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过程。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表现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还表现为非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趋同性转移行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论证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安徽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国内外理论文献梳理和研究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实际情况,通过问卷对该区域76个自然村2000个样本进行调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一些特征和问题,最后通过四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农民问题是“三农”的核心,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因素,这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基于扬泰地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特点和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失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日益紧迫问题相互联系并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分析了工资差别论和二元经济理论的局限性,依据中国实际情况设定适宜假设条件,结合两种理论建立一个分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的新模型。从模型出发,讨论了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和城市失业的关系、发展现代部门对劳动力配置、提高传统农业部门的工资收入的作用以及传统农业部门发展问题。研究表明,城市失业、劳动力转移和"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二元化问题的不同方面,应从整体上分析把握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调研问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建设》,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个地市的6个县(市、区)9个乡(镇)76个自然村2000个样本的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结合马鞍山市经济转型升级日益加速,各类企业用工需求增加的现状。通过对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就业意向调查分析,了解我市农村劳动力择业、就业的自主意愿。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层次的待就业劳动者实施招工信息、职业培训、创业帮扶、舆论引导等公共就业服务,善加运用培训补贴、贷款扶持等政策工具,当是有效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之道。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过程。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表现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还表现为非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趋同性转移行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目标是:非农化转移目标;区域性转移目标;教育培训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一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和门路;二要制定和完善就业政策法规;三要加强领导和管理服务工作;四要进一步改善教育培训工作;五要促成有效的转移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是我国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通过分析“三农问题”的本质和症结,提出了解决我国农业人口“非农化”问题的9项对策,以期促进“三农问题”的早日解决和社会主义全面小康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农民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并通过政策措施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因此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区域间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规范劳务服务管理,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组织化程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的绿色通道;加强政策激励,引导农民工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的。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在不断演进,其趋势和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劳动力结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受教育程度和社会抚养比来看,我国的劳动力结构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比例较高,社会抚养比较低,但老龄化趋势明显;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比例相对较低,社会抚养比较高,但现存和后续的青壮年劳动力较丰富。劳动力的区域分布情况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更趋向东部资金技术密集、中西部劳动密集型。  相似文献   

14.
对重庆市农村居民近几年来的收入结构进行分析,阐述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了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湖北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及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变化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中存在很多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存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陕西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对传统农业部门进行现代化改造,同时加速传统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随着农业部门的发展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全部转移,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力也就与非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力趋于相等,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发展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消费水平也就趋于均衡。本文采用了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和二元对比系数四个指标来对陕西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情况进行总体度量。  相似文献   

17.
从劳动力资本化角度分析了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结构,建立了包含职业经理人基本工资、劳动股息、金融资本股息的业主效用函数.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证明了上述3种收入存在的合理性,并分析了我国职业经理人薪酬结构和水平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结构性矛盾和农民增收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影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农民人均占有的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太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因此,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是新阶段调整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的渠道和最现实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培训发展显著,整体教育培训水平不断提高,相比之下,我国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仍然发展缓慢,处于边缘化状态。本文从权利和利益的角度出发,分析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以农村社区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发展,并进行相应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20.
从人口的角度论述了图们江下游地区的人口分布,人口数量的变化及人口的构成和劳动力资源,从中找出了人口分布规律和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结构及其结构发展的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