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北京四合院是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北京四合院以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及围合的院落为基本单位,可以向纵深和两侧任意发展,适合各种不同家庭居住。在建筑  相似文献   

2.
《广西土木建筑》2010,(5):125-125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北京四合院以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及围合的院落为基本单位,可以向纵深和两侧任意发展,适合各种不同家庭居住。在建筑格局上,北京四合院不仅体现了以家长为中心的封建家庭秩序,也有着高度的私密性和亲和性,而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宜居模式也和西方建筑有着截然不同的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3.
《建筑与预算》2011,(1):F0003-F0003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正规北京四合院房屋的朝向是坐北朝南的,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使建筑形成一个“口”字形。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五进院等等。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居》2011,(1):72-73
四合院是老北京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这种民居由正房、倒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住宅大门多设在东南角上,象征风水八卦上的"巽门"方位,附会"紫气东来"的吉祥。  相似文献   

5.
元大都规划的制约北京虽早在纪元前1045年的周初已经建立城市,但建在今日北京城区位置的城市则始自元代的大都。元大都以“规划整齐”、“街道有如棋盘”著称于世。它的街道布局已经考古查明,是以南北走向的街为干道,在干道两侧等距离地布置平行排列的东西走向的胡同。街宽约为25m、胡同宽约6—7m。今天北京城区的许多街巷仍保存着元大都街道布置的旧迹。北京四合院住宅基地的深度、主轴线的朝向等均受元大都的胡同的间距与走向的制约,限定了四合院落的进数与主要房屋坐北朝南的基本平面布局。格局与类型北京四合院住宅发展到明末清初形成的格局是:有一条南北中轴线,正房居中轴线上,正房前左右对称布置正面相对的东西厢房,正房朝南,正房对面布置朝北的倒座房。四座朝向不同的房屋共同朝向一个庭院,组成一座四合院。通向胡同的大门通常开在基地的左前方,而不开在轴线上。大型的住宅由多院落组成。因受胡同间距的限制,一般不超过五进院。更  相似文献   

6.
拉雅 《中华民居》2014,(3):24-27
正古人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里的庭院通常指的是四合院。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对外界比较隐密的庭院空间,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门房的屋舍来封闭。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于是,民间就有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正四合院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前的西周,是我国传统建筑群体布局的基本形式,被应用于宫殿、寺庙、民居等各个建筑类型。其中,数量最大、分布最广者,当属四合院民居建筑。四合院民居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合在一起,故名四合院。这种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不仅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彰显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便是在当代也仍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内涵。四合院在老北京是一种四处可见的传统建筑形式,是中国北方四合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独有青睐,从古代的宫殿,庙宇到平民的住宅都广泛使用四合院。所谓四合,"四"指东南西北四面,"合"指四面房屋连接围合,形成"口"字状。通常四合院的整体形态呈方形,显得古朴、典雅、庄重、大方,这种布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城市离不开院落和街道,无论在北京还是巴黎,四合院的院落与城市街坊之外通常只有胡同和街道。这决定了城市特有的风格——人口集中,家庭单元集中。门外是熙来攘往的闹市,墙内是心远地偏的庭院,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设计》2010,(12):174-177
本工程位于海淀区白颐路北端北京大学校园外,是一座集办公、五星级酒店、餐饮、娱乐、会议为一体的四面围合的综合性建筑。其中央庭院是一座约5000m2,下沉6m的中式园林景观庭院,在建筑围合体南面打开37m开口给中心庭院引入温暖的阳光和跌落的瀑布,它不仅给整座建筑带来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一、院落式布局所形成的建筑装饰特点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主要是将一连串的封闭空间,即一进进院落串联在一起,而在院内的每座单独的房子的建筑设计,特别是装饰、装修设计时都从构成一个院子的整体效果出发。如北京四合院就是在正房与两厢、抄手廊等装修上采用廊子的挂落、栏杆等横线条的设计。使本来体量大小不等的正房、耳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设计》2009,(11):108-111
老北京城的基本肌理是四合院和胡同。然而这种由单层的砖瓦房屋所围合的庭院空间以及四合院之间纵横道路所构成的独特城市肌理正在遭受大尺度的纪念性建筑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扭院儿     
<正>项目位于北京大栅栏地区的排子胡同,原本是一座单进四合院。改造的目的是升级现代生活所需的必要基础设施,将这处曾经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传统小院儿转变为北京内城一处有吸引力的公共活动场所。1、规整格局之下的扭动。改变原本四合院的庄重、刻板的印象,营造开放、活跃的院落生活氛围。基于已有院落格局,利用起伏的地面连接室内外高差并延伸至房屋内部扭曲成为墙和顶,让内外空间产生新的动态关联。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北京在改造平安大街时,在大街的胡同里改造了一批新四合院。 新四合院摒弃了旧时代几进出的繁琐格局,内部设施有了很大改变,厨房卫生间进行了初装修,能安空调、用抽水马桶,院落内还处处体现了现代户型设计的主题思想,但院落房屋的结构、外观和空间围合形式没有变。改造之初,火红了一阵,不久归于沉寂,受到人们的冷落。  相似文献   

