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翁利国 《浙江电力》2011,30(2):21-23
分析了220kV变电站常用母差保护存在保护死区的原因。结合GIS设备一般在断路器两侧同时安装电流互感器的特点,提出了母差保护接线的改进方案,有效防止在保护死区内发生故障时引起的全站失电.以及母联电流回路断线时引起的保护选择性失去,从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母差保护在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广泛应用,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保护.由于比相式母差保护需要根据母联电流的相位来确定故障母线,在两条母线发生相继故障时,存在一定的保护死区.基于母联电流比相式母差保护保护死区的缺点,对控制回路进行了必要的改进.改进后的控制回路能够有效地消除比相式母差保护的保护死区.深圳市220 kV水贝站的实际应用验证了改进后控制回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母差保护在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广泛应用,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保护。由于比相式母差保护需要根据母联电流的相位来确定故障母线,在两条母线发生相继故障时,存在一定的保护死区。基于母联电流比相式母差保护保护死区的缺点,对控制回路进行了必要的改进。改进后的控制回路能够有效地消除比相式母差保护的保护死区。深圳市220 kV水贝站的实际应用验证了改进后控制回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双母线双分段接线方式下母差保护的配置。着重分析母线故障情况下母联开关或分段开关失灵以及发生死区故障母差保护的动作过程.阐明了母联开关失灵和死区故障与分段开关失灵和死区故障母差保护动作行为上的区别.列表说明发生这些故障时母差保护面板上信号灯动作情况。  相似文献   

5.
针对双母线接线的母差保护,在母联死区发生故障时,因无法自动识别母线运行状态,导致故障跳闸缺乏选择性且实际故障母线切除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隔离母联死区故障的母线保护原理。新原理将母联断路器两侧CT同时接入母线保护,通过增加母联间隔比率差动,调整小差差流计算方法,使得故障时母线保护装置可自动识别母联断路器分合状态,并准确辨识故障位置,从而提高母联死区保护故障时故障切除的快速性和选择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故障切除的快速性或最小范围隔离故障,提高了母线设备运行状态的自动化以及母线保护装置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于双母线接线方式,在母联断路器只配置一组电流互感器条件下,如果发生死区故障,传统的母线保护要经过较长延时才能识别并切除死区故障,危害电网稳定性.在现有保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母线保护判据,通过已跳闸母线各间隔、电流为零及母联电流非零,确定为母联死区故障特征,实现不依赖母联开关位置快速跳CT侧母线.通过对各种工况...  相似文献   

