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内外聚酯和涤纶生产技术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目前国内外聚酯和涤纶工业的企业规模和生产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 ,指出了我国涤纶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发、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 ,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涤纶长丝空调的工作过程及送风参数的控制,指出涤纶长丝空调运行中存在的表冷器易堵且难于清洗、系统风压、夏季工艺空调送风温度及湿度难于控制、空调出现故障时缺少应急措施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对工艺空调和环境空调进行改造,喷淋水质改用除盐水后,长丝空调运行状况得到改善。对现行涤纶长丝空调的节能和喷淋水系统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导电涤纶的试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碘吸附 -铜离子络合工艺制得比电阻为 8× 10 3~ 1.5× 10 4 Ω· cm的导电涤纶 POY长丝。讨论了诸多因素对纤维比电阻的影响 ,通过实验选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碘吸附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I/KI质量比 1.5~ 1.8,碘浓度 2 10 g/L,温度 70~ 80℃ ,时间 80 min;铜离子络合最佳工艺为 :Cu Cl/NH4 Cl质量比 0 .6 ,Cu Cl浓度 2 0~ 4 0 g/L,温度 85~ 95℃ ,时间 4 0 min  相似文献   

4.
用红外光谱ATR法研究了涤纶短纤维的皮芯结构 ,断裂伸长及老化过程。结果表明 :纤维表面与内部只有微小差异 ;断裂伸长与旁式构像含量成反比 ;老化过程中表面酯键先断裂 ,断裂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利用熔体直接纺开发生产170dtex/144f涤纶细旦POY产品,对生产工艺进行探讨。选择适宜的风速、风温和集束位置等,控制纤维的条干均匀率,以提高纤维的性能;控制纺丝温度286~290℃,纺丝速度2900~3000m/min;控制卷绕成型;并防止飘丝、毛丝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竹炭改性涤纶短纤维,并对竹炭改性涤纶短纤维的远红外发射率及负离子发生量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竹炭改性涤纶短纤维中的竹炭粉体具有多孔结构,且在纤维中能均匀分散,竹炭改性涤纶的负离子发生量达5 200个/m3,高于普通涤纶,负离子释放稳定;功能纤维远红外发射率高达0.88,其白度为57.29%,线密度和断裂强度超过...  相似文献   

7.
从聚酯产业发展的40年历史过程,分析了推动聚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于其聚合技术和聚酯产品加工技术、聚酯下游产品加工技术的提高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从大型化、连续化、非纤化、流程优化等方面证明聚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聚酯技术和装备的突破和进步,提出今后聚酯产业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聚酯产业应保持与技术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接枝率对丙烯酰胺接枝涤纶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作为引发剂,二甲基亚砜(DM SO)作为纤维溶胀剂,使丙烯酰胺和涤纶反应并形成不同接枝率的接枝共聚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接枝纤维的结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接枝先发生在纤维皮层,随接枝率提高,接枝层向中心发展;接枝后的纤维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接枝率越高,与丙烯酰胺有关的红外特征吸收越强。通过性能测试发现,接枝纤维的吸湿性和染色性明显提高,纤维强度随接枝率提高先降低后有所提高,断裂伸长和回弹率下降,34.90% 接枝率的纤维既能得到较好改性又能基本保持原来纤维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涤纶三异丝的结构、性能及生产,从异收缩原理、超喂、空气压力、纺丝速度等方面对三异丝的生产进行了探讨。FDY 与DTY 混纤是三异丝生产的关键工艺,采用最简化的丝路,灵活的上丝方式和不同于常规产品的合网方式可生产出品质优良的涤纶三异丝。  相似文献   

10.
对自制的磷系涤纶共聚阻燃剂的热性能、阻燃性能进行了测定,并初步考察了该阻燃剂对聚酯切片质量指标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分解温度为258℃,在聚酯中的添加量为3.2%时,氧指数为29。用该阻燃剂研制的阻燃聚酯切片与普通切片的特性粘数、端羧基含量、二甘醇含量、加工流变性能等指标相同  相似文献   