15.
方案说明本方案立意于探求在旧城居住区改造中,如何吸收传统胡同和四合院住宅体系的精华,创造尺度宜人的围合庭院空间,促进邻里间的交往,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同时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居住环境。单体设计:尽量减小面宽,降低住宅造价,鼓励中低收入居民回迁。组团设计:考虑传统胡同的间距尺度和消防要求,并且参照传统四合院多院落的特点,设计成两个跨院的组合形式,中间布置社区中心。所有单元入口面向内院,增加邻里交往和居住者的归属感,并有利于治安和物业管理。车流全部控制在组团以外,使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有一个安全的室外活…  相似文献   

16.
左满常 《华中建筑》2009,27(7):117-121
中原传统民居建筑类型齐全,形式多样。该文从单体建筑平面论起,对院落的基本单元形式以及院落纵横向组合的手法,直到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平面形态进行了详尽论述。又经分析比较,指出了中原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平面布局与空间形态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7.
<正>缘起不同于798那些德国精英血统的雄伟工厂,蜗居在美术馆后街的北京胶印厂更像是个工业化的四合院,带着北京胡同的市井气息。几栋不同历史的工业楼房分别建于1960、1970、1990年代,除了层高稍高并无特别,但四面围合之间,曾经有过幽静的院落。可惜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之后,原有产业陆续衰落停产,厂区也日益破败面目全非。管线老化裸露,闲置厂房被杂乱分割、零散出租,无序  相似文献   

18.
扭院儿     
正项目位于北京大栅栏地区的排子胡同,原本是一座单进四合院。改造的目的是升级现代生活所需的必要基础设施,将这处曾经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传统小院儿转变为北京内城一处有吸引力的公共活动场所。规整格局之下的扭动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改变了原本四合院的庄重、刻板的印象,营造出一种开放、活跃的院落生活氛围。基于已有院落格局,设计师利用起伏的地面连接室内外高差并延伸至房屋内部扭曲成为墙和顶,让内外空间产生新的动态关联。隐于曲墙之内的是厨房、卫生问、库房等必要的服务性空间;显于曲墙之  相似文献   

19.
<正>本项目是一个位于北京二环里胡同中的传统合院建筑改造项目,院落占地246m~2,我们将曾经的破旧杂院改造为四合院民宿。结合业态要求,试图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空间中融入新时代的居住生活方式。院落位于一个Y字形路口,相对难得的可以看到完整的两个沿街立面,院墙可以较为完整的展现在人眼前,  相似文献   

20.
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以间为基本元素组成建筑单体,多座建筑单体围绕中心空间构成天井院落,再通过多个单元(建筑单体或天井院落)纵向或横向扩展形成宅院组群。研究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以收集、调查的大量民居实例为依据,将闽东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形式归纳为三类基本元素、两类单元形式和多类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