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免烧多孔吸声砖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不同种类的天然石英砂和黏结剂为主要原料,采用压制成型的工艺,在常温下制成了免烧多孔吸声砖。主要考察石英砂种类、骨料与黏结剂的质量比、样品厚度以及样品背后空腔对吸声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石英砂为黑砂4号,黑砂与黏结剂的质量此为30:1,厚度为100mm时,对其采用驻波管法进行吸声系数的测试,其平均吸声系数可达到68%,混响法可达到88%。  相似文献   

2.
以氧化石墨烯(GO)、硅溶胶、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SiO2-g-GO)化合物,并用于改性环氧树脂制备SiO2-g-G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广角X射线衍射(WAXD)、热重分析(TGA)、动态机械分析仪(DMA)及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SiO2-g-GO用量为5 phr,材料冲击强度提高到38.79 kJ/m2,是纯环氧树脂的2.2倍左右;同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1.35倍、1.45倍、1.42倍。TGA及DMA研究表明,改性后复合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最大分解温度、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比环氧树脂有明显的提高。冲击断面的SEM表明,SiO2-g-GO对环氧树脂固化物有明显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环氧/二氧化硅杂化涂层分类、制备及性能,并对其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孔吸声材料具有吸声系数高、吸声频带宽等优点,采用多孔吸声材料的圆管理论模型,并对此进行数学编程计算与分析,结合工程实际,研究多孔材料孔隙率、孔径、厚度以及结构因子对多孔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对实际的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环氧树脂的缺点出发,研究了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特点,选用环氧树脂/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的方法来改善材料的耐热性能、提高材料的韧性,以期获得具有高热稳定性能和韧性的环氧树脂材料。  相似文献   

6.
纳米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酸/碱两步溶胶 凝胶法、结合匀胶和超临界干燥等工艺在硅片上成功制备了纳米多孔二氧化硅薄膜。适合匀胶的二氧化硅溶胶的粘度范围为 9~15mPa·s;多孔二氧化硅薄膜表面均匀平整,其厚度为400~1000nm;折射率为1.09~1.24;介电常数为1.5~2.5。该多孔二氧化硅薄膜具有三维网络结构,二氧化硅微粒直径为10~20nm。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种由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形成的梯度涂层材料,其中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采用了工业级的601环氧树脂和NX2015固化剂,丙烯酸树脂为自制合成,在其链段中引入有机硅链段,硅元素可作为梯度涂层表征的示踪元素。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能谱分析表明,合成的丙烯酸树脂与环氧漆形成了梯度结构。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在声波传播过程中使用吸声材料能较好地控制噪声,同时不影响操作[1]。吸声材料按吸声机理的不同可分为多孔性的和共振型的两大类,其中多孔性吸声材料吸收中高频的噪声效果较好[2]。国内使用的多孔性吸声材料大多是用无机矿物纤维加工的,如玻璃棉、矿棉、岩棉等。这类材料具有阻燃、耐火、耐腐、防潮、吸声性能好、导热系数低等优点,然而这类材料在加工安装过程中,操作工人会产生刺痒扎手的感觉;且材料形状的不定性、易变性,使施工过程中很难保证设计的要求。从松散材料到成型的吸声材料制品,是近年来国内外多孔吸声材料发…  相似文献   