7.
针对辐射型电网母联死区故障的保护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枫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22):122-124
为确保双母线运行方式下,在母联死区范围内发生故障时,变电站不会全站停电,可以保部分负荷运行,文中对现有母差保护和母联死区保护进行分析研究,对现有母线保护设计方案进行了改进,使其在母线故障时能准确切除故障母线,且在母联死区范围内故障时,也能正确切除母联断路器及与故障相关的母线。最后,通过对母联断路器的动作时间测定,说明此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8.
以双母线接线为例,对国内典型的BP-2B、RCS-915型微机母线保护中母联失灵及死区问题从保护动作逻辑及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母联开关位置量对母联失灵及死区故障保护的影响,并对接线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母线保护中母联死区故障保护逻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阐述了双母线微机保护中母联带单CT和双CT时,发生母线故障和死区故障时的保护逻辑,同时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针对现有的母联双CT交叉接线方式,提出一种能够正确判别是母线故障还是死区故障的方法,同时对母联死区故障的保护原理提出一种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实际试验中,母线分列运行时,PT二次故障或TWJ异常,若母联死区发生故障,RCS-915AB型微机母线保护装置会出现误动的现象,通过对母联死区保护原理及逻辑框图的分析,发现母差保护误动作的原因是母联电流未正确退出小差电流计算,文中给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从而避免了母差保护的误动,缩小了停电范围,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分别阐述了双母线微机保护中母联带单CT和双CT时,发生母线故障和死区故障时的保护逻辑,同时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针对现有的母联双CT交叉接线方式,提出一种能够正确判别是母线故障还是死区故障的方法,同时对母联死区故障的保护原理提出一种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0 死区保护概念 当故障发生在母联开关和母联TA之间时(见图1),断路器侧母线跳开后故障仍然存在.故障处于I母线差动保护区外.为了可靠快速切除故障,专设了母线死区保护。母线死区保护在差动保护发母联跳令后.母联开关已跳开而母联TA仍有电流,且大差比率差动元件及断路器侧小差比率差动元件不返回的情况下.延时100ms跳开另一条母线。为防止母联在跳位时发生死区故障将母线全切除,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实际试验中,母线分列运行时,PT二次故障或TWJ异常,若母联死区发生故障,RCS-915AB型微机母线保护装置会出现误动的现象,通过对母联死区保护原理及逻辑框图的分析,发现母差保护误动作的原因是母联电流未正确退出小差电流计算,文中给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从而避免了母差保护的误动,缩小了停电范围,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双母单分段主接线方式下母联/分段电流异常时(如电流互感器断线,采样值断链等),与该母联/分段不相邻的母线发生故障,母线差动保护会误跳该母联/分段元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母线保护现有大差比率差动、小差比率差动的基础上,增加中差比率差动来选择故障母线,保证母线差动保护在母联/分段电流异常时能正确选择跳闸元件、不误跳相关元件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时数字仿真仪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双母接线中母联带单侧CT和双侧CT两种情况下,发生母线故障和母联死区故障时的保护逻辑进行了阐述,指出传统保护逻辑的优缺点。针对现有母联配置双CT情况下发生死区故障依然要跳两条母线的问题,对母线死区保护的逻辑进行改进,改进逻辑在死区故障时仅切除一条母线,较传统逻辑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吴平 《湖北电力》2002,26(6):29-31
在220KV双母线运行中,当母线故障发生在倒母线过程中时,或发生在母联死区内时或母联断路器拒动时,母差保护中的内联或不联回路将快速切除故障。  相似文献   

17.
母线保护为母联死区故障设置了母联死区保护功能,没有为支路死区故障设置支路死区保护功能.介绍了现有的母联死区保护功能,提出了母线保护装置同时接入母联开关两侧的电流互感器,设置母联死区差动保护功能的改进方案,解决了母联合位死区保护没有选择性、故障切除范围大的问题.介绍了母线差动保护与线路保护在支路死区故障发生时的动作行为,指出了母线保护设置支路死区保护功能的必要性,分析了支路死区保护功能的动作行为.针对支路死区保护功能存在的误动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避免了不必要的开关跳闸,提高了母线保护动作行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母线保护在发生母联死区故障时,母线保护拒动,只能靠母联失灵保护带较长延时跳开母联电流互感器侧母线上各断路器,提出采取2条母线都有电压,母联电流互感器三相均无电流且母联开关在跳闸位置,母联电流互感器电流不计入Ⅰ母、Ⅱ母2个小差电流中的措施。对于现场调试工作,充分利用测试装置功能,改进试验方法,提高测试效率,为运行和维护人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110 kV电力系统中,广泛采用电流相位比较式母差保护,它克服了固定联接的双母线差动保护装置所缺乏的灵活性等特点,适用于母线联接元件经常变化运行方式的情况,并且有较高的工作可靠性和动作的选择性。1 电流相位比较式母差保护的基本原理 利用比较母联断路器中流过电流Im1与差动回路中的电流Icd的相位作为选择故障母线的依据。当Ⅰ母线发生故障时,流过母联中的故障电流从Ⅱ母线流入Ⅰ母线;当Ⅱ母线发生故障时,流过母联中的故障电流从Ⅰ母线流入Ⅱ母线。在这两种情况下,差动回路中电流Icd相位没有变化,而母联中电流Im1相位…  相似文献   

20.
在双母线接线方式的工程设计中,对于接入母线差动保护的母联电流互感器,通常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布置方案。第一种是两组母联电流互感器全部布置在母联断路器一侧,第二种是两组母联电流互感器对称布置于母联断路器两侧。分析了两种母联电流互感器布置方案对母线差动保护的影响,确认死区或交叉区域位置发生故障都会引起双母线断开。在第二种布置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两组母联电流互感器的差流作为冗余判据,进而决定保护逻辑,有效避免两条母线均被断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