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交法钾长石与磷矿共酸浸提钾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重钙生产工艺,选取钾长石与磷矿、磷酸在水热反应釜中反应,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磷酸用量、磷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对钾长石中钾溶出率和磷矿中磷溶出率的影响。实验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原料配比(钾长石与磷矿粉的质量比)0.8 1,反应温度150℃,磷酸用量4 mL,反应时间2.5 h,磷酸浓度46%P2O5,在此条件下钾溶出率为48.93%,磷溶出率为90.12%。通过对磷矿中氟离子的去向进行研究,并采用XRD对水浸取渣进行物相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氟离子被固定在固相产物中。  相似文献   

2.
为改进湿法磷酸生产工艺,提高副产磷石膏的品质,减少湿法磷酸固体副产物堆存产生的经济和环境压力,进行了工业磷酸分解磷矿制磷酸的实验,同时对固体副产物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工业磷酸分解磷矿制磷酸的工艺分为两步:第一步,工业磷酸与磷矿反应,得到磷酸二氢钙溶液和酸不溶渣;第二步,浓硫酸与磷酸二氢钙溶液反应,得到磷酸溶液和高纯石膏。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酸比(工业磷酸用量与理论磷酸用量的物质的量的比值)、磷矿粒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磷矿中磷浸出率的影响。得到磷矿酸解适宜工艺条件:酸比为6.8,磨矿细度为小于0.074 mm粒级占60%,反应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2.5 h。在此条件下,磷矿中磷的浸出率可达87.69%。磷矿酸解制磷酸产生的固体副产物中石膏占35.32%(质量分数)、酸不溶渣占64.68%(质量分数)。制备的高纯石膏的纯度为95.80%,工业利用价值较高,有利于提高湿法磷酸固体副产物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二水法湿法磷酸生产中磷石膏枸溶磷含量高的问题,研究了影响磷石膏枸溶磷含量和磷矿分解率的主要因素,以及降低磷石膏中枸溶磷、提高磷矿分解率的相关改进技术。生产应用后,稳定控制了萃取槽中SO3的质量浓度,磷石膏w(P2O5枸溶)由0.55%下降至0.14%,磷矿分解率提升2.05%。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胶磷矿中铝在不同条件下的溶出能力,采用不同体系对胶磷矿中的铝进行溶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氢氟酸对胶磷矿中铝的溶释性很强,最佳条件为氢氟酸用量8%、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55℃、搅拌强度150 r/min,该条件下胶磷矿中铝的溶出率为95.7%。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磷酸浸取磷矿,系统地研究了磷酸浓度、反应时间、磷矿石粒度、反应温度、鼓气速率、加酸时间等因素对磷酸氢钙中氟质量分数的影响,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和优化试验条件,减少了磷矿酸溶过程中氟的溶解,实现了反应与除氟同步进行.在不添加除氟剂的情况下,生产出的粗磷酸经过简单的过滤、中和,就可以将磷酸氢钙中的氟质量分数降至0.1%...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磷酸中不同含量的铁,对磷酸物性、磷矿酸解反应过程及重过磷酸钙影响,结果表明,铁不仅使磷酸的密度和中和度有较大而且影响重磷酸钙产品的质量和磷矿的分解率。  相似文献   

7.
钾长石与磷矿磷酸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钾长石、磷矿、磷酸不同组合反应体系的钾、磷溶出率,并用XRD和FTIR对反应物和产物进行了物相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磷酸不能分解钾长石,但加入磷矿以后,钾长石中钾可以被大量提出;反应分二步,首先是磷酸分解磷矿生成可溶于水的Ca(H2PO4)2和HF,然后HF能分解钾长石,但钾长石中钾的提取主要是Ca(H2PO4)2电离的Ca2 与钾长石中K 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的结果。实验结果还表明,体系中的氟也会以K2SiF6的形式固定钾而降低钾的溶出率。  相似文献   

8.
石学勇  王金铭 《化肥工业》2013,40(1):24-25,30
阐述了中低品位磷矿生产磷酸联产石膏晶须工艺技术的意义,并介绍了该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前景。采用盐酸和硫酸萃取磷矿并添加活性添加剂提高磷矿萃取速度和磷矿分解率,分离酸不溶物和部分杂质(铁、铝、镁),然后采用硫酸脱钙获得石膏晶须和磷酸,为中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研究磷酸中不同含量的杂质镁对磷酸物性、磷矿酸解反应过程及重过磷酸钙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杂质镁后,不仅磷酸的粘度、密度和中和度有较大变化,而且影响重过磷酸钙产品的质量和磷矿的分解率。  相似文献   

