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是抑制谐波电流、提高功率因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论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主电路拓扑及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总结其特点;对无源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有源两级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和有源单级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进行了分析及性能比较。指出它们分别适用的场合。  相似文献   

2.
风力发电已成为目前新能源发电技术中前景看好的新能源利用方式之一,随着风电规模的扩大,并网风电系统功率因数对电网的影响不容忽视,并网风电系统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研究成为风电技术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功率因数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并网风电系统中景响功率因数的原因和并网风电系统中的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对各功率因数校正技术进行比较和分析,综述了并网风电系统中功率因数校正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3.
分析研究一个正弦电压信号功率放大数字化逆变系统的功率因数控制电路,功率因数控制器(PFC)为整个逆变系统提供了高功率因数的高质量前级供电直流电源,它控制输入电流为正弦波,从而达到很高的输入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校正部分还控制直流电压恒定。对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进行了分析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该直流电源电路达到了很高的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4.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由于变换器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而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效率较高、输入电压范围宽、THD小和功率因数高等优点,因此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芯片UC3854设计了输出400 V的高功率因数直流电源,并用PSIM软件进行了仿真,功率因数接近于1。  相似文献   

5.
郑艳丽  秦会斌 《机电工程》2011,28(6):753-756
针对小功率LED驱动电路领域中,由于受体积和成本限制而无法使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从而导致电源功率因数较差的问题,首先分析了需要进行功率因数校正的原因,然后对应用于20W LED驱动电路中的无源功率因数电源进行设计,以及电容选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对4种不同的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LED驱...  相似文献   

6.
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能提高电源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谐波,在实际应用中,传统型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主电路存在二极管反向恢复产生的电流冲击等问题.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UCC2818A的宽电压范围输入、稳压输出375 V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详细叙述了其主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开关频率选择、PFC电感设计、功率开关管和二极管的选择等.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大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能在170~270 V的宽电压输入范围内得到非常稳定的380 V直流电压输出,并使得功率因数达到0.99,解决了电流冲击等问题,提高了大功率功率因数校正主电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BOOST架构在不间断电源(UPS)的应用,分析了其主电路的平均电流控制模型,提出了基于DSP的双闭环控制方式实现功率因数校正(PFC),并加入预测补偿控制提高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此功率因数校正器的UPS电源具有很高的功率因数和THD,且能输出稳定的电压。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传统功率因数校正(PFC)数字控制的稳态性能、动态响应和功率因数,降低输入电流谐波畸变,提出了一种带前馈的双闭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Boost PFC控制系统的小信号模型,推导出了系统传递函数;然后,估算出了Boost拓扑结构主要器件的参数值.通过前馈的作用,系统可以快速响应调整输入电压的变化,利用电压环和电流环实现对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的调节.Simulink建模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输入电压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有效地稳定控制输出电压,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和输入功率因数,减小输入电流谐波畸变.  相似文献   

9.
新型LED驱动电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EPIC拓扑电路为主电路,采用L6562和TSM101,进行了功率因数校正和LED恒压恒流控制。实验结果证明,设计的电源实现了临界连续模式下,SEPIC电路的高功率因数和较宽范围的恒压恒流输出,成功驱动了LED灯源。  相似文献   

