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窗》2017,(9)
在某民用建筑平时地下室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中:(1)两层地下室采用了共用窗井开窗自然排烟,从图面上看似满足规范要求,而在实际情况下是达不到能够安全疏散的理想效果。(2)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利用窗井自然排烟防烟,无规范可依。(3)自然排烟受风向、热压、密闭性影响较大,必须有较好的气流组织才可以实现,对这种生搬硬套规范及不合理做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张晓伟 《山西建筑》2010,36(19):182-183
根据规范要求,以某小区为背景,概要介绍了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思路,重点阐述了高层民用建筑防烟设计计算、中庭机械排烟及地下汽车库机械排烟设计,从而实现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的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火灾中,烟气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对高层建筑设计中防炯、排烟问题给予充分重视。本文分析当前我国高层建筑设计采取的方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提出了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平面设计的7种主要方案。  相似文献   

4.
火灾发生时如何及时排除烟气,保障高层民用建筑内部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有利于扑救火灾,正确合理地设计防烟、排烟设施起着重要作用。一、防烟分区的合理划分防烟分区主要用挡烟垂壁或档烟梁等设施来划分,目的在于防止烟气扩散,满足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及扑救需要。(一)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且面积不宜过大。如果防烟分区跨越了防火分区,则形成防火分区的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阀必须具有隔烟性能,而且要与感烟报警系统联锁,而实际上这些设备难以达到此要求。从实际排烟效果看,防烟分区面积划分得越小则排烟效果越好。然而,在…  相似文献   

5.
1 高层建筑地下汽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的形式《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 0 0 6 7- 97(以下简称“车库规”)规定的防烟分区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有所扩大 ,但排烟量与平时排风量相差无几 ,基本解决了平时排风与火灾排烟合用系统之间存在的不少难以协调的问题。笔者认为 ,在“车库规”指导下 ,地下汽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主要形式可以归纳 (这里仅从风机组合形式上划分 )如下 :1.1 平时排风和火灾排烟合用一台风机防烟分区内 (通常在 10 0 0 m2 以内 )设风机一台 ,平时排风与火灾排烟均运行 ,系…  相似文献   

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若干实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计规范》过程中,在其系统布线设计、探测器设置和消防用水、防烟与排烟、防火卷帘门、非消防电源切断控制等方面,碰到了一些问题,笔者就此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7.
王辉强 《山西建筑》2007,33(16):52-53
指出了防排烟是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结合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阐述了建筑消防防烟、排烟设计的重要性,并对当前高层建筑消防防烟、排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高层建筑消防防烟、排烟设计的方案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设计防排烟系统应注意的几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层民用建筑中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以及地下车库等部位的防排烟设计进行了探讨,阐述了防排烟设施设置的一些见解,并对正压送风风量和机械排烟风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相应说明。  相似文献   

10.
高层建筑因其功能复杂、烟气流动速度快、垂直疏散使离长造成人员流还困难,这就要求设计时在建筑的每层营造出一块火灾时免受高温烟气侵害的“相对安全空间”,让处在建筑中的人员能够从容疏散到室外的安全地带。这一“相对安全空间”就是防烟楼梯间。因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9-95)明确规定:一类建筑和席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方式有三种:自然排烟、机械防烟和机械排烟。一、自认排烟自然排烟是利用可开启的外商或利用阳台、凹廊排…  相似文献   

11.
根据设计经验以及对现行防火规范的理解,就防烟楼梯间何种情况下不设防烟设施、中庭和高大空间的界定、水平排烟管道穿越防火分区的做法等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是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最重要的通道 ,有“生命线”之称 ,而消防电梯前室则是消防人员扑救火灾时的必经场所 ,这些部位一旦受到烟火侵袭 ,后果不堪设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防烟楼梯间余压值确定为 4 0 Pa~5 0 Pa,前室余压值确定为 2 5 Pa~ 30 Pa,是我们进行防排烟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最重要的标准和依据。但是我们在工程验收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用微压计测得余压值达不到上述标准或者几乎为零 ,而且防排烟工程整改起来又较耗时费事 ,往往是增加风机后还不见效。因此 ,探究影响余压值的因…  相似文献   

13.
王君 《中外建筑》2013,(11):106-109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推拉式排烟模式应用于地铁公共区的排烟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推拉式排烟模式可将火灾烟气有效控制在起火防烟分区内,有效防止地铁公共区排烟死角现象的出现;当地铁公共区排烟设备负担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火灾下关闭相邻防烟分区的排烟口,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加到起火防烟分区内,补风量为排烟量的70%~90%,可取得良好的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14.
1 高层建筑电梯及合用前室消防系统的设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中 ,未提出高层普通住宅前室需设置自动喷水系统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而前室这一部位又是住户的一个主要出入口 ,一旦发生火灾则后果较为严重。尤其是多数高层建筑因各种原因造成前室不能自然排烟 ,故必须设置机械防烟设施 ,这些设施的启动必须依靠火灾报警联动系统控制 ,并能准确指出火灾部位。在同一建筑中 ,当火灾报警系统和机械防烟系统由不同的设计和施工单位负责时 ,很难做好协调工作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其他需要有消防联动控制要求的消防设…  相似文献   

15.
对《高规>若干防排烟条款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谦 《暖通空调》2003,33(3):42-42
在工程实践中 ,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中关于防排烟的一些条款 ,由于理解不同 ,会导致设计对设备及管道的选择差异。下面是本人对其中某些条款的理解 ,供同行参考。1 关于排烟风量的确定《高规》第 8.4.2条规定 :8.4.2 .1———“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 ,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计算……。”8.4.2 .2———“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 ,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 1 2 0m3/h计算”。在实际工程中往往有多个防烟分区 ,根据工程的需要 ,防烟分区的划分有大有小 ,有多有少 ,但若均能保…  相似文献   

16.
防排烟系统是控制火灾烟气蔓延扩散,确保人员安全疏散和火灾有效扑救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防排烟系统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包括防烟分区划分问题、排烟风管穿越防火分区问题、排烟风机设置场所问题、地下室排烟问题、排烟方式问题、走道排烟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谈谈光照度     
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明确规定:“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房间的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对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的加压部位进行了优选,确定前室或合用前室为最佳加压部位。对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与自然排烟防烟设施进行了甄选,认为应淘汰自然排烟防烟设施,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建议由最佳加压部位(即前室或合用前室)和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组成只向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相似文献   

19.
随着规范的不断完善,高层建筑的防火分区,安全疏散、防烟排烟等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做为建筑基础设施之一的管道井的防火设计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小小的管道井对整座大楼来讲似乎微不足道,但往往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的疏漏却毁掉了整个建筑.笔者结合一起火灾实例谈一下高层民用建筑管道井的火灾危害及防火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黄守飞 《山西建筑》2014,(14):154-155
基于高层民用建筑通风空调系统中的防火排烟设施便于火灾救援、便于人员疏散、便于火灾扑救的特点,对空调系统中的防火排烟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设计与装置上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做好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