煤层易碎,完好的在钻井中很难得到。因此对井下煤层储集性能的评价比较困难。此外,孔隙度和渗透率测定的费用也较高。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统计分析,灰分充填煤层中的孔隙,影响煤层的储集性能,而且煤层灰分产率与孔隙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当灰分产率增高时孔隙度降低。因此,可以根据灰分产率预测煤层储集性能和非均质性。灰分产率的测定用样少,极易获得,而且费用很低。因此,这种方法在煤层储集性能的评价中是十分有用的。  相似文献   

17.
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近年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中,主要从热成气角度考虑煤层甲烷的气源,而煤能否被厌氧菌降解生成次生生物气则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采用“悬浮接种物”作为接种源,对山西柳林庙湾矿石炭、二叠系的两个煤样进行了不同温阶下的生物降解产气模拟实验。实验表明:温度超过75℃停止产气;所产气体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其中甲烷具有轻碳同位素值的特征,δ13C1为-49.16‰,从气体组成和δ13C1值来看,模拟实验所产气体属生物气。结果认为,煤可以被厌氧生物降解生成次生生物气;这种二次成气或叠加成气作用可以增加浅煤层中煤层甲烷的绝对含量,相应提高煤层甲烷的勘探成功率;厌氧环境的存在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煤层甲烷的保存条件较好;存在煤层二次生物气是寻找煤层甲烷气藏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8.
位于湖南中部的涟源盆地,发育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的短轴向斜,面积近6000km2。盆地内有下石炭统侧水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两套煤系,煤层主要分布于向斜中。两套煤系的煤层均为腐殖煤,有机质属Ⅲ型干酪根,具较强的生气能力。煤岩中原生小气孔占90%以上,也有次生气孔和内生、次生裂隙,这就决定了煤层气的赋存以吸附状态为主,游离状态为辅。煤层气的组分主要为甲烷,含微量重烃气及非烃气。煤层的渗透率总体较低,但通过解放储层开采的措施,可显著提高渗透性以利于煤层气的抽放。根据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可在盆地内划分出3个高、中富气区,而两煤系煤层气的开发远景区均在靠近盆地南缘龙山东西向隆起带的各含煤向斜西南仰起端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19.
油气藏非均质性的地质统计学描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据丰富的资料对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层含气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煤层演化变质程度、煤岩组分中镜质组含量、灰分产率、顶板岩性和上覆有效地层厚度是影响煤层含气性的主要地质因素。依据影响煤层含气性因素对华北石炭系、二叠系煤层含气性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