9.
溶胶-凝胶法制备环氧树脂/SiO2杂化材料,利用FTIR、SEM和综合热分析仪对杂化材料的结构、显微形态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SiO2与环氧树脂两相间存在氢键作用;SiO2质量分数<7%时SiO2与环氧树脂之间无明显相界面,可获得有机聚合物链段与无机网络互穿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SiO2质量分数为11%时材料具有最佳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0.
硅灰石制备多孔高比表面积二氧化硅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用硅灰石与盐酸反应制备多孔高比表面积SiO2最佳实验工艺条件的研究,确定了最佳试验工艺条件,即反应速度、反应时间、中和速度、反应最终pH值与SiO2比表面积的关系,探讨了其合成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pH≤1.0时,硅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大量稳定的硅酸溶胶;反应最终(pH=4.0)使硅酸水解和缩聚以及Si—O与OH基团氢键的形成以适宜的速度进行,形成弱交联、网状、低密度的硅酸凝胶,最终产物SiO2的比表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有机-无机杂化硅溶胶,将其作为改性剂来制备不同配比的改性环氧树脂涂层。利用红外光谱对合成的有机-无机杂化硅溶胶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改性涂层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在模拟油田采出水中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并对涂层进行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合成的有机-无机杂化硅溶胶得到了所需要的特征基团;当m(杂化硅溶胶)∶m(环氧树脂)=5∶4时,涂层的物理性能最佳,同时涂层的耐酸、耐碱效果也得到增强;EIS分析得到其在模拟油田采出水中的耐腐蚀性能有显著改善;从SEM和EDS分析得到m(杂化硅溶胶)∶m(环氧树脂)=5∶4时,涂层的表面形貌相对最好且没有团聚现象,而当m(杂化硅溶胶)∶m(环氧树脂)=5∶1时,涂层的表面团聚现象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疏水疏油二氧化硅增透膜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全氟辛基癸烷三甲氧基硅烷(FAS)自组装对膜层表面改性,制备了疏水疏油二氧化硅增透膜.采用红外光谱仪,分光光度计,扫描探针显微镜,椭偏仪,静滴接触角测量仪,抗油污染能力测试等技术对膜层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疏水疏油增透膜的峰值透光率为99.8%;与水的接触角为118.0°,与二甲基硅油的接触角达到74.5°;在抗油污染能力测试中,疏水疏油增透膜的抗油污染能力较常规增透膜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3.
硅灰石制备多孔SiO_2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硅灰石、盐酸、PEG和水为基本原料制备多孔SiO2 粉体。经ST - 0 3A型表面孔径测定仪测定 ,该粉体比表面积可达 40 0~ 6 0 0m2 /g ,经NSKC - 1A颗粒分析仪测定 ,该粉体的中位径为 6~ 12 μm  相似文献   

14.
聚苯胺防腐蚀涂料的研制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苯胺涂料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性能,目前,对它的开发已成为高分子导电材料应用和研究的新热点.为此,制备了本征态聚苯胺质量分数为0,1.5%,3.0%,5.0%,7.0%,10.0%的聚苯胺/环氧防腐蚀涂层,通过Tafel极化曲线及盐雾试验对比了其防腐蚀性能,并运用环境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涂层的表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聚苯胺含量对涂层的防腐蚀性能有较大影响,当涂层中聚苯胺含量较低时,随着聚苯胺在涂层中质量分数的增加,涂层的防腐蚀性能相应提高;随涂层中聚苯胺质量分数的进一步增大,涂层的防腐蚀效果开始下降;涂层中聚苯胺含量为5.0%时具有最佳的防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溶剂化过程制备碳黑-二氧化硅-环氧树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并研究复合材料的导电渗透特性。当碳黑的体积分数低于15.5%时,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可以用经典的渗透理论来描述,并发现渗透阈值约为14.7%,这与理论预测值相接近。当碳黑的体积分数高于15.5%时,材料的电导率与理论预测值偏离较大。这可能是因为:此时材料中的二氧化硅的用量较少,其对碳黑颗粒的空间体积排除效应较差;由于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纳米级的碳黑颗粒容易形成聚集态,这与渗透理论中导电颗粒必须是单个分布的这一前提假设相违背。扫描电镜分析及模拟计算结果支持该结论。  相似文献   

16.
17.
环氧树脂/超支化聚酯/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支化聚酯与聚硅酸溶胶共混改性环氧树脂,制备了环氧树脂/超支化聚酯/纳米SiO2三元共混体系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超支化聚酯/聚硅酸溶胶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及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相态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酯/聚硅酸的加入使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当纳米SiO2的含量为1%(质量分数,下同)时冲击强度比纯环氧树脂提高了10.48kJ/m2,材料的起始热分解温度也提高了27℃。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自制环氧值为0.19的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EHTPB)改性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基体的隔热涂层材料,以提高涂层材料断裂伸长率为主要目标,研究了EHTPB与环氧树脂的质量配比,甲苯二异氰酸酯含量以及低分子量聚酰胺固化剂含量对改性体系拉伸断裂伸长率及断裂强度的影响规律,改性结果表明,隔热涂层的断裂伸长率从未改性时的0.25%提高到改性后的30.84%,超过了实际应用的需求(≥5%).同时热重分析的结果表明改性后涂层能更好地适应高温下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