11.
PTT纤维生产技术和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纺织品用PTT纤维相关的技术发展情况。指出在现有的PET装置上通过适当调整设备及工艺 ,可以生产PTT纤维 ,PTT纤维可制成针织、机织物 ,BCF纱、非织造布等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高模量低收缩涤纶工业丝生产技术和市场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模量低收缩涤纶工业丝主要生产技术为增粘的固相聚合技术,高效、稳定、经济的纺丝拉伸卷绕技术和下游应用配套的整体技术。市场主要趋势为品种规格日趋成熟,逐步取代原有的化学纤维,新的应用领域的开拓,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预测2010年的用量将达100 kt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水溶性聚酯(COPET)的热性能,探讨海岛纤维POY纺丝工艺与加弹工艺。生产129 dtex/ 36 f POY的适宜工艺:COPET切片预结晶温度130℃,时间30 min,干燥温度120℃,干燥时间17h;海相组件压力大于等于9 MPa,得到POY的断裂伸长127%,断裂强度2.12 cN/dtex,条干不匀率1.3%。海岛纤维DTY的生产工艺与普通的相似,得到的82.9 dtex/36 f DTY断裂强度达3.41 cN/dtex,且开纤剥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卧式和立式增黏反应器对聚酯液相增黏反应的影响,自主设计研制了生产能力为29 t/d的立式液相增黏反应器;将聚酯切片螺杆加热熔融后的熔体进行增黏反应,探讨了液相增黏工艺条件,并对比分析了液相增黏与固相缩聚后纺制的涤纶工业丝的性能。结果表明:聚酯液相增黏后的熔体特性黏数达1.05 dL/g,b值小于3,端羧基浓度约25 mol/t;增黏后的熔体进行直接纺丝,生产的涤纶工业丝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能达到固相缩聚熔融纺丝工艺的同等水平,断裂强度为8.33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5.4%;液相增黏技术具有设备投资省、能耗和运行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回收聚酯(PET)瓶片,通过液相增黏直接纺丝生产涤纶工业丝,探讨了再生聚酯直纺涤纶工业丝的成套设备和工艺技术。结果表明:对干燥设备和螺杆挤压机进行改造,利用双级熔体预过滤器和液相增黏系统,聚酯瓶片再生增黏后特性黏数可达(0.85±0.01)dL/g;该成套设备的关键是采用单轴式液相增黏反应器;调整纺丝和拉伸工艺,直接纺丝生产的涤纶工业丝线密度为1 189 dtex,断裂强度为7.98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4.66%,达到了常规固相增黏法生产的涤纶工业丝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联用技术鉴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二甲醇酯(PETG)纤维。结果表明:PET,PBT,PTT,PTEG纤维可以应用红外光谱初步鉴定为聚酯纤维,但4种纤维的红外光谱类似,难以具体鉴别,而该4种纤维的PyGC-MS具有各自的特征裂解产物,其中PET,PBT,PTT的特征裂解产物分别具有100%相对丰度的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单丁烯酯、对苯二甲酸单丙烯酯,PETG的特征裂解产物为1,4-二亚甲基-环己烷、2,4,6-辛三烯等,以此4种聚酯特征裂解产物为鉴定PET,PBT,PTT,PTEG纤维的依据。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已应用于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相增黏聚酯熔体,开发了200 kt/a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生产技术,探讨了高黏熔体输送和大容量多头重旦纺丝等工艺,并与固相缩聚切片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技术省去了冷却切粒、固相缩聚、熔融挤出等工序,工艺流程紧凑,提高了生产效率,比固相缩聚熔融纺丝设备投资减少44.3%,生产能耗下降32.46%;生产的各种规格的涤纶工业丝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GB/T16604—2008。  相似文献   

18.
聚酯纤维中二氧化钛含量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聚酯纤维中二氧化钛(TiO2)含量的测定方法。溶液中硫酸浓度为2 mol/L,质量分数为3% 的过氧化氢加入量为5 mL,采用浓硫酸溶解加热处理,可快速测定聚酯纤维试样中TiO2的含量。试样测定的相对误差为1.92%。  相似文献   

19.
采用特性黏数0.67 dL/g的大有光涤纶切片,通过固相缩聚后高速纺丝,生产高模量低收缩涤纶工业丝,讨论了纺丝工艺条件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涤纶无油丝特性黏数大于等于0.95 dL/g,纺丝速度3 400 m/min,喷丝头拉伸倍数约300,适当降低后加热器温度或缩短隔热区长度,有利于提高涤纶工业丝的模量和尺寸稳定性(DS值);生产的167 dtex涤纶工业丝断裂强度7.6 cN/dtex,断裂伸长率10.8%,干热收缩率3.1%,定负荷伸长5.3%,DS值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