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包装作为商品经济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包装设计应顺应潮流的发展,与其本土的传统文化发展密切联系。"和"文化下的吉祥五福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在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中,将会成为中国包装设计标志性的图形体系,成为全新的包装设计观念的内涵延伸文化体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以其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许多精美的文物,著名的青铜铸件就是一颗光采夺目的明珠。它不仅具有精奇的造型技艺,高超的熔炼配方,而且还进行了科学总结,远在数千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了青铜合金配比的科学技术文献。本文是在收集了我国各地各时代青铜残片一百余件后进行了分类整理、化验检测,得出一些初步实验结果,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文中重点分类介绍了国内外近几年钨青铜化合物,主要是氢钨青铜、锂钨青铜和钠钨青铜等的合成方法,同时对钨青铜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也作了简要介绍,并对钨青铜化合物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梁思成“中而新”设计观不仅是其所追求的建筑风格理想形式,在其表层概念之下隐含着梁思成关于中 国设计本质的认知,以及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资源和发展面向新时代的中国建筑之间取得平衡的探讨。 梁思成“中而新”设计观内涵的凝练经历了一个由形而下的物质层,上升到形而上的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认知层 过程,其间经过了设计实践的反复验证和中外设计文化的比较与交融。梁思成在确证中国建筑本质特征的过程中, 通过历史资料的纵向梳理和与西方建筑的横向比较,不断探及中国设计的本体,并且完善了中国设计的框架体系。 这对促进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在设计观念的厘清和设计方法的指导上,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意义深远的文化强国时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构建有色金属文化的和谐之美,将对建设创新型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起着先进性的精神引领作用。有色金属曾经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青铜的发明是文明划时代的伟大创造,引领人类进入"青铜时代",有色金属文化的和谐之美是真、善、美的统一,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应该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核心理念,有色金属文化的和谐之美具体体现在对有色金属的科学探索中,是有色金属强国的战略性策略中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党中央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思想指导下,要让"有色金属文化的和谐之美"成为引领人类文明前行的明灯。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篆刻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内容、形式、风格都极其丰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视觉符号。从现代设计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篆刻艺术在标志设计的具体应用,发现部分标志设计在应用篆刻艺术的过程中存在文化内涵缺失、形式与内容不符、设计雷同、创新性不足等情况。为提升篆刻艺术在标志设计中的价值,一方面可以依托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借鉴、融合;另一方面设计师要不断提升和丰富艺术修养、文化内涵,不能局限于对篆刻艺术形式和构成上的照搬、模仿,而应当用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设计方法对篆刻艺术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确看待非物质化这一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以及由此带来的非物质主义设计观和设计变革 ,提出了非物质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 ,在此基础上此论述了非物质与中国设计发展的关系。指出 ,非物质主义设计不仅能与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相合 ,而且 ,从长远看 ,将有助于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 ,进而有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酒店人是行业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能够创造商业价值。文章通过对酒店业与酒店教育发展的分析,试图把这两个不相同却又息息相关的行业发展的前景,其分歧、交集以及各自要走向的未来做一定的分析,以期二者携手创造中国酒店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中国文字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汉字作为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主体部分,它自身就有一种视觉识别的地域性。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书画同源"的中国汉字丰富而多元的造型结构与当代设计新理念的组合、渗透、融合贯通,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中,从而创造出表现东方神韵的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化、形象化、图形化的表现有着特殊的魅力。中国汉字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造型结构法度,并且深刻影响着中国当代设计师的创作思维,本文探讨其给中国艺术设计的影响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的绘画及书法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与体现为切入点,阐释了传统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所展示出的独特、深厚、富有感染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进而强调指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才能真正推进中国未来包装设计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青铜装饰纹样对中国工艺美术的装饰有着深远的影响,就整体风格而言是深受原始宗教的影响。文章从青铜装饰题材选择和青铜装饰风格这两方面展开论述,从原始宗教的各个方面去论证青铜装饰纹样所受的影响,揭示了青铜装饰纹样产生的历史和精神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产品的形态设计是一种情感化的设计.从本能设计和反思水平两个方面阐述了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情感化设计的两个层面.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产品形态设计相结合,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与产品形态设计、情感化设计相交融,不仅使产品拥有了厚重的文化感、民族性,还使设计理念和作品视觉感染力得到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道”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现代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我国两位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韩美林和靳埭强,设计的作品,正是艺术与科学、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从“道”家文化的研究人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法律类影视作品的传播在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积极意义,但仍存在法律内容错误、法律价值异化和侵犯个人权利的问题,客观上使受众陷入法律认知的误区,对法治建设和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律类影视作品将彰显其独特的法治宣传优势,但实现其创新发展须把握宪法意义上的表达自由与个人利益、公共利益的平衡,通过构建双重审查制度,避免影视作品中的法律错误和不良法律文化对现代法治观念的冲击,最终实现法律类影视作品法律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制造与出口国,其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较低的劳动成本,但随着国内物价不断上升,这样的优势正在逐步萎缩。为了确保中国服装企业竞争优势,提升服装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势在必行。利用RFID技术,重新设计服装的生产流程,将有利于提升服装生产过程的可视性,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为服装企业带来新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电影文化在不同国家文化生活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传播角色。电影承载的文化信息及艺术思想是展现不同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全球化的发展为电影传播创造了更加广阔的途径,许多国家电影中的精品涌入了全球化的市场,在带来商业价值的同时,为文化交流活动拓展了渠道。电影铺展剧情的同时也蕴含着多彩的文化气息,电影片名作为打开文化之窗的首把钥匙,不但是电影吸引人观看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部好电影主题的精确总结。围绕英文电影片名在引入中国后的相关翻译问题进行探讨,对未来英文电影片名的中文翻译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积淀、突出的民族特征和文化价值,从古至今,传统图案纹样在建筑、服饰、艺术品、家具设计中都非常普遍,在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的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民族文化复兴发展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空间室内设计为传统图案纹样的广泛创新发展提供了土壤,传统图案纹样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概念进行梳理,分析常见的纹样表现形式及其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手法,最后利用案例验证传统纹样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中国现代设计应立足本土文化,认为现代设计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并着重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的养料,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再现,现代设计应加强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AMT及其复合物在青铜表面形成保护膜的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AMT复合物处理的青铜表面上形成的保护膜,通过电化学方法,盐雾试验,湿热试验和盐水浸渍试验结果表明其耐蚀性优于AMT和BTA在青铜上形成的膜。AMT复合物已应用于战国时期青铜文物保护中,使青铜文物呈现“不改变文物原貌”的要求,并将此青铜文物置于冷热和干湿的环境下,历经4a观察,未发现任何变化。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主义与中国设计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正确看待非物质化这一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非物质主义设计观和设计变革,提出了非物质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此论述了非物质与中国设计发展的关系。指出,非物质主义设计不仅能与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相合,而且,从长远看,将有助于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进而有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