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引调水工程是我国在建的一项宏伟工程,一期输水工程全长1421km,全线大部分采取明渠形式输水。渠道采用铺设土工膜、衬砌混凝土面板等措施解决沿渠防渗等问题,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强各施工工艺流程的现场管理。以下结合南水北调工程一期河南安阳段九标的工作经历,简要探讨一下梯形断面防渗渠道内边坡混凝土衬砌施工的作业内容及主要施工工序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引调水工程是我国在建的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一期输水工程全长1421km,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全线大部分以明渠形式输水。渠道采用铺设土工膜、衬砌混凝土面板等措施解决沿渠防渗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的输水损失,采用渠道全断面现浇混凝土衬砌的防渗措施,对于土质较好且渗透系数较小的全挖方渠段,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渗作用。针对存在侧向或者垂直渗漏问题的渠段,采用复合土工膜加强防渗。对于衬砌结构在地下水位高于渠水位时可能发生失稳的安全隐患,设计了由排水垫层、透水软管和逆止阀等配套的排水设施,并在渠坡采用塑料排水盲沟作为排水垫层。现场施工实践表明,这些排水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小型渠道防渗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道防渗是减少输水损失、控制地下水位和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的工程措施。目前防渗衬砌的材料主要有灰土、砌石、水泥土、沥青混凝土、混凝土、复合土工膜料等,其中混凝土材料占有很大的比重,常用中小型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措施以减少渠床土壤透水性的压实法和人工淤填法,以及建立不透水防护层防渗措施的黏土护面、灰土护面、卵石护面、浆砌块石护面、草皮护面、混凝土护面及土工合成材料护面等。混凝土U形防渗渠道是混凝土护面防渗渠道的一种主要形式,具有防渗效果显著、水力条件好、抗外力性能好、渠道占地少、省工省料和便于管理等优点,混凝土U形渠道修建通常采用现场浇筑和预制安装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典型渠道衬砌结构形式,分析了渠床整理、排水暗管系统、垫层、保温板、复合土工膜、衬砌混凝土、伸缩缝等在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景电一期渠道衬砌工程运用 30年 ,实践表明单一刚性护面衬砌变形与裂缝演变升级不可避免 ,防渗效果逐年锐减。由基土冻胀导致衬砌板破坏 ,采用一般措施维护原设计效能不济于事。以防渗为主的节水改造 ,是实现提高现有渠道工程效益的唯一途径 ,而防渗技术推广应用成败的关键是防渗体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管理。渠道衬砌防渗体的设计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 ,防渗与抗冻措施有机结合 ,并根据渠床土质、水分补给条件渠道走向等基本因素 ,对同一渠道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后 ,再进行冻胀安全变形的验算 ;施工管理主要是细化技术要求 ,落实各项具体措施 ,严把重要工序的操作 ,才能确保工程的良好质量  相似文献   

7.
防渗技术在景电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永桢 《防渗技术》2002,8(4):36-38
景电一期渠道衬砌工程运用30年,实践表明单一刚性护面衬砌变形与裂缝演变升级不可避免,防渗效果逐年锐减。由基土冻胀导致衬砌板破坏,采用一般措施维护原设计效能不济于事,以防渗为主的节水改造,是实现提高现有渠道工程效益的唯一途径,而防渗技术推广应用成败的关键是防渗体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管理。渠道衬砌防渗体的设计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防渗与抗冻措施有机结合,并根据渠床土质、水分补给条件渠道走向等基本基因,对同一渠道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后,再进行冻胀安全变形的验算,施工管理主要是细化技术要求,落实各项具体措施,严把重要工序的操作,才能确保工程的良好质量。  相似文献   

8.
复合土工膜以塑料薄膜作为防渗基材,是一种与土工布热和而成的土工防渗材料,具有抗拉强度高、防渗性能好、便于施工、造价低等优点,在南水北调东线两湖段输水航运渠道衬砌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防渗效果。本文对柳长河施工三标段输水航运渠道衬砌中的复合土工膜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叶县段是陶岔渠首至沙河南段的一个项目工程,明渠断面多采用梯形,基本由全挖方、半挖半填和全填方三种方式成渠,渠道设计纵坡1∶25 000,水深7.0 m,底宽17.0~24.5 m。过水断面全部用C20混凝土衬砌,其下大多铺设双面复合土工膜防渗。根据成渠方式和地下渗水情况,土工膜下布置排水系统,包括垫层、排水管、逆止阀等,主要功能是排除地下水,保证衬砌稳定。挖方渠道一级马道以上、填方渠道背水面渠坡,根据坡高及地质条件采用浆砌块石拱、浆砌块石框格、草皮等措施护坡,背坡排水采用浆砌石+贴坡排水。  相似文献   

