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惠金娇  徐晓燕 《住宅产业》2023,(7):50-53+90
户外活动空间在儿童成长阶段十分重要,传统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大多是设计师的主观构想,导致儿童在环境中参与性不高。本文引入可供性理论,对安徽省合肥市汤池路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环境中的儿童行为活动可供性进行调查。运用观察法和行为注记法,量化统计儿童在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环境中的可供性表现,并将其与儿童理想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中的可供性对照,总结提出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绵竹市汉旺镇本是四川省的工业重镇和综合实力百强镇,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成为极重灾区,位于龙门山绵远河口地带的镇区在地震中全面损毁。在江苏省无锡市的援建下,于2010年建成了汉旺新镇。如今,地震已过去10年,回头审视对照灾后重建规划与实际发展情况,客观评价规划的成效与不足,有利于推动规划更加科学与理性。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作为科学育儿的场所,对儿童的心理与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建筑方案设计中,应在满足其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侧重儿童的心理需求,营造卫生、安全、适宜的环境,以促进儿童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该文以杭州中泰中心幼儿园为例,基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研究分析儿童的专注性、同龄聚集性、游戏塑造性以及感知觉导向性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幼儿园总体布局、平面设计、立面色彩、室内空间设计等方面的影响,总结基于儿童行为心理的幼儿园设计策略,为当今幼儿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灾后重建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凸显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文章结合绵竹市汉旺镇总体规划实践,具体就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公众参与、突出"安全"及"生态"和注重空间特色营造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形成了比较适应当前小城镇重建规划的工作思路与方法,希望对其他乡镇的重建规划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北京的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式”走向“内涵式”的深度发展时期,着力解决职住错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设施配套不足、与周边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城市生活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居民对重构紧凑、完整、便捷、网络化的城市生活空间的诉求日益强烈,城市空间结构亟需调整.在贯彻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国内外城市生活空间研究与生活圈规划实践进展,梳理、总结已有研究中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特征,提出构建以“基础生活圈-通勤生活圈-扩展生活圈-协同生活圈”为核心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理论模式,并在北京的实体空间上进行了实践探讨.认为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可以推进公共服务在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空间上的均等化,是解决目前城市问题,优化城市生活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如何从选址、流线组织和空间布局上充分满足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需求,是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在设立地震遗址公园的地方显得更为必要。在汉旺镇灾后重建中,通过设置缓冲区另建新镇,合理组织转换节点的空间及流线,以及在旅游服务区内部的空间布局,一并实现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空间组织和情感引导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准确掌握城市居民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等行为活动的空间特征,构建人、产、城、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城市功能格局和空间结构,是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贯彻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研究借助手机信令、地铁刷卡记录等大数据,构建城市居民行为空间分布和住职(居住地—就业地)、住娱(居住地—消费娱乐地)出行特征分析框架,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对象,开展城市居民行为空间特征分析。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分析结论,进一步对武汉主城区国土空间的功能布局和轨道交通服务覆盖进行评估,并提出空间规划优化建议。研究探索了大数据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框架,为当前全面推进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城市创新空间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在创新活动最为活跃的城市与地区,有限的土地资源约束城市空间走向紧凑、集约、高效发展,高强度发展或将成为许多城市的无奈选择.在高强度开发的背景下,城市创新空间面临空间重构,其形式与内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探讨了高强度城市创新空间的发展机制,并基于深圳重点片区的规划实践,归纳了高强度城市创新空间多层地面、空间互联、多元混合、弹性共享、立体产链五种空间组织方式,以期为高强度城市创新空间的营造与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地震避难人口预测经验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建筑震害避难率与建筑易损性结构分类面积比的地震灾害避难人口比例预测模型,并给出了建筑震害避难率常数表和建筑易损性结构分类表。规划人员利用用地类型、建筑高度、建筑容积率等规划指标,再通过查建筑震害避难率常数表便可计算研究区域的避难率。应用研究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合理可信,能为城市规划、市政规划等非地震专业人员所使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社会灾害形势严峻复杂,民众的安全避难需求需得到充分保障,故从中观尺度的城市避难空间出发,基于民众空间感知视角对唐山市中心城区避难场所布局进行空间量化分析.文章通过空间句法工具对设施所处城市网络空间效率进行论证,借助线段模型标准化角度整合度、标准化角度选择度指标,评估现状避难场所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避难场所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感知能力在两级场所层级均有较大提升空间,需采取规划措施以提高空间效率.  相似文献   

11.