10.
基于UC3854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电力电子装置中的相控整流和不可控二极管整流使输入电流波形发生严重畸变,不但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功率因数,还引起了严重的谐波污染.介绍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基于UC3854芯片的一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方案.经PSpice软件仿真证明电路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直流低压应用场合,基于上海海尔HR6P67L单片机,设计了一种紧凑型荧光节能灯用电子镇流器。文中给出了完整的硬件电路,并进行了分析。通过软件程序控制,实现了荧光灯预热启动、恒功率控制和异常保护等功能。对电子镇流器工作性能也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电力电子电路模型具有很强的非线性,通常对其进行故障诊断比较困难。而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自适应性.并行性和容错性等.故可由神经网络来学习和存储电力电子主回路的故障信息和故障类型(或原因)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其用于诊断.从而实现电力电子电路的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电力电子装置的功率因数以满足国家制定的谐波标准,通常需要在电网与电力电子装置问加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针对Boost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APFC)电路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Boost型APFC电路的工作原理和UC3854BN的内部结构,并运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在仿真的基础上,对基于UC3854BN的APFC电路进行设计,详细介绍了调试步骤,并针对电路中的噪声采取了滤波措施。实验结果论证了仿真的正确性,采用的滤波技术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电路具有很高的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14.
PTC热敏元件通常是以钛酸钡为基的半导体制成,本文介绍了PTC元件的温度主要是由器件消耗的电功率所控制的场合。例如,过流保护,延时控制(预热功能)以及在电子镇流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钱宁 《机电工程》2014,(4):532-536
针对电子式计数器类仪器仪表在突然断电或欠压时,如何才能实现保存断电之前的计数数据,并在供电恢复后从停电之前的数据状态开始继续工作的问题,在分析了工业控制领域实现停电记忆的各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CT系列电子式计数器停电记忆功能的实现方法,通过对CT系列电子式计数器的集成电路芯片工作电压分别为5 V和3.3 V两种情况下的停电记忆部分的电路进行比较,建立起了在这两种不同的工作电压下,因断电时电压变化不同而导致停电记忆信号具有差异的关系。接着从功耗上对使用这两种不同工作电压的集成电路的优劣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CT系列电子式计数器的停电记忆装置简单实用,使用工作电压为3.3 V的集成电路芯片能获得更稳定的停电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STM32直流电子负载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负载由于其诸多优点。现已替代传统负载广泛应用于电源类产品测试环节。本系统采用32位微控制器STM32F103为核心,其外围使用16位的A/D和D/A转换电路。内部使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实现定电流、定电阻、定功率工作模式,并具有RS485通信功能。经测试,该直流电子负载运行平稳,响应速度快,准确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应用于蓄电池等出厂测试。  相似文献   

17.
超低功耗电子电路系统设计,需要对电路的整个功耗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影响电路系统功耗的因素有负载能力、电源电压、工作频率、集成度、输出电平等,加强对这些因素的软件、硬件控制,通过分析影响功耗的因素,从而仔细分析设计超低功耗电子电路系统的设计原则,有效实现降低整个系统功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照明质量的的不断提高,如何减少照明设备对电网的污染各照明公司都提出了自己设计方案及产品,但大功率的HID电子镇流器还没有系列化的产品。本文分析和设计了一种单相交流电压输入的大功率HID灯电子镇流器的PFC,本PFC采用还错技术,输出电压在400 V。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本设计的输入输出都能达到电子镇流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可以应用于大功率电子镇流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抑制和消除谐波对公共电网的污染,需要在用电设备电源接口处加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其不仅可以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还可以为后级负载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针对大功率开关电源,采用了Boost型APFC电路作为主拓扑结构图,设计了基于UC3854BN的APFC电路,分析了APFC和UC3854BN的工作原理,详细给出了主功率电路参数的设计流程,最后利用Candence/Pspice软件对整个系统仿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20.
A zero-power ballast control system that could be used to float and submerge a device solely using a gas source was built and tested. This system could be used to convey sensors, data logger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necessary for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other applications by periodically maneuvering up and down a water column. Operational parameters for the system such as duration of the submerged and buoyant states can be varied according to its design. The gas source can be of any origin, e.g., compressed air, underwater gas vent, gas produced by microbes, etc. The zero-power ballast system was initially tested using a gas pump and further tested using gas produced by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Using microbial gas production as the only source of gas and no electrical power during operation, the system successfully floated and submerged periodically with a period of 30 min for at least 24 h. Together with microbial fuel cells, this system opens up possibilities for underwater monitoring systems that could function indefinit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