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5):63-65
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存在着理想信念迷失、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荣辱观念的偏差等问题,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重视家庭教育,强化学校教育,加强社会教育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成员认同且受其影响的共同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是公民道德教育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以理性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功利主义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对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得国人的共同价值意识日渐式微,个人主义越发盛行,多元价值不断涌现,正日益成为公民道德教育的困惑。因此,增强公民的核心价值认同已经成为公民道德教育的关键,对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公民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倪艳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5,(2):70-7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内涵,是中国梦的精髓和灵魂新,新形势下,高校积极引导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内化于心,成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于行,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对当代中国大学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根本问题的有力回答。 相似文献
4.
汪早容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15-17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要素,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力量的体现.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相对薄弱,其重要因素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滞后.因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组织、制度、传播等方面确保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董文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的集中表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是对以往社会的扬弃,是历史的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随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宋军丽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其引领功能,决定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这也是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必要性的体现。在探究其实现路径上,可以通过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内心感悟,在日常教育中融入管理,依托网络教育阵地,最后通过社会实践等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海外学习学生是对外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出于体验生活、拓宽眼界、实现自我发展的动机出国进行学习,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中华民族的"铸魂"工程,通过个体价值导向、规范体系、组织架构等途径对海外学习学生施加影响,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价值共识,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8.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4):18-20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厘清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至关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舞台,同时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大学生丰富自我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培养人才的逻辑目的,更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必然选择。两者结合教育过程的展开既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同时也需要发挥新媒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至舟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144-147
仪式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形式,高校通过开展仪式教育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他们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文章围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仪式教育展开研究,在阐述其基本类型与功能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当前高校开展仪式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探讨强化仪式教育提高其教育成效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雷三容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18-22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了国家层面的价值标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人民群众积极宣传、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带来了高等教育的大变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内核亦应顺应新趋向,增强教育实效。聚焦河北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分析了"互联网+"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基于"互联网+"时代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马驰翔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1)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但是,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强烈的传统文化认同危机,而高校教育也已显现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分离的态势,高智低德呈普遍趋势,因此,在高校推进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15.
黄志坚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社会主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特有的价值体系的灵魂和导航器,它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对正义的永恒追求植根于人类的本性和灵魂,也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人间正义.在当前形势下,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6.
17.
姚茂军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100-103
解析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课题组对八所高职院校学生从课堂教学、教学途径、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学生喜欢上思政课,但对学校思政课的一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并不十分满意,亟待改进与提高。调查报告反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生成有一个特定的过程,除了重视课堂教学外,更要重视实践教学、体验教学。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安徽红色资源的科学内涵、鲜明特征,以及安徽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优势,提出了安徽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任务。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基地,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构建以"理论教育、实践引导、社会传播"为"三维互动"主渠道,以"第二课堂、新媒体、实践基地"为"三维互动"主平台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模式,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得到高度认同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蔡燕萍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3-105
红色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基本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一致.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天然载体,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独特形式,能够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正确方向,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感染力,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