李欣 《华中建筑》2008,26(10):89-92
该文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调查研究了作为大学校园主要服务群体的学生是如何感知、评价与使用校园广场空间的。通过对其行为方式的调研分析,总结出影响校园广场使用状况的空间环境因素,希望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桂林市金豆豆幼儿园为例,以户外空间的当前使用实态为基础,对主要户外活动时段下的教学使用方式进行深入观察,将教学活动空间以特征的不同进行分类研究,分析空间与使用的具体关系,最后针对各类活动空间提出相关设计建议,以求为今后幼儿园的户外空间设计做出引导。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儿童的行为为调研对象,以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为切入点,引入交互性设计理念,建立起儿童户外空间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关系,运用实地观察图示化记录的调研方法,对公园儿童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儿童的不同行为与户外空间的互动体验关系。儿童行为在户外空间发生的频率与户外空间的儿童设施有着紧密关系,儿童设施的互动性越高,其儿童行为发生的频率越高,因此将互动理念运用到儿童户外空间设计中去,促进儿童与景观互动,同时让景观设施更富活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观个体行为的城市公共服务消费空间研究,有助于从需求角度审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有效性及公平性。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系统探讨转型期城市居民的医疗服务消费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居民对公立和民营医疗服务消费的可接受距离差异显著,医疗消费出行空间随年龄增加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较高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城市居民医疗消费空间更大,且外来人口比户籍居民出行距离更远,出行方式选择是医疗消费空间差异的关键。总体上看,转型期中国城市居民医疗服务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了三带四圈层的空间结构模式。因此基于需求导向视角,要求城市医疗服务设施配置逐步完善城市居民基本医疗消费空间的混合供给、提升一般医疗消费空间服务品质、提高重要医疗消费空间利用效率和凸显关键医疗消费空间服务特色,共同促进城市医疗服务的公平及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防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防灾救灾过程中发挥了突出的应急避险功能。人在避险情境下的路径选择及避险需求成为城市公园规划的重要依据。基于对灾时避险人员的心理、应急避险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在MassMotion平台构建济南泉城公园周边群众疏散模型并进行灾时人员避险行为仿真模拟。提出应急避险公园边界空间的优化策略:增强公园周边主干道的可穿越性,营造渗透式入口空间,强化公园入口到主园路的便捷性。研究结论有利于促进灾时群众有序有效地前往城市公园避险,并为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与服务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什邡市概况和灾损情况什邡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龙门山脉的中段,距成都市60公里、德阳市20公里,由于资源丰富、环境优越,素有“川西明珠”的美誉。什邡市域面积864平方公里,其中平坝和浅丘约占总面积的40%,山区约占60%。2006年底市域总人口43.03万人,辖2个街道和13个乡镇。什邡市资源丰富,龙门山区磷矿、原煤、石灰矿储量极丰,是全国重要的磷矿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7.
拥挤空间中的居住行为分析——以深圳城中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深入,健康的人居环境和城中村的改造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笔者以深圳市福田村为例,采用实地勘察,访谈等方法,对城中村的人口特征、居住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城中村高密度拥挤空间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拥挤机制下的居住行为心理表现,提出了以公共空间为切入点的城中村改造措施,减少拥挤负面影响,营造新的城中村社区。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态及文化生态平衡狭义的文化生态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相似文献   

19.
董诗琦 《住区》2021,(2):23-29
公共空间质量是影响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因素,提升公共空间是城中村更新实践的必要环节.在城市更新策略由“改”转向“修”的背景下,从既有居民需求和空间肌理出发,探寻城中村公共空间修补方法的理论相对缺乏.以深圳市笋岗村为例,在调查居民行为模式和认知偏好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居民活动数量、活动意愿与空间特征的关系,总结吸引居民聚集...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在九二一地震后曾推动灾区重建规划工作,其规划成果对于实际的重建工作并未能如预期地发挥效果,本文针对此段经验,探讨在体制面和操作面可见的问题.本文首先强调重建规划的特殊性,指出采取"行动规划"的必要性以及操作上应同时兼顾产业振兴、社会护育和文化发展等的需求,反映于空间与资源的安排上.其次,本文简述九二一重建规划的体制实况,指出在体制面的四项问题,以及在承担规划工作的专业者也因自身缺乏现实感、规划技术以及心态上的限制而无法作出好的规划.最后本文当时曾提出若干具体建议,如今也可提供四川地震的灾后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