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混凝土高效减水剂作用机理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效减水剂是一种在砼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合水用量的外加剂,又称超塑化剂。本世纪60年代,以β-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和磺化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为主体的两类高效减水剂的生产和广泛应用,促进了砼发展史上第三次重大技术突破,目前以高流动性,高强度和高耐久性为主要特点的高性能砼的日益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新型高效减水剂的开发及其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两个,即  相似文献   

2.
减水剂分子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阻止水泥颗粒聚集。其分散作用机理有静电斥力作用、空间位阻作用、水化膜润滑作用及引气隔离"滚珠"作用。不同类型的减水剂作用机理不同,其中被广为接受的是静电斥力作用和空间位阻作用。减水剂对混凝土的作用影响着其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3.
磺化纤维素开发用作新型减水剂及其分散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纤维素棉桨粕为基材,氯磺酸为磺酸试剂,二氯甲烷为分散剂,一步法合成了磺化纤维素(SC).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扫描电镜(SEM)、X-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纤维素聚合度、原料配合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合成工艺参数对CS减水剂分散性能的影响.从C...  相似文献   

4.
减水剂品种和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玫 《江西建材》2009,(1):13-14
减水剂是混凝土外加剂最要的一个品种,现发展五大类,广泛应用在我国建设中。减水剂机理静电斥力、立体位阻效应、润滑作用三大理论为大家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5.
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基材,氯磺酸为磺化剂,二氯甲烷为分散剂,一步合成了磺化纤维素(CS).采用FTIR、13C NMR、SEM、XRD等分析手段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MCC聚合度、原料配合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对CS减水剂减水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CS-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CS-水-水泥体系的ξ电位,...  相似文献   

6.
以氯磺酸为磺酸试剂,二氯甲烷为分散剂,制备了磺化纤维素(CS),并对其用作水泥减水剂的性能进行了的研究.结果表明:磺化纤维素减水率随磺酸基取代度增加而增加,当其取代度达到0.872,质量分数为1.0%时测得的水泥砂浆减水率、净浆标准凝结时间和3、7、28 d砂浆强度等各项指标均达到高效减水剂的国标要求,磺化纤维素对水泥还具有一定的缓凝作用.通过SEM,对掺加了磺化纤维素的水泥材料进行了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磺化纤维素掺入水泥浆后,由于缓凝作用导致初期水化反应发展缓慢;而经较长时间(如28 d)后硬化水泥结构比基准样密实、强度更高.因此,CS有望成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混凝土高效减水剂.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减水剂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以及不同减水剂的分散作用机理,以期为减水剂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综述了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以及减水剂吸附对水泥浆体固液界面性质和水泥水化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减水剂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水泥矿物组成、可溶性碱式硫酸盐、减水剂掺法和减水剂分子结构),介绍了减水剂吸附量的常用微观测试手段,并讨论了减水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聚羧酸系减水剂(PCE)的性能提升和安全高效应用是混凝土外加剂的重要发展方向,深入理解PCE的作用机理十分必要.为此,简要回顾了PCE的静电斥力效应与空间位阻效应,总结了PCE基于空间位阻效应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并就润湿作用、润滑作用及挤出排空效应3种可能存在的PCE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机制砂高石粉含量及应用环境变化导致混凝土流动性显著下降的问题,在石粉等质量替代水泥的条件下,通过研究水泥浆体流动性变化规律及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石粉与水泥对聚羧酸减水剂(PCE)的竞争吸附性能,揭示其竞争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20、40℃条件下,石粉替代率为20%时水泥净浆流动度较纯水泥浆体分别减小了5.3%、24.3%,对流动度影响显著;当PCE折固掺量为0.3%时,水泥对PCE的吸附量为0.41 mg/g并达到饱和,石粉对PCE的吸附量为0.58 mg/g,且随PCE掺量的增加吸附量持续增大。石粉对PCE的吸附能力强于水泥颗粒,环境温度的升高会加快水泥颗粒和石粉对减水剂的吸附。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基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水溶性丁基磺酸纤维素(SBC)在水泥净浆中应用,测定了SBC对水泥净浆流动度、凝结时间的影响,测定不同龄期水泥浆体水化热及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水泥净浆水化性能。研究结果显示,SBC是一种具有缓凝特性的减水剂,而缓凝特性仅表现在水泥水化初期,水化龄期超过3d,水泥净浆的水化更加充分,后期强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高磺化度密胺类高效减水剂(SJ-HSM)的合成机理,并且从分子结构上分析了该产品的性能,着重介绍了通过怎样的途径提高SJ-HSM的保坍性及施工性;另外又系统地对SJ-HSM的使用性能作了对比性试验,试验结果也显示出SJ-HSM具有减水率高,水泥适应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接枝改性方法和改性萘系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指出今后萘系高效减水剂的改性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浅析高效减水剂和水泥之间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叙述了高效减水剂和水泥之间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指出主要影响因素涉及高效减水剂性能、水泥的物化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环境条件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了适应性定义及适应性的检测方法,并提出了改善二者适应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志坤  罗晖  黄建国 《山西建筑》2010,36(32):161-163
介绍了JY-PCA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重点研究了该减水剂的性能。研究表明,JY-PCA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具有良好的减水效果与保坍性能,与传统萘系减水剂相比,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收缩性能。  相似文献   

16.
史建峰 《山西建筑》2011,37(2):108-109
本次试验分析了外加剂的性能、适用范围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早强剂的增加,混凝土的凝结时问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其早期强度会提高很多,但是龄期越长其强度增长越不明显,因此在配制浆液时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宏微观试验方法,研究无碱液态水泥速凝剂对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影响及其水化机理。结果表明:无碱液体速凝剂对水泥水化作用主要体现在1 d之内,水泥水化28 d时几乎不起作用;掺加6%速凝剂1 h水泥净浆硬化体有较多棒状AFt晶体形成,这些AFt晶体互相交错,填充在水泥浆体的孔隙中,使水泥净浆结构比基准水泥净浆结构更致密,使得其早期强度更高;无碱液体速凝剂的促凝机理主要是促进早期水泥浆体中AFt晶体的形成而达到促凝;SEM照片显示,生成的AFt是通过液相化学反应-沉淀析出途径生成,AFt晶体呈短柱状、随机取向,无序分布于整个硬化体空间,与基准水泥浆体形成的AFt途径完全不同,这可能是导致水泥浆体快速凝结及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气相对水泥基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示热膨胀测试方法对引入气相的水泥基材料的热膨胀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引入气相水泥石的热膨胀率曲线变化趋势与纯水泥石试样大致相同,只是在150℃时水泥石最大热膨胀率随引气剂的掺入有所降低,而在高温下收缩更加显著,并随着引气剂掺量的增加,收缩略有增加.并利用MIP和XRD等方法对其机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The cement dispersion performance of a polycarboxylate (PCE)-based superplasticizer is highly related to their adsorption behaviors as a function of time. This study evaluated effects of PCEs o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s. First, characteristics of PCEs were characterized via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and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 (FT-IR).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single and blended PCEs on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was identified using total organic carbon analyzer (TOC).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PCE adsorption, the changes o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dispersed cement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a rheometer and laser spectroscopy,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pport the systematic mechanism of PCE adsorption, cement dispersion, and the decrease in viscosity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