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伟 《饰》2009,(4):26-30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的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和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主办的“中国古代墓葬美术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相关内容,深入探讨了关于墓葬壁画、墓葬器物、石刻图像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汉唐玉器使用频率和型制差异,文中基于各类汉唐墓葬玉器发掘数据,采用卡方分析,检验汉代和唐代墓葬玉器出土频数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显著差异,支持了其他学者有关汉代玉器相较唐代使用更为普遍,且更重视丧葬用玉的定性研究结论。在玉器研究领域引入定量研究视角,有助于从多个维度加深和增进对玉器文化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先哲有云"民以食为天",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和领域也是奠基于饮食生活,由饮食生活决定和制约,与饮食生活息息相关,饮食生活构成了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大量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墓葬壁画中许多有关饮食方面的画像出发,从其展现的饮食制作、饮食结构、饮食活动等方面浅谈汉代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保存至今以摩崖造像和摩崖佛寺为主流的巴蜀摩崖石刻建筑,是石窟寺在中国发展的最后一个历程的重要实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的文化特征。文章从环境、空间、艺术、文化等角度,解读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的4种基本特征,指出了研究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的学术价值及其对现代建筑创作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洛浦县山普拉出土的汉代毛纺织物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服装、装饰带、缀织绦、毛毯等出土文物的分析,指出: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希腊艺术、中原艺术、草原游牧民族艺术与本土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交融和并行的发展,汉代西域毛纺织技术展示了汉代时期西域地区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它是丝绸之路上中外纺织技术交流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汉画像是一种具有鲜明绘制目的和创作意识的石刻艺术,其丰富的内容、精湛而独有的刻绘艺术,显示着我国古代造型艺术的不朽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赵丰 《饰》2009,(2):21-23
本文根据作者在北京服装学院举办讲座的录音整理而成。主要介绍丝绸之路上的纺织艺术,包括丝绸之路的概况、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墓葬及出土文物和丝绸之路上东西方艺术的交流等。  相似文献   

8.
大连汉代建筑除了城市遗迹,以墓葬建筑为多.通过梳理和分析考古发掘中的汉墓建筑,从地理、交通、人文3个因素出发,窥探出当时大连汉代建筑的地域特色.一方面在海陆环境中孕育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贝墓,在面对湿润性气候,大连先民用干栏式构造的建筑做出了回应.另一方面,作为汉代中原进入东北的门户,海陆路通道的便利,致使海陆交汇处成为汉墓分布的集中区.同时,大连在汉代与中原文化的互动,使汉化思想进一步映射在汉墓建筑上.由此得出大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塑造着建筑的地域性,即建筑取材、构造、分布上的海洋性特征和建筑思想和文化上的中原化.通过建筑印证大连汉代时期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指出地理和人文环境对建筑地域性的塑造,为大连古代史及建筑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兰芳  顾平 《饰》2015,(2):100-102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大量汉代建筑明器被发现,在考古材料的基础上,本文拟对汉代建筑明器进行造物学研究,从汉代民族的生存、创造、信仰等方面来深入了解文化传统;从民间艺术角度挖掘汉代民族的造物意识,探究传统造物艺术的设计理念,加强对造物学研究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南阳两汉画像石刻内容丰富、题材繁多,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活化石"。从图像学的角度,以汉代画像石入手,探讨了百戏中舞蹈艺术的形式与内容、女乐歌舞表演的技术和韵味、"四夷"之乐与汉乐舞的融合与繁荣,以及汉代贵族间自娱性的即兴舞蹈和礼仪性舞蹈"以舞相属"风俗。  相似文献   

11.
汉画像石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与汉以后的部分绘画名作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惊人的相近。以汉画像石中汉代车马出行图以及出土于徐州燕子埠东汉彭城相廖宇墓出土的《狩猎图》与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比较 ,就其内容与表现形式而言 ,汉画像石显然是长卷社会风俗画的集大成者 ;就连环画的定义、汉代画像石艺术表现内容与形式而言 ,汉画像石艺术又是中国连环画艺术发展的源头 ,中国绘画艺术史的重要丰碑  相似文献   

12.
大足石刻砂岩的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足石刻砂岩是上侏罗系莲菜镇组下部地层,具有典型长石砂岩的成分特征和溶蚀胶结结构,砂岩的退化后生变化过程与石刻艺术风化破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楚墓出土的玉组佩资料为基础,对楚墓玉佩进行实际考察和图像分析,以图表对照的方式,用形式美 法则探析楚国墓葬中玉组佩的艺术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川南构造展布的独特形式,探讨川南地区的特定边界条件及其对区内应力场的控制作用,建立起川南统一的非均匀联合应力场的观点,从而将川南构造划分为三向压应力构造带及中腹构造应力联合区。认为各(?)向压应力构造带对下古生界油气运移聚集具较好的成藏条件,中腹构造应力联合区受三向压应力联合作用,为川南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适景区。  相似文献   

15.
浅析汉代"人文"设计与现代"人性化"设计之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明月 《饰》2003,(1):17-20
汉代的“人文”设计汉代是我国著名的以文武治天下的封建帝国时期,也被许多人称为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黄金时代,涌现出大量集科学、艺术、适用、装饰于一身的杰出设计品。这些杰作诞生于同期,绝非偶然。 王家树教授曾根据中国古代工艺设计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将汉代归入设计史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幅摩崖石刻拍摄时因地势限制等原因导致不能从正面采集石刻图像而影响数字化石刻拓片制作,提出一种基于石刻特征的变形图像校正算法。利用二维Otsu自适应分割算法将图像分成背景和前景2部分,根据石刻中四边形或汉字的笔画、结构特征找出4个标记点,由标记点的位置求解双线性空间变换方程,通过双线性插值方法实现变形图像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因拍摄角度受限造成的石刻图像变形能取得良好的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17.
略谈汉代铜镜的装饰纹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汉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它的纹饰图案及装饰艺术特色集中体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及当时人们的审美思想,渗透着我国古代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汉代工艺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汉代建筑奠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东汉时期,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建筑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平面布局向合院式的发展、高台建筑向高层建筑的变化上。汉画像石、汉墓壁画、汉画像砖中以建筑为描写对象非常之多,涉及汉代建筑类型十分广泛,形象地再现了东汉庄园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结合文献记载,为复原展示汉代辉煌的建筑文化,提供了更为可信的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19.
大足县宝顶山石刻区岩体渗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建模的一般原理,由石刻区岩体含水性及水力特性概化出石刻岩体渗流的概念模型,即石刻岩体上部渗流和下部渗流,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经数值模拟,证明所建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饰》2009,(4):100-100
设计构思与感想:北京四年求学,看到降雪仍感觉兴奋,漫步皇城飘雪的记忆。白色积雪下的灰色城墙石刻和银色钢筋楼宇,时光游移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试图以白裘为雪,灰革为刻,描摹着印象中都市皇城“新摩登”与“古文化”的艺术影像,存储我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