10.
渠道防渗是减少输水损失,控制地下水位,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的基本工程措施。目前,义长灌域渠道采取的防渗方式主要有土工膜料防渗、混凝土防渗和膜料防渗等。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渠道混凝土衬砌机械化施工所包含的内容和工序很多,本文所讲的细节控制主要是指针对土质渠段在渠床整理、保温板铺设、复合土工膜铺设、衬砌混凝土拌制、运输、入仓布料、平仓振捣、收仓出面以及保温养护等几个重要方面的细节操作要求。渠道混凝土衬砌机械化施工的细节控制是有效保证渠道衬砌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型渠道衬砌结构抗滑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雅敏  左丽  陈尚法 《人民长江》2010,41(16):62-64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明渠边坡坡比一般为1∶2.0~1∶3.5,渠道采取混凝土薄衬砌,衬砌板下铺设复合土工膜进行防渗,复合土工膜下设置砂砾料(或粗砂)作为排水垫层。其中,保证衬砌结构的抗滑稳定性是渠道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衬砌结构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坡脚齿墙结构体型进行了优化,对衬砌结构抗滑稳定性分析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及其他大型渠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土工膜作为有效的防渗材料,在水库除险加固,特别是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防渗士工膜下的排水减压措施是防渗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实践证明,排水减压措施能有效防止土工膜不被顶起,从而保证土工膜防渗体系的长期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防渗土工膜下的排水减压结构是防渗设计中的关键措施之一,过去有一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未采用排水减压措施导致防渗体系破坏,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提出的排水减压结构的设计,实践表明,该排水减压结构能有效解决土工膜下的排水减压问题,保证土工膜防渗体系的长期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5.
复合土工膜用于水利工程渠道防渗的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堤防渠道工程、水库加固防渗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来,河南省广泛采用土工膜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渠道防渗措施,取得了良好防渗效果。本文将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的应用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加以总结,分别在复合土工膜的选择及施工技术、工艺要求,铺设及接缝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杨海强 《陕西水利》2012,(3):161-162
通过对宝鸡峡北干渠衬砌中土工膜防渗工程质量的控制,使渠道衬砌施工中土工膜铺设更规范、更合理,土工膜在渠道衬砌防渗中作用发挥更充分。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采用梯形断面,焦作段设计渠底宽度为21 m,渠道边坡1:2,渠道纵比降为1/29000。全段采用混凝土衬砌,渠坡衬砌厚度12cm,渠底衬砌厚度10cm,渠底及渠坡防渗复合土工膜下均铺设保温板,施工难度主要表现在土工膜铺设、混凝土塌落度控制、混凝土振捣提浆、平整度、抹面压光不易控制。文章介绍该项目土工膜防渗层、面板混凝土浇筑关键技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利用PE复合土工膜对渠道进行防渗,顶面采用混凝土衬砌,防渗效果好,渠道糙率系数小,输水能力强,是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结合桦南县向阳山灌区三合干渠节水改造防渗衬砌工程实际,阐述了渠道防渗衬砌施工过程中的一些质量控制措施与施工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汤发新 《治淮》2009,(7):39-40
一、概述 土质渠道输水水量损失较多,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一般在0.5左右。为了减少渠道输水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除了要加强渠系工程配套和维修养护,有计划地引水和配水,不断提高灌区管理工作水平外,还要采取渠道防渗工程措施,减少渗漏损失水量。在诸多渠道防渗技术措施中,混凝土衬砌技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这种防渗形式不仅施工简单、造型美观、造价低,而且防渗固坡、节水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一、概况渠道防渗,提高水的利用率是水利工程挖潜节流和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一项重要措施。二干二分渠在衬砌前,渠道输水效率不高,沿渠塌坡严重,杂草丛生,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一九七九年采用水泥土与予制混凝土板进行衬砌试验,应用基本成功。二千二分渠全长九公里,大部分属填方渠道,土壤为粉质粘土。正常引用流量1.2立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