10.
钾长石低温提钾工艺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珂  王光龙 《化学工程》2012,40(5):57-60
使用化学试剂与钾长石反应模拟低温提钾过程,通过分析各组分对钾溶出率的影响,初步探讨钾长石低温提钾过程的机理,为该工艺的工业化提供理论依据。钾长石低温提钾过程为:首先是硫酸与磷矿反应产生HF,HF分解破坏钾长石的结构,在此基础上Mg2+,Ca2+与钾长石中的K+发生置换反应成为平衡电荷离子。随着钾长石与模拟磷矿配比的增加,钾溶出率先有所上升,在配比达到0.8∶1时达到最高。随着镁钙比的增加,钾的溶出率出现先增加,在1∶1时达到最高,然后呈现基本水平的趋势。在常见磷矿氟含量范围内,随着氟化钙量的增加,钾的溶出率呈现单调增长。实验表明,组分对钾溶出率影响从大到小为:氟化钙质量>氧化镁与氧化钙质量比>磷酸三钙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用磷酸浸取钾长石与磷矿混合物,经水浸取酸浸产物后再用氨水中和制备NPK复合肥和长效磷肥,或制备速效和长效性能兼有的复合肥料.重点研究了钾长石与磷矿共酸浸产物水浸工艺、浸取液氨化工艺.结果表明:水浸适宜条件为温度70℃,浸取时间100min,浸取水量10mL/g原料.氨化终点pH值在6左右时,整个过程钾总收率在84%以上,磷总收率在85%以上.该工艺流程简单,产品缓释效能具有可控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钾长石-磷矿-盐酸反应体系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钾长石-磷矿-盐酸反应体系,综合利用钾长石和磷矿,全面考察影响该体系磷、钾溶出率的各种因素。用过0.074mm标;住筛的钾长石和磷矿为原料,最适宜反应条件为:磷矿石与钾长石质量比为1,盐酸(1+1)加入量为5.6mL/g钾长石,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在70min以上,此时钾和磷的溶出率都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钾长石与磷矿共酸浸制NPK复合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磷酸浸取钾长石与磷矿混合物,经水浸取酸浸产物后再用氨水中和制备NPK复合肥和长效磷肥,或制备速效和长效性能兼有的复合肥料。主要研究了钾长石与磷矿共酸浸产物水浸工艺、浸取液氨化工艺。结果表明:水浸适宜条件为温度70℃,浸取时间100min,1g原料浸取水量10mL;氨化终点pH值在6左右时,整个过程钾总收率在84%以上,磷总收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钾长石-萤石-硫酸-氟硅酸体系提钾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方青  旷戈 《化工生产与技术》2011,18(1):19-21,28,8
实验研究了钾长石-萤石-硫酸-氟硅酸体系提钾工艺过程.结果表明,该体系下提钾优化工艺条件为:m(萤石):m(钾长石)=0.35:1,质量分数为60%的硫酸、10%的氟硅酸用量分别按,m(H2SO4):m(钾长石)=1.35:1、m(H2SiF6):m(钾长石)=0.162:1,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3.5 h,...  相似文献   

15.
对胺磷矿的组成和性质,胺磷矿的反应活性、发泡及消泡性能,湿法磷酸制备及磷酸的浓缩和澄清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大峪口胺磷矿作原料,可生产出浓度为50%~51%P2O5的磷酸,符合生产高效磷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改进湿法磷酸生产工艺,提高副产石膏的品质,减少湿法磷酸固体副产物磷石膏堆存产生的经济和环保压力,进行了磷酸分解磷矿制磷酸的实验研究。采用贵州某磷矿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湿法磷酸预分解磷矿的反应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湿法磷酸分解磷矿最优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75 ℃,磷酸与磷矿的质量比(液固比)为9,反应时间为3 h,磷酸质量分数为30%(以五氧化二磷计)。在此条件下,磷矿的分解率为98.62%。  相似文献   

17.
介绍利用钾长石和磷钾矿为原料生产磷钾硅镁复合肥的基本原理和中试工艺流程。所得肥料枸溶率可达88%,其中w(K2O枸溶)为3.2%~4.2%,w(P2O5枸溶)约10%,w(SiO2枸溶)约23.97%,w(MgO)约12.13%。该工艺具有流程短、投资省的特点,同时把矿石中的硅也变成了肥料。肥料呈枸溶性,肥料利用率高,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uranium, which is one of the radioactive elements present in phosphate fertilizers was investigated in different steps of the triple superphosphate (TSP) production process. The uranium in phosphate rock, phosphoric acid, phosphogypsum and TSP was extracted into the organic phase by using the TOPO extraction method. The uranium contents of these materials were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absorbance of the formed (pH 7.6) uranyl bromo-PADAP [uranyl(2-(5-bromo-2-pyridylazo)-5-diethylaminophenol)] complex solutions at 574 nm against blank. It was found that 50% of the uranium is dissolved in the acid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phosphoric acid while the remainder is precipitated with phosphogypsum residue. The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in the second step, the sum of uranium in phosphate rock and phosphoric acid completely passed into TSP in the TSP manufactur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